命运之刃

格格不入,这些年(七)

2014年10月18日

评论数(2)

  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为了方便,我以下称其为李SIR)在和部下对话时,聊到了这个话题。这段话不但体现了李世民本人的谦虚,还反衬了他的另外一种惊人的能力,不但他想听意见,而且别人也敢提意见;不但大臣敢,连“弓工”都敢。

  李SIR的箭术到底有多高,我们已经不可能亲眼见识了。而且历史书也可能有些地方是溢美之词。但从一些地方是可以反馈出来的,他曾经没事的时候亲自教自己的禁卫军射术,有胆量把自己的安全放手交给自己的学生负责,足见他对自己射术的绝对信心。

  但是这样一位以“弓矢定四方”自居的李SIR,“弓工”就敢否定他对于弓箭的认识,当然这里面可能有些事不同角色追求不同的原因(弓工要求的是发矢直,李SIR的偏好则是“劲”,可能是实战中要射穿敌人的铠甲的原因造成的,实战毕竟不是“射不主皮”的友谊赛),关键“弓工”敢于站在自己的认识上给李SIR提自己的看法,这就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了另外一种可能,以后造出来的弓,可以又“劲”又“直”。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君明,无所敢辞。”

  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在得知自己的顶头上司袁术想称帝以后,写了封信劝阻。且不论这封信是不是他亲手写就,肯定是在他允许下才发给袁术的。让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略感奇怪的是,战场上杀出了“小霸王”的称号的孙策,在人际关系方面竟然也如此乖巧,尤其这个“驳议致憎”,直至今天也是人们给别人提反对意见,尤其是给自己的上司提反对意见之前,必须要仔细掂量的问题。 

  人都是对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怀有好感的,没有例外。

  在个人爱好方面,坚持自己的感觉,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在工作上就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要方向,打个比方,我不喜欢网球 篮球 羽毛球,甚至认为它们一点都不好玩,但是却不能在自己商场里禁止这些商品出现。

  这只是一个比方,实际有可能情况更为复杂。 

  还是以我岳母买鸡蛋的那个小贩为例,前两天和岳母聊天,说她不但卖鸡蛋,而且还卖辣椒。可能是由于她家的辣椒是用自己家的鸡粪做肥料,口味比较好,一些喜欢吃辣椒的人就说不是她家的辣椒就没有什么吃头。所以她家的辣椒总是不愁销路。而她也没有费尽心思搞什么促销啊什么的,应了生意场上的一句老话,“货叫人点首自来”。

  无独有偶,就在当天,我母亲也和我聊起了一个在我们以前住的地方的菜市场里有一个卖芹菜的老人,她在抱怨自己买得芹菜怎么择都老的时候,回忆起了那个卖芹菜的老人,“他家的芹菜永远都是嫩嫩的”。(这件事情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任何能力或者优势都是相对的,尽管他家的芹菜在我母亲心里已经留下印象了,但每天买芹菜也不可能跑那么远去。零售始终是以多个(时间、空间、钞票、精力)维度和消费者打交道。)

  我口感粗糙,从没注意过这些,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怎样才能在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李SIR说的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把握住这些东西,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我觉得两点可以马上就开始,其一就是人才观。

  零售业的人才是不是非得懂什么什么理论,从什么什么大学毕了业才行。未必。是不是非得是西装笔挺,口齿伶俐,等等,也都未必。

  懂客才是技术。

  你有没有这种把握,任何人看到你店里有他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就可以直接找到你。无论是顾客,同行,或者部下。

  有可能他就是个什么都不懂,就只懂芹菜的老者。

  其二,怎样做到让部下(我们平时工作多是和自己部下共同完成的)敢于就发现的问题驳你的定论?并且确定自己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对待?李SIR曾经就此批评过隋炀帝(后世的学者曾经把这两人看成同样的人,其实这两人本身也是表兄弟的关系,他们把李SIR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因为他亲眼目睹了隋炀帝的失败,获得了宝贵的教训)不善对待部下的意见,并且还不无得意的说,他的部下里有很多就是隋炀帝的旧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萧瑀就是隋炀帝旧部,而且是关系极好的旧部,同时也是亲戚。他们曾经共同生活过很多年。他经常劝谏隋炀帝,后来也经常劝谏李SIR。可是两位领导成就却不一样。李SIR不但想听不同意见,而且有能力让“弓工”都敢根据自己的业务立场提不同意见,并非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

  驳议致憎,是每个人都面对的困境。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不仅是做部下的困境,也是做领导的困境。问题不难解决,甚至很多企业里都有解决问题的高手。但是痛心的是,几乎没有人在预见到不良结果时还能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所谓的“磨平棱角”,可能会带来可怕后果。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违法犯罪,违背商业道德欺骗顾客同行等等),企业创造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环境,对自己是有益的。

  “言而莫予违”是一种很高级的精神享受。但也是从古至今一些现象的根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AC.Tank。

下一篇:Take it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