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4日
评论数(10)这几天又面临着不知从何说起的境地,刚刚看了一位网友回忆疯狂英语的文章,想起了英语这个线索,就从这条线上再写一篇。
1994年的夏天,早上8点起床,拿起我的英语书,开始认真复习。
特别认真!
特别认真!
半个小时以后,我父亲把我叫醒了!
这是厌学。父亲是一位国企的经济干部,还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看到这样的情况,他也无可奈何。
从小父亲对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读好书,因为只有读好书,将来才能“吃皇粮”。不然的话,将来只能去拉地排车,出大力(好吧,人家现在叫物流业了)。
我父母都是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在那个年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能他们深怕我无法获得他们那样的生活条件,从我一上学开始,就不断地用他们认为正确地方法,来“推动”我的学业。
我初中的时候,英语只能考三十几分。
为了说明好形势,他真是费尽心思了。当然少不了打骂,我不想回忆这些。
不过孩子过了15岁,就不能再打了。这是他的原则。
不过我的学业却有了改观,后来在我们这个地级市组织的高考模拟考试中,最好的时候我的英语可以考到三十名。平时也在六十名上下。
我曾经以为我其实是喜欢学英语的,只不过家庭没有好的学习环境而已。因为在高中阶段,英语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上大学了,才发现这是个错觉。上大学后,我几乎逃掉了所有的英语课。
不过,有位六级没考过的室友曾经问我,我是怎么学英语的,在他眼里,这小子太奇怪了,天天打游戏都可以过六级?
我跟他分享了我的经验,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强力禁止以下念头出现:“考好了找工作就容易了,考不好哎呀得多麻烦啊”,因为一旦你陷入了功利性的思考,精力就很难集中在如何破解眼前的难题上了。真的希望对他起到了帮助。
我上大学之前看了一本书,《五代史演义》,后世有史学家评价那是一个“弑君如割鸡”的黑暗时代。至亲莫如父子,至义莫如君臣。五代史就撕碎这些给大家看,告诉你这些东西有多么的脆弱。
我整个大学是在恐慌之中度过的,我平时精力投入最多的事情,就是父亲的“好心”,到底有哪些情况之下,反而使我离他的本意越来越远。
我考上大学之后,曾经到父亲一位同事家去吃饭,父亲同事的儿子也在坐。他正在为来年的高考做准备。席间有这样一番对话,他母亲出于好心说:“你千万可不能有压力啊”,儿子愤然还击:“你现在就正在给我施加压力”,旁观这些的我心领神会。
人是动物,情绪上会有相似的东西。人的情绪尽管是主观范畴,但确实也是客观的存在,并有其规律。
高考之前遇到一件事情,我得了股癣,奇痒难忍,坐立不安,已经到了影响学习的地步。父亲出于好心,买了一支XXX回来给我。那还不便宜,父亲认为,那个东西能治痒痒!
但是用了以后我发现病不但没好,反而加重。于是便不愿再用。父亲大为光火,他认为是我没按他说的治疗,才导致了这个后果,我则认为他用错了药。“我懂得比你多得多”,父亲就喜欢这么说。但是我一再坚持到医院看一看,他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于是我们到了医院挂了号,在看到医生之前他还一直重复“等会你就知道你多傻了,多费这事”,但是一看到大夫情况就变了,大夫一看就说这是股癣,父亲信心满满地说他给用的XXX,大夫不假思索的说,不能用那个,用那个越来越厉害。开了特便宜的药,很快就治好了。
父亲是个普通人,也会犯普通人的错误。出于绝对好心,并且“多花了一些钱”,但是可能对某个事情认识不周,反而把事情推到相反的方向!我经常从他身上总结经验。并且我从来不会给人强力推荐什么,就是从这里来的。
每个成熟的人都要学会一件事情,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如果只以“我是好心”来满足的话,是成长不了的。社会领域是人的领域,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掌握。规律是什么,是具有物质属性的客观存在,任何人违反了一定会得到惩罚。“病”不会仅仅在“好心”的影响下就什么“药”都可以治好。
由于深深地体验过“厌学”和“好学”之间主观上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厌工作症”也是存在的。并且曾经在自己有能力施加影响的情况下,治好过一些。当然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给我造成很多困扰的原因。
不过我觉得经营人员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并奉上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比较容易花钱,当然是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了,这也是很多商家花大力气营造环境的原因。但是情绪环境该怎么营造,谁下大力气了解过?每天晨会的时候说一句:“大家一定要以饱满的情绪来迎接一天的工作”就可以了吗?
足球运动当中公认的主场优势是存在的(只是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对于超市来说,工作场地就是我们的主场,我们的情绪往往影响着顾客的情绪,人类是很容易被情绪感染的。因此,保护大家的工作情绪应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前两天我和妻子大声说了几句话,儿子听到了,告诉我,每次听完我大声说话,他画画也画不好,做手工也做不好,写作业也写不好。我不经意间,也犯了和父亲同样的错误。好在儿子是敢给我提意见的。)可是在工作中,敢给领导提意见的有几个?多数需要自己多学习,多留意。人的大脑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是很难给出高工作效率的。当然,很多人说我们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并且根据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某套”是“行之有效”的!不过矛盾论告诉我们,成功是解决了实际遇到的矛盾才得到的结果。并且矛盾无时不有无时不在,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马上产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任何实践都带有历史性,或者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本身也带有局限性。唯有历经反复实践颠扑不破的,才是真理。老实说,就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希望通过固化“某套”成功的“盈利模式”来取得长久地发展的想法,是束缚自己进步的。说服人放弃这类想法冒着巨大的风险,这和从他的主观里夺走他的“聚宝盆”没什么两样,你很可能被仇视。因为你又把他从“绝对安全”的状态下推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我本人也有过类似的时期。
鞋拿一遍准,帽试不过三。零售业目前正在向服务的细化不断发展。我们家旁边的市场里有一个开毛线店的女老板,简直就是个织毛衣的高高手,没有不会玩的。在“电商”的冲击下,依然快乐地生活着。我们在未来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培养专家级的理货员!
我父亲曾经是一名特等射手,在:“要准备打仗”的年代里,在当时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教授过我一些射击原理。我父亲在我的高中年代非常能够配合我的情绪,这可能是和他射手的经历有关系,心不稳,手不可能稳。也许他总结不出来,但他知道。
保护培养员工情绪,应当是零售业可以突破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