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5日
评论数(0)联商专栏:本次分享,特别邀请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先生。
(分享时间:3月2日)
李燕川:
这次疫情对零售行业来讲,利弊皆有。好的地方在于其对大部分超市在销售额、利润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影响。超市发在2020年1月份整体销量上升了15%,主要集中在蔬菜、主食、粮油等品类,带动了整体的销售。但是酒类和干果类产品,大部分年货商品基本停滞。这次疫情也使得零售对民生的影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整个这次的疫情,对超市的益处相对比较好,提升了销售额,尤其初二到初六,这几天的销售额直线上升,无论是叫抢购也好、集中购买也好,终究是整体销售额上去了,客单价上去了。虽然客流并没上升,但这段时间销售额是较高的,主要是客单价高。1月份超市发销售额上升了15%,除夕到初六这7天上升了18.2%。
截至目前,超市发没有一个品类断货,没有一个商品暴利,没有一个员工感染,没有一个门店关门。所以,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对超市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一)
我们是从22号即农历腊月二十七,根据市场的变化,包括一些供应商反应,得出判断,虽然当时仅武汉有些情况,但终究会影响到北京,于是我们当机立断,开始备货。
因为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当时也是米面粮油、口罩、消毒液,都是特别紧俏的商品,那时我是在超市发连锁公司做总经理,面对过这么一场战疫。北京当时正好处在非典疫情中心,无论是从人们商品的购买变化,或是封禁小区等措施,这些我都经历过,所以这次就果断下单采购消杀用品、口罩、米面粮油、矿泉水,采购量是平时的5倍,这支撑了我们疫情初期的商品销售,虽然顾客购买量很大,但我们的货源始终比较充足,没有出现断货问题,。
当22号我们进货时,供应商觉得奇怪,他们认为除夕即将到来,为什么采购这么多商品?且当时供应商已开始放年假,没人送货,我们就指挥配送中心连夜运输方便面、口罩等。第一批就采购了50万只口罩,包括到现在我们的销售就没有断过,虽然是限量售卖,但也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在初二的晚上北京的白菜批发价格3.5元了,零售进货价格得到4块多钱,一颗白菜卖了40-60元,咱们做零售的认为很正常,一棵白菜15-16斤,卖50-60元也很正常,但老百姓不太容易接受这样的价格。
我们当时也感觉到价格稍高,所以我们在初二晚上连夜到河北采购蔬菜,我们在全国有116个蔬菜基地,当时我们进价是0.9元,我们到超市售卖1.39元,所以初三、初四、初五价格就下来了,到了一块多钱了,批发价格从3.5元到2.8元、2.2元、1.6元,逐渐平稳。
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对超市发给了高度赞扬。在维护价格的平稳方面,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关键在于备货较充分,可能很多年轻的超市老板可能没有经历过,当时有些慌张,我们有一定经验,所以在商品的组织上,做了一些事情。
截止到目前(3月2日),超市发的口罩销量已达600万只,海外进货渠道包括韩国、日本等都有建立,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断货。海淀区自己也建立了一个口罩生产厂,生产的口罩也是由我们超市发来进行销售。因为要分配给委办局、乡镇街道等职能部门之后,再拿出一部分由我们和药店来销售,由国家来控制价格,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坚持售卖口罩,库存仍然丰富。
此次我们超市发应对得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员心齐、指挥有力、执行有效。当时我们约有460名员工离京返乡,疫情期间员工非常紧张。但从初二就突然爆发了顾客集中购买。所以当时劳动量增加了,但是员工少了1/3。但我们全力以赴,把总部休假的员工全部召回,停止休假,男同志到配送中心卸菜,女同志到店铺上架,全部扑到一线去了。
我们从动员到安排工作,有条不紊,比较顺利。在初二到初六这段时间,我们每天蔬菜销量约是300吨,来回三四趟,一次300吨,总体一天1000多吨的工作量,非常累。所以那5天我们员工连轴转,根本就来不及整理这些商品。
但是每天早晨在开门营业的时候,商品都是满满当当,都是白天卖货,晚上拉货、卸货,所以业绩漂亮的后面,是我们零售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家一心为了保民生,虽然有的年轻员工比较恐慌,但依然坚守在岗位,没有一个退缩的,令人感动,他们的付出让我很欣慰。
在初四的时候,我写了一封慰问信,发放了慰问品,我们是第1个这样做的,到后来各个企业都在这样做。包括后来我们做出绝不涨价、保证供应的承诺,带动了北京整个超市行业。
超市行业,与百货、购物中心不一样,他们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人流量大幅缩减,但是瓜果蔬菜这些刚需产品,大部分人都是要多买,基于少出门多采买这样一种思维,所以买的量非常大。我们的客单价在初三、初四、初五那几天基本上都是200元,平时约是70元。
在民生方面,我们满足了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包括平抑价格,维护稳定,还做了很多的事情。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为了保证北京市场的繁荣,我们联合了一些企业,如稻香村、桂香村、峨眉酒家等,我们在超市里,免费给他们提供场地,做汤圆、元宵的销售,来带动市场。我觉得必须要有这样的责任,因为他们在节前都已经准备好了,疫情对他们打击太大,于是我们提出携手共赢,共渡难关,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来带动北京市场的稳定。
因为我是北京连锁协会的会长,我们联合了北京老字号协会,将一些老字号引到超市里来销售,包括做他们一些拿手的菜,在超市里做陈列和展示,带动整个超市和老字号的影响,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还做了共享用工,联合了餐饮企业共享员工,包括清华、北大一些未回家的学生,请他们来做小时工,解决我们的用工难。
我们主动帮助一些大量商品滞销的企业,只要价格合适,帮助他们做销售,也保证了我们稳定的货源供应。
当时我们所有的干部全部下到一线去,让员工心里感觉到,我们共渡难关。这种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企业文化,将大家团结在一块。
(二)
疫情虽然还没有过去,但是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进行反思,未来再遇见此类事件应该怎么做?
在我看来,一个是企业的反思,企业家对市场突发事件的敏感度,我们的一些年轻的掌舵人有没有这种意识,或者是否有足够重视?比如说提前演练。
在2019年的10月份,,我们做过一次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粮食危机,怎么应急?三级响应怎么来做?是要认认真真的去做这样的事情,一旦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很按部就班来应对,按程序、条例、制度去做。
大部分企业会把演练当成应付,等真的遇见问题的时候反而不知所措,所以对平时的演练重视程度是不够的。
要进行反思,除了平时的演练和重视,还有一方面在于应急处理。比如北京当时道路、车辆都很紧张,我们马上就跟交通队去沟通,因为我们是保民生的,交通局也很理解,发放给了我们很多通行证件,包括我们跟市场监督局去沟通,在这段时间,我们商品的价格怎么来控制,主动请他们来到店里进行检查。
第3个是关于企业指挥的问题,有了危机预案之后,也有了重视度,也进行了沟通,但是员工的执行力怎么样?这也是企业在日常中积累下来的。包括我们平时对员工的教育,在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这也是需要我们企业领导者进行反思的,你指挥是否能到位,员工执行是否能到位,什么程度使得商品不能断货,因为断货会引起百姓恐慌。
为什么老百姓那么反感一棵白菜卖到数十元,如果我们把白菜给切开1/4、1/2,或许就没那么敏感了,那这种应变能力上,我们企业是否能做到了?
此外,在疫情发生下,在国家有灾难的情况下,我们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还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去为了民生、为了平抑物价,为国分忧?
不仅是国企,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胸怀,在国家危难面前,我们应该站在前面来。站位问题也是我们值得反思、慎重考虑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协会的反思,我们各个省市都有很多的协会。我们是第1个站出来,与北京的零售企业碰面,号召大家做出承诺,价格不能上涨。
协会应同时站在两边的角度,一方面帮着政府发声,报告企业情况,反映一些事情。疫情期间我们对企业发了11个指导意见,包括如何评议物价,如何来协助政府分忧等。向市政府、向市商务局提了4个建议,包括员工口罩问题,如在最紧张的时候,个别企业没有经验,连员工的口罩都没有留下,销售一空,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员工没有口罩,就无法营业,老百姓就会愈加恐慌,一定要保证员工的口罩,要放开一些渠道给我们零售人使用。建议被采纳,政府抽调一批口罩给很困难的企业员工使用。
(三)
关于疫情后的应对。
我们要认真考虑,自己的线上业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否跑通模式,保证持续盈利。
这次疫情确实是一个机遇,使得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对线下企业,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会出现。北京提到了无接触购物,这是受欢迎的一种方式。
我们超市发在积极尝试做社群零售群,顾客当天买什么,店里把商品组织出来,放到指定的地点,顾客拿走。
这次疫情,可能会有一些中小企业倒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超市也好,小社区也好,是一个行业洗牌的机会。
关于中小型业态。我一直认为在一线城市里,500-800平是比较合适的,这种店铺既能满足老百姓平时的一日三餐、基本生活用品,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样的店铺我觉得可能会一直兴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种300-400平的店铺销售额都非常好,客单价也高,评效也很高,所以我认为这种小型业态可能会更蓬勃的发展。
我是一直以为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在500-800平比较合适,二三线城市应该在1000平米左右,这样的店铺是合适的,这种业态可能会比较有利。
今天分享的更多是一种感受,从1月22号到现在这段时间,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便足够了。谢谢。
(来源:联商专栏 鲍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