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王国平

公告

资深购物中心操盘手,对于商业领域各业态有深入研究。
擅长于以财经视角,揭示商业零售行业缤纷复杂背后的本质。以观点独到,穿透力强,引领市场对行业发展的认知。

交流微信:guoping55667788

专栏文章欢迎转载,请注明联商网+王国平,谢谢!

统计

今日访问:374

总访问量:53852149

开发商出逃,影院并购开启

2022年11月28日

评论数(0)

CGV影城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

出售地产项目,出售物业公司、文旅项目、酒店项目,这回开始轮到影城了。受债务压力,借新还旧又受到抑制,开发商变现压力不断放大。部分地区放开限购,销售状况仍无法有效缓解开发商压力。影城业务原本是开发商的心头好,也是未来文化方向发力的一个基点,在非常时刻,不得不忍痛割爱。横店影视公告拟不低于30亿收购某开发商旗下影城业务,这是泰禾影城崩盘后,第一家接受并购的知名影投。开发商爆雷还在继续,不少地产系影投已经开始摆在台面上,只要价格合理都可谈。

2018年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推动电影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级电影主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审核,为院线并购重组提供便利和保障。

影投并购在政策层面上有了较好支持,但并未发生有影响力的并购案例。疫情后,上影、幸福蓝海等也试机想要进行并购,苦于无合适并购标的。

电影行业经历消费端爆发性发展阶段,影投渠道端受制于物业无法快速铺开。为了快速切入电影赛道,国内很多影投对于选址以及物业标准在博弈中只能降低标准,这导致影院从规模化跨入到集约化过程中,这类影投的价值较低,无法得到收购方的青睐。这类中小投影在疫情阶段通常是单店出售,2020年很多是零元出售,只要把员工工资以及租金付了即可;21年以低价出售为主,到现在基本要卖都卖了,其它的都在扛。

外资影投标准化较高,单店盈利数据相对较好,但估值偏高,这也是CGV等一直没能卖掉的原因之一。UME、橙天嘉禾等跑得快,估值摆在那边,其余外资也放不下身段。

国内影投真正质地好的,基本都在开发商手上,如华润的万象影城等。影院投资额对于地产开发商来说不高,对于项目销售、招商整体带动性、甚至前置拿地作用都相对明显,如一些地块明确要求要引入IMAX巨幕影城。花个几千万就可以实现拿地、提价、招商、引流等诸多功能。以前开发商资金相对宽松,不仅没有出售的打算,很多都在继续扩张推进,实现量价齐升局面。本轮开发商资金困境给了影投公司最好的并购机会,这批开发商系影投物业标准程度高、位置基本位于自有购物中心、硬件设备投入高、软件管理水平行业也相对认可。

6月份《侏罗纪》以及《人生大事》的引爆,让市场看到转暖的机会。暑期档实现反超去年同期票房,内容供给端又积压了不少号召力片源,让有想法的影投跃跃欲试。横店影视直接开出现金收购,而不是股权置换、增发或发债,应是想赌底部,快速规避相关审查,实现并购。横店影视本身现金流有限,需要集团等所谓第三方支持。愿意接受单店2000多万的估值,也显露了横店难以抑制的野心,要知道万达电影扣除掉非影城业务,现在单店估值都没那么多。

影院发展前段是规模化,以大地影城为首的一批影投四处圈地扩张,实现不错的市场份额。那时候单店收益可以支撑不断滚动。

经历了群雄纷争,拓店难,开始从简单的终端渠道,向上下游延申,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基本在这几年实现产业链的初步构建,进入想象空间更大的环节,试图规避渠道端越来越窄的收益。

接下来的影投开始步入集约化,向追求效率进军。一些影投几十家店、几百家店,受制于早期拓店难,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同一区域可能只有三四家店就成立一个分区,导致分区管理成本无法有效分摊。分布密度不够,需要进行加密。形成区域规模效应,盈利模式才能打开空间,才有话语权,成本才能分摊。

优质高效影投进行兼并,市场进行整合是必然的。目前是不是口罩行情的尾部难以确认,想赌底部的影投已经跃跃欲试,开发商的退出给了影投最好的机会。横店给出单店2000多万的估值,把已经跌入谷底的影城估值一下子推到一个新的坐标,之前几百万收购一家优质影城的机会窗口估计没了,市场转暖后,大影投又要开启新一轮扩张挤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