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30日
评论数(2)有媒体报道,上海、山东、广西等地税务部门约谈天猫卖家,要求补交税款。不过,天猫新浪微博随即称“国家税务总局从未发布对天猫商家补税的政策或通知”。此事虽然存疑,但早已牵动各方神经,引起广泛关注。
如对天猫卖家征税的消息属实,会不会引起大卖家大规模出逃?我觉得不会,天猫不同于淘宝,经营者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即使对天猫卖家普遍征税,也必会分级而为,让店家承担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税收,且依法纳税是经营者的义务,如因纳税而无法持续经营,遭到淘汰也是必然,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
对天猫卖家征税有多重积极意义,它或是我国电商市场走向规范化的开始,对天猫走品质化经营的道路大有裨益,对我国零售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正面作用。
首先,补税或是征税的开始。
由于我国对电商的征税制度尚未建立,大量的电商都未被纳入现行征税体系,很多地方的税务机构并没有对具有与实体店一样税负能力的网店征税,致使大量税收流失。部分既有网店、又有实体店的零售企业,也只是征收部分税款,还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及各种补贴。例如中国广播网关于《多地天猫店被约谈补税销售额超80万补28%》报道中所举的天猫店主小赵,其店铺去年的销售额是400多万,但事实上是零税负。像这样的例子估计还有很多,年销售额过亿而事实上不纳税的估计也有不少。
如果说前些年电商刚刚起步的时候,对其实施免税或税收优惠是为了扶持信息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税源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已近3万亿,占社消品零售总额超过10%,再让电商享受事实上的免税优惠毫无道理,对广大线下零售企业来说,也是极大的不公。
对电商平等征税已势在行,一是它的规模与体量已经足够大,完全应该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二是电商并未产生消费的增量,它不过是一种消费的转移,把线下的消费转移到线上,如果这种转移就无须纳税,势必造成我国商业零售税收的大量流失;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广大实体零售企业生存困难,增长停滞而税负沉重,而电商企业增速迅猛,实力强大,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更是富可敌国,却轻徭薄赋,再让电商享受事实上的免税或税收优惠,有杀贫济富、劫不足而肥有余之嫌,是极大的不公!
美国、日本、欧洲零售业发展并未呈现出电商滋润鲜活、实体零售举步维艰、不堪重负的一边倒态势,这不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经济不发达,关键是它们有公正平等的税收政策,所以它们的电商、实体零售都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中国零售业要走上线上线下平衡发展、一体推进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同样离不开公平公正税收政策。
如果全国各地的税务部门都像上海、山东、广西等地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有可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压力,迫使国家税务总局把对电商征税纳入议事日程,正式启动对电商征税的政策。
不过,赚得盆满钵溢的是平台,大部分卖家还很困难,特别是个人类的创业店铺,赚钱的似还不多,即使征税,也应实行分级管理,课以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税收,这才能既维护公平、又有助于保护创业。马云向来标榜“小而美”,言必称“保护创业创新”,感觉有些言不由衷,因为阿里系平台运作实际上有利于大公司而非小卖家。如能通过税收进行调节,改善其并不好看的盈利面,可能更有利于电商的长远发展。不过,这需要平台让渡出部分利益,收钱不能收得太狠,否则征税可能加深中小卖家困难。
当然,总体来看,我国零售业税负极其沉重,大规模减税降负已势在必行。对实体零售要减税,对电商也同样不宜课以重税。可能也没有谁反对对电商实施税收优惠,但关键是要做到公平,让企业在平等的环境中竞争才是市场经济应有的题中之义。
其次,征税有助于减少刷单等虚假交易行为。
刷单或是阿里系平台评价体系的缺陷所致,这种实质上欺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已泛滥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它滋生了一个行业甚至是刷单的地下产业链,对我国商业零售市场的诚信建设来说,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倒退。
刷单“普及”到了何种程度?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阿里“双11”成交额5成靠刷单。有卖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00万的销售额中,刷单就占了五六百万。如果所言属实,阿里号称的571亿,天知道有多少水分。刷单肆虐之下,阿里大数据的价值又有几何?
为什么要刷单?因为在流量决定销量的游戏规则之下,“销售高”的能占据更好的位置,获得更多的推荐,也更能引起更多买家的注意。没有足够的广告预算,没有足够的实际销量作为支撑,在海量的平台卖家中很容易“泯然于众”,甚至成为最先死掉的一批。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刷子”,专门的刷单公司不计其数,刷单甚至比卖货还赚钱,有些小卖家甚至干脆转行做“刷子”。
刷单误导、欺骗了消费者,增加了卖家经营成本,造成了交易的泡沫,严重影响了交易的公平性,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饮鸩止渴的行为。它不仅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反感,卖家也未必刷得心甘情愿,阿里虽多次重拳打击,但总难以收到根治之效。
不过,要说天猫有多大的打击刷单的热情,恐怕未必有多少人相信,成交额2%的“天猫扣点”使其成为刷单的实际受益者之一,天猫再土豪,又怎会嫌钱多?这或者也是刷单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绝原因所在。
而如果吹牛也要上税,还会有那么多的卖家热衷于刷单吗?恐怕数量会大量减少,这对天猫平台进一步规范管理,走品质化经营之路会产业积极作用。
但即使普遍征税也未必能彻底消灭刷单现象,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定额纳税,而一线征税人员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定额多少、核定什么税率的弹性空间极大,只要不刷到年销售80万以上就无需为刷单付出额外的代价。所以,阿里如果真心想打击刷单,还任重道远。
最后,补税或是规范电商市场管理的前奏。
电商和实体店都是零售业的组成部分,理应平等纳税,一样被监管,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自由竞争,自主合作,平衡发展。但在实际中,电商往往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倾斜、执法照顾,呈现出诸多的乱象,例如假货问题、欺诈问题、低价倾销等等,没有得到应有监管和规范,使其对实体零售拥有不对称的竞争优势。今年“两会”期间,很多零售界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议、提案,但很遗憾似乎都没有了下文。
年初的淘宝叫板工商总局事件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工商总局似欠公众一个说法:淘宝不认同工商总局的监测数据,那它的假货到底有没有,有多少,依法依规定应作何处理,都没有答案,只一句“白皮书不具备法律效力”就此打住。这好比写文章开了一个极大的头,却马上戛然而止,没了下文,难免给人以想象空间。在老笑看来,司局级干部就是大领导了,但感觉在对阵淘宝中,网监司司长似成了弱势群体,最后不得不由总局局长出面圆场。经此一役,普通执行人员又有谁敢去捋电商巨头的虎须?
电商市场的诸多乱象,最开始可能因为是新生事物,没有前例可循,所以成为执法监管的盲区。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电商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部分,如果还不能依法监管、规范秩序,就是执法、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失职,它不仅对线下实体零售极不公平,对守法经营的电商卖家来说,也无疑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这一次多地税务部门依法履职,约谈补税,会不会引起各地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的跟进?共同维护、保障电商平台的规范、健康发展,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老笑绝非呼吁执法部门为难电商,只是觉得它应该受到与实体零售同样的监管。对比线下零售企业频繁地迎接各种检查、各种评比、动不动就被罚款,电商的发展环境显然太宽松、太舒适了。如果要放松监管,也不能只对电商,对实体零售商也应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