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谁在替零售商代言(39/52)

2014年08月27日

评论数(0)

去年,在一家百货店买了一条男式腰带。前两天发现一颗螺丝掉了,周日只得再去那家店维修。到了那里才知,这个品牌已撤出商场。还好好的腰带就因一颗小小的螺丝不能使用实在可惜。我挨个专柜问去,看看能否配上合适的螺丝。

 

第一个专柜的营业人员还算热情地接待了我,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大大小小的螺丝,她找出看着差不多的螺丝试了一下,不行。她把腰带递给我说,她这里的螺线都不合适。

 

我又去了第二家。这是个小姑娘,正无聊地倚在前面的侧柜,双手拨弄着计算器。我把来意告诉她,请她帮忙。她说,非常抱歉,我们这里的螺丝是一条腰带配一个螺丝的。我问,没有备用的吗?她略顿了顿,再次强调是一配一的。她就不再理我,埋头看她手中的计算器。我只好说了谢谢离开。

 

第三家柜台的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她也一个备有螺丝的收集袋,里面同样是不同型号的螺丝。她先试了一个,不合适,又试了一个,还是不行。她略作思考,把腰带上另一个螺丝也一并卸下,对比着找合适的型号。这样有效,很快就找到了大小合适的。我问她费用。她说,不用,只是一个小螺丝。我突然想到,家里的钥匙包也该换了,就在这个专柜选了一个。

 

稻盛和夫的经营技术一直为人称道,但他说,所谓的技术就是坚持“原理原则”,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在与三家专柜人员打交道,我也深切体会了服务的重要性。服务,是润物细无声的,不需过多渲染,不需过多矫饰,需要用诚心与真诚,这一点却最难做到。

 

现在,因人力成本的上涨,零售商营业人员的工资大多由供应商支付,谁给工资谁就有话语权,因此营业人员的价值观必受供应商影响,这个价值观却未必与零售商一致。在不一致时,就会影响到零售建立的品牌形象。

 

营业人员在处理服务问题时,首先会站到自身立场或供应商立场,而未必会顾及到零售商的立场。所以,当立场不能被顾客认同时,必会引起纷争,最终受损的是零售商。那些起了纷争的顾客,再次光临的机会将大大降低。

 

不支付工资这是降低人力成本的最好方式,在当前竞争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这个方法无可非议。但是,零售商的监管不能放松。首先是价值观的灌输,要把零售商追求的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向营业人员宣讲,让这些一线人员认同并执行;其次是管理制度的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应有奖有罚,也应建立起监督机制, 没有监督的管理制度到最后都会流于形式;最后,还有对员工的关爱,虽然营业人员的工资不由零售商支付,但也应把他们像对待自付费员工一样,处处让他们感到企业的温暖。

 

那些一线员工在卖场的表现就是零售商向顾客传达的信息,员工温和,顾客眼里的零售商也温暖;员工愠怒,顾客也会一脸愤怒。所以,从某一方面说,一线员工代言了零售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