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流日益广泛和增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有当众发言的机会。听过众多发言,感慨良多。有的人不讲则己、一讲惊人,发言条理清晰、思路严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有的人则是发言声小、思路混乱,讲了很多,但听后却不知讲了什么,内容枯燥乏味,引不起听众的兴趣。 同样是发言,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
看过李燕杰先生的《不是第一就是唯一》发现讲话如果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和勤奋,也不会被打磨得闪闪发光,照样生涩难懂。李先生一开始并不如大家所见就是一个天才,也是从青涩到成熟,慢慢成长为一个演讲大家。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演讲的学问。从演讲者所要储备的知识到语言的表达及形体的运用都做了详细的讲述,这更像一位长者对年青人的谆谆教导。就算不是一位演讲爱好者,也同样能在这本书里学到知识为我所用。谈到知识的储备,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名家谈论读书,看得出,作者平常做了很多积累,才能让这些似乎信手拈来的句子熠熠生辉。
作者作为一名演讲名家,涉猎广泛,不仅对古今中外的名著解读到位充分,还熟悉心理学知识,逻辑学和美学也有研究。“嘴巴是智慧的窗口”,回到文章开头的两种人的发言表 现,口语表达能力是一方面,但是怎样有条理、有逻辑、有内容的把讲话表达出来则更需要积累和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上学时,我也曾是一名演讲爱好者,活跃在各大演讲台上。当时最爱看的杂志是《演讲与口才》,在里面学到了许多演讲的技巧,但当时仅是一个技巧的掌握,却没把丰富内涵放在首要位置。就如李老师所说,广泛的阅读对演讲是非常有好处的。阅读一直在持续,但却没有形有积累和链条,对演讲素材的丰富没起到辅助作用。我想,如果当时我看能到李老师写的这本书,对演讲能力的提升肯定会有非常帮助的。
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演讲的经验和积累的演讲美学,作为一名耄耋老者,毫无保留地写进了书里,分享给读者。而读者不仅可以从他的“人生九级浪”中体验人生的智慧,更可以借助李老师总结的演讲精华提高演讲的技能、发言的质量、甚至讲话的技巧,努力做到不是第一就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