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11日
评论数(5)超市经营,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细管理。就是这种精细管理,对于理念的依赖,程度是相当的高啊!所以,在长时间、大规模、多阶段的实践之后,超市在经营管理的理论上造诣颇深,而且形成了各种傻瓜式的教学和反馈实践的模式,但这些模式中,却存在着一些看似合理却会有损经营的误区。
误区之二:陈列产生效益
好的陈列,可以创造好的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服装专卖店,都比较看重陈列,专业的陈列师收入不菲。对于超市来说,好的陈列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帮助顾客寻到自己中意的商品,可以让单位面积陈列更多的单品,也可以让少量的商品尽可能的给人以丰满感觉,当然,好的陈列也能反映一家超市的实力,凡此种种,陈列的好处不一而足。
陈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如同专卖店的陈列,无论是VP、IP还是PP陈列,都是和氛围营造相结合,而店堂装饰等氛围的营造是大陈列定义,也就是店内店外一切的氛围布置,而不是仅仅指货品陈列。而我们常说的陈列,仅仅的局限于货架陈列或者堆头陈列,这个定义就比较狭隘一点。
无论是狭隘的陈列定义还是广泛的陈列定义,陈列是为了货品更好的销售、为了店铺更好的提升形象、为了顾客更好的购物体验,然而,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好比京杭大运河的修通,一方面是祸国殃民,一方面又是可以造福万代,关键是如何解决过程,而不是初衷与结果的直接考量。
比如,当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饥肠辘辘的时候,你与其给他一份淋着柠檬汁的意大利薄牛肉片,还不如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拉面更合适。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只是在意陈列,把花式陈列堆砌的美轮美奂,或许在乡镇超市内,顾客不敢轻易去触碰这些商品,那么销售就无从谈起了。当主体购物群体还处于对商品本身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购物环境和氛围甚至初级服务等附加值的时候,所谓陈列,就是货品本身的充足与可以得到。
当我们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我们卖什么就可以让消费者掏腰包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在意我们的陈列而不是市场,一旦形成了习惯,所有的陈列就是为了弥补我们其他方面的不足与缺位。如我们队市场不了解照成货品采购太多,没有关系,可以进行大堆头陈列;如果我们对销售预判不准确照成货品库存不足,没关系,可以采用道具辅助陈列保持丰满度;如果我们某个商品不适合市场从而积压太多,端架的突出陈列甚至堆头的特推一个接一个来。总之,所有与采购或者市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由陈列来弥补,甚至财务与资金问题,也可以由陈列来掩饰,外表看来,天下太平!这种陈列方式或者进行陈列的动机是被动的,所以这种陈列也被称作被动陈列。
这就是习惯性陈列和陈列的习惯性,一旦形成习惯很多东西都会落入经验主义的误区,在这种误区里,相关联的操作规范和技巧都忽略了,只是在一种技巧上做足功课,其他都忽略了,忽视了,于是,在误区内不可自拔。而且,往往这种对于陈列技巧的运用越熟练,在误区内越容易陷的深不可拔。借用一个小故事,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大胆走,却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很多时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优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