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4日
评论数(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后来朱熹编订四书,成为《大学》开篇的精神纲领,经过宋明理学的推动,这句话一度成为中国读书人一生的理想目标、精神信仰。
一、“修齐治平”信仰的历史演变
千百年来,众多有识之士曾对“修、齐、治、平”这四大人生目标做过阐述和实践,比如: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诸葛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由此可见,“修、齐、治、平”四者是一个由个体到组织,再到国家社会的层层递进关系,强调了个人修养,个体伦理道德的先行作用。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想给人一碗水,先得自己有一桶水”。
后来,进入宋明时期,边境冲突,外族入侵,导致内忧外患加剧,士大夫阶层从修身层面上升,其危机意识和对天下责任更为重视,更加强调了个人之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最典型的如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又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实质是对儒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思想的延伸。
再到清末民国时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一些列反抗外族侵略的战争事件,国门打开,放眼世界,国内热血青年和革命先驱们救亡图存,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天下”意识,孙中山先生在元末明初朱元璋《喻中原檄》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口号的基础上,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并进一步传播《礼记》中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理念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将“平天下”以“爱国为民”为核心进行普世传播。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党先进思想的指引下,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建立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如今,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成3个层面: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再加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世界观”、“天下观”,新时代的“修齐治平”内容更具体、更丰盈而又可实践、可执行。
二、“修齐治平”与现代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Enterprise Ethics)又称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伦” 是指人的关系,即人伦,“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则,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企业道德,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投资者、客户(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生产/服务伦理文化、管理伦理文化、营销伦理文化、竞争伦理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
对于企业员工或者职场人士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可以与企业伦理、企业责任进行结合,探讨如下:
1、修身:
所谓修身,是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用个时髦词就是“身心灵”兼修。
如果把儒家的八大主旨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修身”就是大树之本,修身承接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树根系统,还连接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树冠系统,所以儒家讲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修身的目标是什么?
道家而言是“真、善、美”;
佛家而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明心见性”;
儒家而言就是修成“中正仁和的君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作为职场人士而言,修身可以参照儒释道三家的目标,身心康健,人格健全,并通过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职业操守、人际关系、商务礼仪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来实现个人价值在企业的最大化。
2、齐家:
所谓齐家,是指在修身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实践。比如公司的各级管理者要承担起所在部门、团队的管理任务,这就涉及一个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话题,现代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艺术,即对人、对事、对时间的管理艺术。也就是团队管理、项目或事件管理、时间管理等。
“齐家”还提示职场人士要兼顾好企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所谓“安居乐业”,家庭是事业的支撑,家庭是避风港湾,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要承担起家庭中的责任,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事业的持续发展。
3、治国:
所谓治国,是在齐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每个企业成员都应该承担起企业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献计献策。即使是最基础的员工也要明确理解企业文化、企业目标和企业战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参与推进企业愿景和使命的达成,必经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是个人的发展平台,只有平台做大做强,个人的价值才可以充分发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每个员工的企业,知识分工有所不同,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让企业发展的更好,并在这一前提下赢得更多回报。
4、平天下:
这是企业伦理的最高目标,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终极表现。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天下”可以是所在的社区、街道,所在的城市、国家,所在的社会和世界,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富有远见理念的提出,“平天下”就是让我们每一位职场人士都要超越自我,超越企业,超越区域、种族的概念,实质上就是如此,比如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空气质量、水源问题以及区域冲突、战争、饥荒,看似遥远的事情其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又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家庭也好,企业也好,社会也好,病毒入侵是部分国家、种族、社会、企业的,只有每个人都做好防护,配合防疫才能战胜疫情,否则难以幸免。再如社会问题,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体单位,只有每个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制、道德等才会提升,而一旦国家、社会发生动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平天下”,关注环境、关爱社会、参与公益事业,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士的责任。
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写到《企业与社会》一章时说:
“我认为一个强大、有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对整个社会负起责任。只有健康的企业才能提高并丰富人类及其社区的生活。一个强大的公司,不仅仅通过纳税这一主要方式服务于社会,它更为全球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增进了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强大的公司会再投资到人力和设备中。健康发展的公司提供良好而稳定的工作,职员可以获得充足的时间、精力和各种资源,成倍地回报给社会……”
这也正是千百年来有识之士们所推崇的那个良性的循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殊途同归,中西管理,人心至上,达己成人,担当责任,回报社会,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