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5日
评论数(0)六一儿童节,联商网资讯频道载《红孩子、米奇狗等16种童鞋不合格》、《杭州人儿童节花1亿多网购 童装价格走高》等新闻引人沉思。
部分媒体“标题党”,已经像个别商超促销一样名不符实了。明明是淘宝网提供的5月份儿童服饰及玩具类目累计销售数据,却说成儿童节采购1亿多元——平常每月也是数千万元销售。标题党有时会出事,30日,《腾讯网》公开向《环球时报》道歉,因为网络编辑修改了报纸社论标题,引发巨大歧义。零售人不必理会这些噱头,但要警惕:不时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迟早会伤害到商业营销精神,因为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认真。
重点说说童鞋质量问题。有几个关联启发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商家要尊重消费者,童鞋厂家甚至要考虑未成年人权益;从长远价值看,要给消费者他们想要的。
以前有个故事,说一块马蹄铁和战马、将军,以及战争胜负的联系。一双童鞋,有时对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影响,也有仿佛效果。两三岁,三四岁的孩子,常因为一双不合脚或质量问题的鞋子摔跤,额头发肿,保姆或外婆、奶奶发慌,父母着急,严重者家人争执吵闹有之。
抽检100家企业生产的100种童鞋产品,就有“红孩子”等16种产品不合格,这是个大问题,“中国制造”连小小童鞋也做不好了?尤为严重的是不合格范畴竟是“游离甲醛、耐磨性能、鞋帮带拉出强度、外底硬度、感官质量项目”等项目,几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见部分厂家的质量随意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只是,接着想起三鹿奶粉、蒙牛乳业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仔细琢磨,这是中国企业界与有关部门、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一个怪圈?有关部门查的动机和时间常被人怀疑,企业盈利迫切性不同程度压制了商品质量与服务精神,这个循环不断放大、延展。才有这些似曾相识的层出不穷的曝光。
这个悖论必须冲破。
品牌大小的含义,可以有质量精良与否的区别,但绝不该跟不合格沾边。对消费者的尊重,最该体现在物美价廉,而不是企业宣传、硬件设施、1元鸡蛋等,这些都是一厢情愿的,而质量是根本要求。
什么是顾客真正想要的,什么是厂家能够提供的真正价值,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再依循该脉络,才能稳步找到自己的5年后、10年后的位置。
也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未来才能做好“童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