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零售企业必须靠规模经营求生存
——想到就说之十二
作者:张国祥
老家一个开零售店的同学潘菊珍打来电话,告诉我,她的商铺开不下去了,问我有没有好的项目介绍。年近五十的她和老公现在双双失业,生存成了她俩最大的难题。
我同学毕竟做零售快三十年了,为什么现在想到转行呢?她告诉说:你春节来我家又不是没看到:整个夏场街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小汉口了。家家都是商铺,连锁超市都开了二家,哪里还有我们小店的活路?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我这个家乡“小镇”。据称“夏场”名源于夏口(武昌古称),夏场有一条小河傍街而过。人们何时称“小汉口”则不得而知。夏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属于天门、潜江、钟祥三县交界地带,初为张港镇的一个村。一九五三年。国家调整行政区划,张港、多宝二镇(汉水以北)划归天门县管辖。天门的毛嘴镇(汉水以南)划归沔阳(今仙桃市)管辖。成立人民公社后。张港的拖市、夏场,多宝的染场、南河四个小乡又一起组建成“拖市人民公社”,四乡变成了四个管理区。改革开放后,拖市先是改成乡,后又撒乡设镇,四个管理区又变成了村。由于四村都先后做过不短时间的地方政权(派出机构)中心。因此,市场经济后,四村的发展明显超过其他村。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数夏场村。夏场村的商品交易总额超过其他三村之和。我同学就是在拖市镇上经营多年,前几年才搬回老家夏场的。在连锁超市进驻之前,她的生意的确不错。前年刚刚兴建了三层洋楼,底层(一百多个平米)经商。
老话说做生不如做熟。我建议她还是继续经营下去。她说门都关了,我都到南京(女儿工作的地方)休假来了。我说你是应该好好休息休息,多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转。看看别人都卖什么,看看别人是怎样卖的,换换脑筋。想想自己下一步怎么做。今天我先给你说一个大体的思路。具体操作计划我会以书面材料发给你。
我给同学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零售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告诉她:商业零售企业必须靠规模经营求生存。
她大惑不解:“我一个个体户,怎么能做到规模经营呢?”她还先教训起我来了,“国祥,你是不是书读迂了?”
“姐姐,你先别急,听我讲完再说”。听到我俩打起了嘴仗。老婆也在一旁提醒我说。你慢慢跟她讲,她心里正发毛呢(她比我大几个月,她有个弟弟也叫国强,我老家发音祥强不分)。
电话那头的同学估计也听到了,她说:“我不讲了,听你讲完。电话费也不便宜,快讲!”
你可以歇业三个月甚至半年,但你必须着手思考怎样继续做下去。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拖市、多宝、张港、渔薪(紧邻拖市、张港二镇)(范围大点更好)四镇的个体同行组织起来,形成共同的采购联盟,然后一起找源头进货(农村目前还是价廉物美的商品好销)。每次轮流去人进货或者能力强的人(二三人即可)去进货,费用按进货额等比分摊,另外每天加一点补助。这是方法一。简单易行,立马可做。
要长治久安。就用方法二。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主动联系大巨头,如武汉中百或富迪连锁等等。做他们的加盟店。由他们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门店形象、统一价格标签、统一网上订货、接受统一管理……
“姐姐,今天就讲到这里行吗?”
“姐姐正听着呢,舍不得电话费了?”
“我不是怕电话费贵,而是我的电话会有同事、客户打,详细方案我会用电子邮件发给你。三天交卷。”
“那好吧。”听到她关机的声音,我才如释重负地放下手机。惹不起啊,虽然在外面人模人样,见了儿时的同学可一点也不敢摆架子。像刚才这主,春节回家,你去给她拜年比别人家去得晚了都要挨骂。谁让她是我老婆的铁杆姐妹。唉,这世道,怪不得,干什么人们都要争第一啊!
由于个体零售商普遍存在我同学所面临的风险,故我把自己的想法一并公布于众,以便就教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