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1日
评论数(1)中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为什么蔬菜的超市销售量占比不到10%,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流通政策的支持与目标。因此在“十二五”计划中国家应把大幅度提高超市销售蔬菜和其他农产品的比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流通政策。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的流通政策中将连锁超市作为销售蔬菜的主渠道一直存在争议,一是认为超市的蔬菜销售价格高过农贸市场,老百姓接受不了;二是认为连锁超市缺乏经营蔬菜的规模化能力,因此对超市卖菜的支持政策总是犹犹豫豫。
我从2006年开始研究与推进中国的连锁超市自主经营生鲜农产品直接与农民对接,实证研究案例证明了这样一些数据:
第一,据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2006年8月22日对福州市场的调查,福建永辉超市当天的蔬菜平均价格比当地的农贸市场低18%,比外资大型超市沃尔玛低22%、比家乐福低23%,福州市场上农贸市场在全面萎缩,超市确立了在蔬菜上的销售主导地位,蔬菜价格是低的(常年平均低于农贸市场15-20%),福州市民是幸福的。由于永辉超市在经营蔬菜上的核心技术也就确立了他在与外资超市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山东家家悦超市公司其蔬菜的价格常年平均比农贸市场低8-15%,但在气候反常和自然灾害期间超市的蔬菜价格则要比农贸市场低40%以上,甚至出现这样的可喜局面,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的农贸市场可能无菜供应,但超市一定有菜供应,超市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菜篮子”。目前在山东威海市(家家悦超市总部所在地)超市的蔬菜销售已占到整个蔬菜市场的76%,菜价是稳定的,威海市的老百姓也是幸福的。
第三,目前中国连锁超市中最早开展蔬菜自主经营直接对接农民的超市企业群,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的71家会员企业已成为当地市场上蔬菜销售的主要渠道而平均菜价都要比当地的农贸市场低10%左右,同时由于是直接对农民,超市将蔬菜压缩流通环节节省的费用在价格上反馈给了消费者,消费者满意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蔬菜流通的“农超对接”是菜价降低了,稳定了,但农民的收入却提高了,农民的蔬菜亩产年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2008年国家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开始实施“农超对接工程”,真诚希望这一国家级的工程早一点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经人大审议通过得到落实造福于广大百姓。
抑制菜价除了调整流通政策之外,还必须同步地调整税收政策。我国自从免除农业税之后,从蔬菜的种植、贩运、批发交易和农贸市场零售,除了各环节的收费之外都是免税的,但超市卖菜现在碰到两个现实的难题:第一,到农户田头直接采购农民不可能提供发票(能够提供发票的农村合作社还处在萌芽发展之中),如按现行规定由农村村乡一级组织开具农副产品收购证明作为税收抵扣依据,但又不能在跨地区的异地得到税收的抵扣;第二,超市卖菜要向国家交纳13%的增值税,但超市卖菜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农贸市场。
国家这两项关于蔬菜流通的税收政策必须要进行调整了,实际上只要将农业税的免除政策延伸到蔬菜的超市销售环节就解决了问题的关键,据测算,我国一年征收超市卖菜的税收大约在200亿左右,今天的国家财政完全有财力来实施这一税收减免政策。超市行业一直在呼吁应将党的农村阳光政策普照到农产品的整个流通领域。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将大大促进超市卖菜的积极性,同时对蔬菜价格稳定、农民增收、蔬菜质量可追索性和安全性、蔬菜种植、加工、流通过程中污染的控制都将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顾国建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