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倪叔

公告

投资基金合伙人&知名科技自媒体人,师从财经作家吴晓波,后在阿里巴巴深造7年,微信百万爆款制造者,电商十年老兵,直播电商操盘手

统计

今日访问:2750

总访问量:5827549

起底希音“中新美”模式

06月07日 19:47

评论数(0)

持续追踪“号称中国跨境电商第一平台”SHEIN(中文名:希音)的海外上市风雨路。

近来又有新的情况:据金融时报和Sky新闻报道,Shein即将迈出伦敦上市的重要一步,如果成功那么其估值将达到约500亿英镑(637亿美元),也将毫无争议地成为英国资本市场上最重大的交易之一。

当然,上市过程及其周边影响也将成为最具争议的事件,或许都没有之一。

无争议的暂且不提,理性地探讨一下存在争议的地方,这是很多朋友最关注的。

1

“重要一步”是否“最后一步”

多家媒体已经报道了,这个重要一步指的就是:Shein正准备向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交招股说明书,以获得上市前的批准。

而早些时候,据透露Shein执行主席唐纳德·唐(Donald Tang)与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以及其他部长以及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高管会面。唐先生还与多位工党前排议员进行了交谈,其中包括近几个月来担任影子商务大臣的乔纳森·雷诺兹(Jonathan Reynolds)。据悉英国前财政大臣萨吉德·贾维德(Sajid Javid) 也已被邀请加入Shein,有人预测可能会成为公司董事会的一员或顾问。

希音在英国的“朋友圈”日渐壮大,一种强烈的信号被不断释放出来:马上就能在英国上市啦。

而类似的信号在过去一段时期基本上就没间断过。

希音其实最早是想在纽约上市的,结果毫不意外遇到了巨大阻碍,这才转而求其次寻求英国上市。但首选依旧是美国,因此对英国上市这个plan B也表现得态度摇摆不定,有点欲拒还迎的意思。

所以在英国上市也堪称雨打浮萍,没有一个环节是稳稳当当的。

但愿这次的“重要一步”能成为“最后一步”,从而实现海外上市梦。

有的朋友问:这个市非上不可吗?

答案是确定的,非上不可。

首先,从大的趋势来看,时间进入2024年,“出海”成为中国企业的一次集体行动,各行各业的优质供应链都在出海,将国内优秀的数字化体验及“优质优价”的产业升级优势输出海外市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激活一场新的消费“富苏”。中国供应链进一步加大出海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国内商家与平台而言,这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机遇。箭在弦上,木已成舟,大势浩浩荡荡已无可阻挡。

其次,选择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在海外上市,本来无可厚非,但希音又有些不同,核心原因在于只有海外上市能让这家巨头斩获“再上一层”的新动力,而原来赖以高速增长的“供应链优势”在新一轮国内企业海外进军的浪潮下受到了巨大挑战与冲击——拼多多海外版Temu、抖音海外版TikTok和阿里旗下跨境电商速卖通,哪一个都不比希音差(这是委婉的说法,事实上这些“双循环”的平台更有供应链优势)。

可见,海外“上市”(本意,登上市场)对于那些今年大步幅出海的国内巨头就是一次全新的增量,是将国内新质生产力再次向全球输出的创举。

而对于在国外成名已久的希音,海外“上市”(IPO)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是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希音是没有退路的。

它从未在国内布局销售,其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拥有1.5亿全球用户,公司成立以来就是“为外国消费者而生的”。

所以,希音不得不海外“上市”。

2

备受争议的“中新美”模式

从多个信源透露的消息来看,这“重要一步”背后依旧迷雾重重。

核心依旧是困扰许久的“身份”问题。

Shein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近日在2024年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大会上表示:如果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Shein是家中国公司;如果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角度,Shein是家新加坡公司;如果从市场和公司价值观角度,Shein是家美国公司。

他总结说,SHEIN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的一致……“我认为,如果你这样看,我们就是一家美国公司。”

“中新美”模式应运而生,正是这一模式让坊间哗然:好好的中国公司,为什么扭扭捏捏,把话说给外国人听?说白了不就是一种“努力划清界限”“必须选边站”的美式价值观吗?

只听说过一家公司是诞生于某某国家的跨国公司,没听说既是中国公司,又是新加坡公司,还是美国公司……这样“自我麻醉”的身份定位,很难不让人思考,为啥要这么“精分”?

答案前文已述——无法割舍在美上市的“初心”。

再往本质上看其实也不复杂,就是资本在追逐尽量少制约或者无制约的高额利益。

从理论上来说,资本无国界,正是资本自由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不断攀升。所以对资本和企业而言,进行全球化布局当然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多中国企业结队出海也不完全是“高大上”的理由,企业谈利益并不可耻。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全球格局很复杂,或者说,更清晰了,大国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那么在此时,尽量寻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而避免“脱离一边而倒向另一边”就很重要,对资本也是如此。

更遑论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全球化配置带来的收益,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这也是希音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现状是:希音在中国生产、在美国销售、在新加坡寻求宽松的监管。

倒是挺美好——可中国作为希音的“后菜园”除了制衣车间的工人们廉价输出劳动价值,他们还有别的收益吗?

加之,“中新美”模式如果真的行得通,被海外资本市场接受了,那么对于中国境内的公司海外上市的有关法案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嘲讽乃至挑衅,大家可都还没忘记几年前某公司悄悄赴美上市的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让中国的商业法案严肃性何在?

从经济发展理论层面而言,这种“中新美”模式也存在弊端。黄奇帆分享过一组数据:中国6万多亿美元进出口的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已从50%降至20%以内;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制造的东西占到了70%。

这也从侧面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国制造的出海之旅历经磨砺,最早是来料加工,后来是外贸分销、兼并收购,用多年的“市场换技术”终于打造出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到了“以技术造市场”的新阶段,可“中新美”模式很明显并不符合这一新阶段的方向,反而是反向逆行。

那么,不由得要问,这还是不是中国制造真正需要的出海呢?

3

向“偏执狂”致敬

倪叔还是那句话,希音的尝试值得肯定,但希音的“硬伤”也客观存在。

我们不希望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有意或被迫“选边站”,TiKToK的故事已经证明了——即便你再努力撇清,人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如果必须选边站,只能说明商业模式上存在先天硬伤,退无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

如前所述——这个市非上不可的真实原因也许是业务增长已经到了临界点,急需要新的利好消息来刺激投资者的预期。我实在是搞不懂,美股有那么香吗?到这里,有点懂了。

走到这一步,真的也挺理解其进退两难的困境。

无论如何,还是向“偏执狂”致敬,即便最后真的山穷水尽,也算是不改海外上市的“初心”。

祝愿希音能获得理想之中的胜利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