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3日 08:41
评论数(0)来源/镜观台
作者/邱天一
社会经济进入复苏通道的第一年,商品性价比成为消费者购物时关注的焦点。
2023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平台,都明显感觉到消费大环境在向“卷低价”集中。这一方面表现在消费者购物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另一方面表现在商家开始低价“内卷”。
形成此消费趋势的原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我以往的收入水平不高,但物欲一直很高。2023年开始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好像不需要买那么多东西来满足内心。某一天在家榨奶昔,突然发现榨汁机是以前凑满减花了二十多元买的,一样用了三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摩飞没买,买了个国产牌子的居然意外好用。”阿雯感慨道,“以前都买大牌子,脸上(用的护肤品)都是国外的,包包也是奢侈品,几乎月月光。后来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少好用的东西,而是缺少把生活过好的能力。”
许多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端品,转而寻找价格更为亲民、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面对这一消费趋势,电商平台纷纷调整战略,跑步加入“低价潮”,以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为了寻找新增量,出海掘金成了各大平台最青睐的选择之一,像是拼多多、阿里等巨头都在大力布局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虽然在增量上有着不小的助力,但中国电商企业在海外市场越做越大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各大电商企业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在国内市场,零售成为了新的风口,各大电商平台相继入局其中。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跨界强者,众多玩家的汇聚预示着即时零售市场将会开启一场大战。
01
“低价”内卷,贴身肉搏
在电商行业的2023年,“低价潮”席卷市场。其中京东与头部主播李佳琪之间的定价权之争,更是一度成为热点。
2023年10月24日,烘培电器品牌海氏公开指责京东,指出其随意控制并调低海氏产品价格,损害了公司权益,并送出了律师函。
京东一方的采销人员表示此次改价“完全是京东自掏腰包”,并将矛头对准了李佳琦直播间,指责是其直播间设置的“全网最低价”扰乱了市场竞争,质疑头部主播有“二选一”行为。
之后,虽然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出面否认,但违反李佳琦直播间低价赔偿200万元的“底价”合同被新浪科技公开,舆论也转向了对头部主播的指责。
京东需要回到打仗状态,也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点,并在随后的“京东采销直播间”里继续对李佳琦穷追猛打,始终将价格调整到低于李佳琦直播间的售价。这起事件为京东在整个2023年“双11中”赚取了第一波话题和流量。
这一场争议的本质是电商平台和直播间的“定价权”之争,也是比拼谁的销售渠道更有效率的争斗。
在往年的购物节或低价促销活动期间,都是电商流量最大、成交单量最大的时候。消费者更容易被更优惠的商品所吸引,这种选择倾向,奠定了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后卷低价的基调。
除了消费者更加关注商品性价比的趋势之外,拼多多的股价超越阿里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也是表明行业“卷低价”的标志性事件。
拼多多凭借着低价团购的模式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又通过低价优势一路超过京东、阿里的股价。而拼多多的成功,让竞争者们看清了市场,不得不重视这一领域。
再看如今的电商行业,直播电商,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入市场争夺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电商领域逐渐崛起。这些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普遍较低,吸引了大量用户购买,并进一步加剧了这场由“消费者关注性价比”挑起的低价内卷之战。
此种情况下,除了本就一直实行低价战略的拼多多,曾经主打高品质高价格的京东,或是曾经一度不以此为主阵地的淘宝,都不得不跑步入场。
2023年以来,京东相继推出百亿补贴频道、单件到手价功能以及买贵双倍赔服务等措施。而阿里在2023年推出“双十一天天低价”促销活动,同时首次强调了全网最低价,推出“一件直降”的优惠方式。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可以看作是淘天集团力拼低价的一次集中爆发。
这些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也加剧了电商之间的竞争。
在“低价潮”之下,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货比三家”,对原有习惯消费平台的忠诚度在降低。同时,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商品平台的选择上更多样化。
消费者小妹就表示:“最近又在京东买了车厘子,因为比上一次买降价了,比水果店便宜很多,最开心的是上一次买的还可以申请价保。”
小糖在元旦开心地表示:“新年第一天的快乐是京东给的,虽然大奖没中但很知足了。”在其订单中,有不少几分、几元买到的物品。
但同时,消费者可能因低价诱导而购买质量不过关的商品。若售后服务不到位,则进而会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再发酵,消费者会产生购买焦虑,无法信任产品的价格和质量。
像是京东近来多了不少第三方店铺,小路透露:“很多新开的店铺,价格是官方的7折。我刚踩雷,目前京东介入中,但这个店铺仍开着,还有两个东西挂着。”
所以在创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同时,监管和售后是否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波就是被拼多多的售后所“收买”,其表示:“拼多多官方客服售后很痛快,我以前也不喜欢拼多多,因为质量不好说,但现在觉得拼多多很好用。”
电商行业的竞争如今再度加剧,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则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
02
海外市场寻找新增量
2023年,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更加活跃的态势。
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出海潮。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态势越发激烈,布局海外市场则成为寻找新增长的好选择。但发展海外市场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必将不断遇到风风雨雨,跨过一道道难关。
2023年,中国电商平台抱团出海,“出海四小龙”与“全托管”成为重点词。其中,SHEIN 、AliExpress(速卖通)、TEMU、TikTok Shop被称为“出海四小龙”,并以“全托管”搅动国际市场的风云。
从2023年初开始,中国电商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就是严峻的环境。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在国际舞台的崛起,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如何克服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成为了电商企业需要面对的两大难题。
TikTok CEO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被提问多个关于美国用户数据安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的尖锐问题,而美国各州正也陆续发起封禁TikTok法案。
与此同时,面对SHEIN、速卖通、美客多、Shopee等电商平台在巴西的迅速发展,很多巴西零售商发起反抗,试图致信巴西邮政局来更改50美金以下跨境包裹免税政策。
同时,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电商的合规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速卖通、SHEIN、亚马逊、Shopee等平台相继申请加入税务合规计划,TikTok也得到解封,印尼站点在2023年底也恢复运营。
据data.ai的研究显示,2023前三季度,“出海四小龙”成为全球市场下载量增速最快的购物App。其中SHEIN和Temu下载量超越亚马逊,占据前二位置。而在iOS全球购物类App使用行为渗透率榜单上,亚马逊仍为榜一。
中国电商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站在聚光灯下,在艰难险阻中一直在发展壮大。
继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之后,拼多多跨境平台Temu于2023年3月25日在英国正式上线。Temu得益于拼多多的低价策略,其以同样的性价比优势强势挤进海外的下沉市场,预估2023年全年GMV达150亿美元,还定下了2024年翻倍的GMV目标。
而TikTok在经历一系列困难后,选择发力货架电商最近上线了TikTok Shop美国分站,试水跨境全托管。
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一路狂跑,成功跻身韩国第三大电商平台;京东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不久前,京东物流也再次发力全球化布局,上线了“国际特快送”服务。而阿里国际在继加码东南亚之后,也宣布完成对欧洲B2B平台Visable的收购。
如今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多元化的布局,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在海外的市场逐步扩大、新的增量逐渐浮现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必然增加。
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03
即时零售新风口
2023年,即时零售成为了新的风口。在国内电商行业低价内卷、大力布局海外寻增长的背景下,各大电商平台开始相继发力这一领域。
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较2022年增长3倍。
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家也在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7月份,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
在市场潜力巨大,又获得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更多的电商平台竞相入局。
2023年3月,淘宝网发布了关于《淘宝网“小时达”服务规范》的通知,且在当月月底生效。之后,淘宝APP首页正式上线“淘宝买菜”入口,并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为用户提供“1小时到家”和“次日自提”两种不同形态的生鲜购买服务。
之后,京东到家也发布了2024年的发展规划,主要强调了将会聚焦三大突破性方向:全品类、小时达、平台化。同时其还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京东小时达服务的用户规模增长超50%的目标。
除了传统电商平台,一直在跨界电商的新玩家抖音也在发力即时零售,从市场中分一杯羹。
2023年初,“团购配送”项目正式推出,并在抖音App商城开放了“小时达”独立入口。12月,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个“抖音即时零售”“抖音小时达”商标。这进一步显示了抖音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雄心壮志。
此外,叮咚买菜、盒马生鲜、美团买菜等平台在原先生鲜品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延伸品类,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如美团买菜已经改名成为了小象超市,更多的生鲜电商也在持续发力。
不过,即时零售也有不少发展困难存在。
目前,即时零售相对来说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各品类的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方在业务上也尚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更直观来说,相较于外卖业务的即时刚需,零售的即时需求可能较低一些,因为消费者在不是紧急需求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购买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这表明,即时零售的用户规模尚需开发,如何有效地建立用户心智,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持续下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对于行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
《跨境电商2023:出海四小龙元年,世界开始认识中国电商》,来源: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
《电商巨头布局,即时零售为何风云再起?》,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