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财经

熔财经

公告

今日头条财经TOP100创作者,产业经济链接者,电商趋势发现地

统计

今日访问:1540

总访问量:2034890

霍尊“吃药”睡女人,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什么关系?

2021年08月14日

评论数(0)

文|熔财经

作者|城山

娱乐圈真是一个神奇的圈子。

爆出的瓜永远是惊险刺激又新鲜。

从“随时随地发现新孩子”到吴签的“轮监”,再到新鲜出炉的劈腿哥霍尊。

一波接一波,重磅炸弹一个比一个厉害。

出轨、吃药、贬低同行、物化女性,从刷新三观到没三观,每一个都在挑战大众的底线。

对于不讲武德的人,网友的评论可谓是丝毫不留情面。

“对娱乐圈失望透了,简直就是个yw!难道炒作成名就是为了玩女人吗?”

“三观炸裂,我人麻了,这就是唱卷珠帘的那位‘仙子’吗?”

“这聊天记录算是破了我对那个音乐人的滤镜……还真是看不出来。”

“吴亦凡和霍尊出道组合名字就是‘签虚小子’”。

然而就在大家吃瓜吃得恶心到吐,愤愤不平时,“吃药”一词就显得格外扎眼,上一个刚进号子的吴签靠着“吃药”有了“丰功伟绩”,紧随其后的这个明显也不容小觑,这届男明星们到底怎么了?

到底是药犯了错,还是人变了心?

不管怎样,无论是变了心还是没变心,犯了错还是没犯错,靠着这些人和这些“药”,还愣是撑起了男性保健品这个狭窄赛道的一片天,卖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去年12月,京东健康成功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半天股价大涨逾50%,作为靠着卖成人用品、保健品收获颇丰的京东健康,必然是背后最大的赢家。

而要说到京东健康,这又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

不务“正业”的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的雏形产生于2016年。

相比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头部玩家,属“赶晚集”的典型。

彼时,阿里健康已开始布局医学影像全产业链,并以2.25亿元入股上市公司“华润万东”旗下医学影像公司“万里云”,获得25%的股份。

另一头部玩家,平安好医生已签约1000名全职医生、5万名社会医生,其中有5000位三甲医院名医,注册用户数过亿,月活用户接近1500万,并于当年完成了A轮32.5亿元的融资。

互联网医疗的大船正加速向前冲刺。

与此同时,刘强东派出得力助手辛利军前去江苏泰州考察。

“政策没有,风险太大。”

辛利军回来汇报,商业嗅觉告诉他这不是一个好项目,简短的答复、不过多解释,表明了劝退刘强东的决心,毕竟对于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相比“盲目冒险”更乐于“成竹在胸”的安心。

但是,刘强东的回复有些意外。

“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刘强东提高音量,眼神犀利的看着他。对于领头人,刘强东显然不赞成此类逻辑,认准了方向,敢于冒险才是企业家一贯的作风。

2017年,京东与江苏泰州市签订了“健康泰州”的战略合作,也标志着京东健康的诞生。

同时刘强东也给团队提出了两个特殊的KPI:一是给京东18万兄弟们积个福,把他们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

此后的京东发展迅猛,犹如进入了快车道。

2019年,赶上5G元年好机会,京东拆分京东健康,并于11月拿到了A轮9亿美元的融资。

2020年,成功在港挂牌上市,短短三四年就实现了跨越阶级的蜕变。

当初的KPI不仅完成了还超额完成,不仅给京东兄弟们“积了个福”,更为广大男同胞们“造了福”。

说到神秘的“福音”,还得从京东健康暗藏玄机的APP页面和PC端页面寻找,这也是短短几年实行质的飞跃的秘诀。

页面上补肾壮阳和备孕品类,占据了APP页面中较为醒目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成功的吸引了消费者眼球,引导了消费的走向。

而PC端中大篇幅的非药品,同样显示着公司的不务“正业”。

从京东健康去年IPO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非药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占了商品总收入的79%、75%、73%、71%。显然,京东健康来自非药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成,这其中就包含了计划生育用品、成人用品及家庭保健产品等。

画风走得不仅偏还很神奇,带着“健康”的标签,在正经药品销售上面的收入还不到三层。

也难怪有投资人在看了数据后,得出结论,“京东健康主要卖的不是药,而是避孕套”。

后续网友的调侃更是没有停过,“京东计生委”、“京东控制了城市人们的夜生活”、“京东健康靠卖避孕套赚翻了”等等。

不管怎样,公司盈利了,从招股书显示的2017年到2019年财务数据,公司经调整的盈利分别为2.09亿元、2.18亿元和3.44亿元。同属互联网医疗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还都处于亏损之中。

上市当日3439.79亿港元的总市值,超过了阿里健康3215亿港元和平安好医生1049.77亿港元的市值,成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排头兵”。

刘强东也曾说过:“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尽管用了“不正经”的打法,不可否认的是,京东健康已成功进入到了镁光灯下。

为何只有京东健康“能行”?

如今的互联网医疗,剑走偏锋的显然只有京东健康一个。

与京东健康总市值偏差不大的阿里健康,其实也同样包含了保健用品、成人计生等非药品业务,但从今年阿里健康发布的2021财年全年业绩显示,营收155.2亿元,净利润为3.427亿元。其中阿里健康四大板块业务中的医药自营业务占据了主要收入来源,132.1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85.17%。

显然,与京东健康在营收上有着天然区别的阿里健康,在主营业务上正“风生水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阿里健康的其它业务还没有跑通,如非药品类保健品、成人用品销售。

其归属阿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属于第二大业务,与京东健康非药产品业务类似,在该财年业绩为19.6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仅12%。

而从今年3月京东健康发布的财报来看,2020年总营收为193.8亿元,其中医药电商业务创收167.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86.54%。

显然,在卖男性保健品这件事上,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之间还隔着一条鸿沟。

现今互联网医疗细分领域男性保健用品赛道日渐走红,根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男性保健药品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整体市场规模约2575亿元,根据预测至2025年,男性保健药品行业整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可想而知,阿里健康还未完全尝到此类赛道红利的滋味。

而作为已在该领域赚的盆满钵满的京东健康来说,为何只单单一人“出道”?

“熔财经”深究背后的逻辑,一方面,京东健康男性用户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5月,京东男性用户占比超过6成,接近7成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呈现男性化、年轻化、购买力较高的特点。

显然,京东已积累了大部分男性同胞用户,本着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男性在购买保健品、成人用品时大概率仍会选择京东子公司京东健康来购买。且京东商城内有“医药健康”、“问医生”等入口进入京东大药房,能有效的实现导流。

另一方面,京东有着完善的供应链,自建物流体系为其构建了绝对优势。

男性保健品、两性用品相较于其它用品,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时效性和私密性有一定的要求,京东健康依托京东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在履约上有最佳的优势。

目前的“京东药急送”已覆盖超200个城市,能够提供全天候30分钟送达,7乘以24快递服务,实现快速送达。

此外,消费者对京东赖以信任的正品保障,这也使得京东健康一出场就自带“省心放心”的光环。而保健用品、成人用品等特殊用品消费者会显得格外的谨慎,大多会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依着品牌曾打出的对高仿、假货零容忍的态度,和其它消费者的口碑,也是大多数人选择京东健康的初衷。

总的来说,早实现盈利的京东健康,已拿下好几个“小目标”,但相比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专业选手,京东健康俨然太过业余,虽然名字叫着“健康”,可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定位太过“疏离”。

而成人用品、避孕套、隐形眼镜等非药品销售,虽为其筑起了一道坚硬的护城河,但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出现不可控的因素,京东健康的经营风险将大大增加。

同时回归霍尊事件本身,为何爆出一个丑闻总能跟“吃药”相关,为何这些“霍尊”们、吴签们能撑起这么庞大的市场?

据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数据,我国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总患病率达26.1%,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了40.2%,然而救治率仅17.1%。

“熔财经”可见,ED在中国已经属于比例较高的病症,由于中国人惯有的传统思维,没有救治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保健品来提振信心,这也是为何赛道能逐年扩容的原因。

而相对于普通人,明星群体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夜生活丰富、圈子混杂,患ED的概率更大,再加就诊意识底,隐私重视度高等原因,“吃药”的频率会变得越来越高,年龄层次也会逐渐偏年轻化。

显然,对于男明星们“吃药”也变得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1、《京东健康做对了什么?真相:七成收入来自计划生育用品、成人用品》—金融纵横谈

2、《京东健康:4300亿市值,靠成人用品,东哥这次终于赢了马云!》—读懂港美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熔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