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璋商业讲堂---张璋
毛振华,一个站在雪地里对着视频喊冤的人。他是谁?是不是知名教授?是不是研究所所长?是不是著名企业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别人的地盘上混生意,竞敢在别人的地盘上喊冤屈,揭别人的短,撕别人的脸。如果不是真的逼急,他是不会如狗急跳墙似的跳到雪地里对着视频,控诉亚布力管委会政企不分,强占他的土地建宾馆、开雪道,长期刁难和威胁他的员工等等各种恶行和不作为。
表面上看,毛振华是在为他的亚布力滑雪场阳光渡假村呼号告急,其实他是为东北的营商环境呼号告急!逼得毛振华这样拥有极广高端人脉资源和商业影响力的著名企业家都无奈走上了“视频上访”的道路,那些名气、实力远不如毛振华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在东北碰上这样的官僚群体,其命运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东北,在日满时期就号称东方的鲁尔,解放后一直视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输出的原料、技术和人才,奠定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基础。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最耀眼的名片。但在改革开放、体制创新、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这片富饶的黑土地渐渐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资本逃离,人才逃出,“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了关内关外人们的共识。有人这样评价东北的一些地方官员:什么样的钱都敢要,什么样的酒都敢喝,什么样的牛都敢吹,什么样的事都不办。东北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赵本山式的大忽悠和二人转式的低俗幽默。
最近,有一个新名词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这个词叫赋能。“赋能”顾名思义、拆文解字,就是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它最早是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管理学,其理论内涵是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纵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将信息能转化为效能。而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驱动,为企业实施赋能,协助个人、企业和组织的成长。
“赋能”是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马云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教授首次提出的。他是在讲到S2b时提出,供应链(S)这个大平台要想提高效率,就要给每个小运营商(b)进行充分地赋能,给b传递客户信息,提高b的客户触达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确实,我在研究新零售时发现,马云推出的新零售----盒马鲜生之所以能保持价格的低廉,果疏的新鲜,配送的及时,是因为给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供应商都进行了赋能,让他们了解顾客的需求,指导他们进行果蔬的收割、生鲜的包装,冷链的运输、成本的控制等等,帮助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供应商做大做强,共同成长。
由马云对新零售的供应链大平台上的赋能,我又想了毛振华揭短的东北营商环境。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之所以难招商、难留商、难兴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官僚体系,民间社会的江湖习气。他们只习惯于自己的官僚作风和江湖义气,而不懂得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懂得为企业松绑和赋能。如果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和习俗,不能在政府这个大平台给每个前来投资的商家、企业进行充分的赋能,赋予他们政策、环境、自主、创新和诚信,振兴东北就是一句自慰的空话。
如此说来,毛振华在雪地里喊出的冤,不是他一个人的冤;揭出的短,不是亚布力管委会一家之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是亚布力管委会恶劣地侵占卡要,而是东北投资环境的深度恶化!他不是站在亚布力冰冷的雪原里控诉,而是站在东北冰冷的投资环境里呐喊。他那带着胸中怒火和体温热浪的逆耳良言,是在告诉亚布力管委会乃至东北地方政府:
对每个前来投资的企业,要少栽刺、多种花,少作恶、多赋能!
附:张璋,北京同世飞天公司董事长,中国商业和商业地产资深专家,北大、清华、哈工大、中山大学资深培训讲师、兼职客座教授。在商业和商业地产领域历炼26年,具有丰富的商业和商业地产的现代理论和实战经验,熟稔中国现代商业的定位、规划、设计、招商、营销、运营、管理、投资、资本运营等各个环节,思路超前并敢于不断创新。先后荣获TOP100金牌管理咨询师、中国商业地产十大操盘手、中国商业地产十大新锐人物、中国商业30年十大策划人物、中国商业地产杰出人物奖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