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困住中国零售服务业的究竟是什么?

2023年09月27日

评论数(0)

超市 氿悦里 概念图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最近有点“灵感爆棚”,故而文章产量暴增,核心源于突然想明白了一句话:

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会提问题、提不出好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源动力无外乎“提出了好问题”,比如牛顿的苹果之问、苏格拉底的源头之问、马克思的主义之问、邓小平的发展之问……无不由问题引发巨变、引领时代。孩子为何越小成长越快?因为他们不仅乐于提问,更善于提问,不时提出诸如“我是从哪来的”这类终极之问,搞的大人纷纷措手不及;再反观成人后的我们、尤其越是年龄渐长、阅历渐增反而越是不会提问、不敢提问了,“提问者仿佛成了问题本身”,可当所有人都止于提问、执于“解答”之时,一切似乎都停滞了。

这不由让我感悟到:

生命力(成长力)是可以以“提问题的能力”作为划分标准的,如果某人年纪轻轻但已不会提问题了,那可以说他“老了”;如果某人已至暮年却依然善于提问,那说明他依旧“年轻”。

所以,我们应全力找回这项本能,不仅因为它代表着“生命力”,更因为“有问才有答”,解答的前提是“善问”。就像前几天王玉雄老师提出的“中国为何出不了世界级零售企业?”这一好问题一样,仅此一问,投石击水、惊醒无数“梦中人”。

再反观当下,似乎各行各业愈发执于“解答”,给出问题的反而是“问题本身”,比如由“哪家爆雷了、哪家出事了、哪家火了、哪家与哪家干起来了……”等现象引发出的为什么及怎么办。可问题在于:这些过去式或即将成为过去的现在式对未来有多少帮助?这点只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可了然:

三个人,(思维)一个活于现在、一个活于过去、一个活于未来,哪个可能发展得更好?

可再进行一下“对号入座”:世界级企业家都活于未来、绝大多数人(大众)活于当下、活在过去的基本都是失败者且越发消沉。故而祖辈们总结出了那句金玉良言:好汉不提当年勇。活在过去的是什么不知道,但必然不是“好汉”。

所以我们或许错了,错的不在于不努力、而是方向。就像那个脍炙人口的段子:两个人一个努力向南(s)走、一个努力向北(n)走,向南走的最终成了sb,而向北走的则成了nb。最悲催的莫过于那个努力而最终成为sb的行者,越努力越错。这就告诉我们:方向错误远比躺平问题更大,且越是努力问题越大。

所以,得提出那个核心问题了:困住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直接说个人答案:“历史”。历史即过往经历、经验的总和,是历史塑造了一切,包括人、国家、民族,而历史正是过去式,活在过去的不仅绝非好汉,且极易成为sb,“可见的未来”基本都是颠覆性的。别说什么“历史是不断重演的”,看看史书,“重演”都是以什么为计数单位?对一个企业或人而言,等到重演之时黄花菜估计得凉透了。所以切记别“自我麻痹与催眠”,许多东西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普通人永远是普通人,信了你也就再也动不了了。

再举个切身实例:我一直在思考与追逐一种文风,就是那种“板正的、规矩的、字正腔圆的”风格,因为这些在当下国内的普世认知中代表着“专业”,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不好说,因为自己的认知只代表个人主观与偏好,但多年企划经历告诉我,这些认知是绝对有问题的。

比如“软文”,这属于企划的本职与基本功,讲究“规矩工整、字正腔圆”且完成后需要层层审核,定稿往往已然“面目全非”。可问题在于:各级修改的标准是什么?是专业吗?非也,而是“权力的象征”,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而完成的那篇“有高度、有格局、够工整、够规矩的雄文”还有人看吗?有效果吗?这只要看看近期花西子的公关案例即可一目了然。可更恶劣的后果是什么?是那些执笔的“初入职场的新生代们”认为这种“空而无物”的东西就是好的、对的、就是标准,结果他们再以这种标准去要求乙方与后辈们,最终无数的精力、成本浪费在了这种自娱自乐的东西上,你说可笑不?可笑,但这却是事实,且仍在持续。

但难道“规矩、工整、一板一眼”错了吗?一代一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嘛?的确,但有无想过:为何之前是对的、有效的,现在却是存在巨大问题的?因为时代变了、传播介质变了,“软文”是媒体中心化时代的产物(由报媒创造),那时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单一的、定向的、有限的,关键在于能否争取到“最优版位”,所以核心在于“在什么地方发、而不是什么人愿意看”;而现在呢?媒体已完全进入去中心化时代,信息与传播渠道是多元的、随机的、爆炸性增长的,核心在于受众是否爱看,拿当年的逻辑去应对已然天翻地覆的当下,你说会得到什么结果?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这只要看看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现状即可一目了然,软文就是它们创造的,它们拥有最专业与庞大的“笔杆子”团队,论整体文字实力无出其右者,可结果呢?几乎全军覆没、幸存者也大多靠政策救济度日、苟延残喘。所以大家有无想过:若它们创造的“标准”依旧适用,为何传统纸媒成功突围新媒体者凤毛麟角?且成功突围者无不是颠覆过去,因为学会“好好说话”而成功。新生代的消费者抵触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即便是专业垂直领域,面对的是同行受众,但难道同行们不愈发变为了“新生代”?另外,究竟什么是“专业”的?刻板的、枯燥的、看不懂的难道就是专业?可你有无想过这或许是传统思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有意为之?

所以,其实最可怕的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没人发现这是错误,反而对此习以为常。

最后留给你一个好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望有启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