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佳能珠海撤厂巨额补偿的启示录与警世录

2022年01月28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吴明毅

近日,佳能珠海撤厂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一片“哗然”,出乎意料的是——“撤厂”对应舆论本应是偏负面的舆情,而这次却变成了“正向”的案例。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中曾有这样一段宫家父女的对话:“这次让你来,就是要让你看看我是怎么退下来的。”此刻显得尤为应景,“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之于企业同样,真正看“底色”不是在高光之时,而是在低谷时;不是在开门时,而是在退场时。在这方面,佳能可谓给我国所有经营者上了一堂大课,又由于其“日企”身份,夹杂着百年情仇,又衍生出了更多警示。综上,本文应运而生。

事件起因源于“日企佳能关闭营业30余年的珠海工厂的员工补偿方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关注与讨论,用佳能的话来讲——即佳能拿出了“高于法律要求的补偿”,这在我国算是“奇闻”,尤其在当下这个经济寒冬,见诸媒体的基本都是“变相裁员、恶意克扣”,所以佳能这“高于法律要求的补偿”则更显“耀眼”,但两相对比之下则更加“刺眼”……佳能的整体补偿方案共分为“经济补偿金、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金及春节慰问金”五部分,且远超法律相关要求——按照劳动法规定,计算工龄的最高年限是12年,但佳能这次无上限,该多少年就是多少年,要知道这可是一家营业超30年的工厂…另外,按劳动法规定,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数额作为上限计算;但佳能也不设上限,该多少就是多少。

与此同时,还按工龄的差异乘以不同系数(最少*1,最多*1.3);再叠加“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金、春节慰问金”三项补偿,有媒体算过一笔账,若一位员工在该厂工作了30年,将可能拿到150万的补偿,着实令人惊异。

如若再细分这五笔补偿金会发现,这又分别对应五个方向——第一笔是作为撤厂应有的补偿,但远高于法律标准;第二笔则是感谢员工对公司的认可与信任;第三笔则为员工的未来就业打算;第四笔则是好聚好散,善始善终,留个好念想;第五笔则是过节费,马上新年,钱不多、但暖人心。所以,佳能的这次补偿方案着实是用心了、良心了、走心了、暖心了,在这个“人人皆媒体”时代,想不美名扬都难。

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之所以在国内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因为这与国内企业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想着法的“扣钱”、一边是想着法的“加钱”;一边是挖空心思“研究法律漏洞”、一边是全心全意给予更多关怀;一边是同胞企业、一边是外国企业,且还是有世仇恩怨的日本…两相对比过于深刻与戏谑,如若再加点“政治阴谋论”进去,则可能成了“政治事件”……所以,在我们惊叹于佳能如此“讲究与大气”之时,更应为相关国内企业的“劣行”自惭形秽,这才是更值得所有经营者深省的。

另外,在商言商,我们亦可狭义的为佳能算一笔“经济账”,看看佳能到底收益几何——

1、品牌商誉方面,大赚

这背后对应的是消费者好感,其实企业最珍贵与核心的就是“品牌”,尤其消费品企业,真正的竞争是“人心”,这是无价的,千金难求。

2、广宣价值与效果方面,大赚

这事件无形中为佳能带来了大量免费正向曝光,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试想要达到如此效果需多大广宣投入,且能否达到如此效果?如此而论,佳能实在“太赚”。

3、未来铺垫方面,大赚

除消费者好感外,佳能此举更是赢得了几乎所有“打工人”的好感与倾心,试问佳能如若再设厂、招工,应聘者不得挤破门楣?而因如此的仁爱、讲究,即便待遇低于同业,大家也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佳能,因为谁不想选择一个更人性化、更长远的环境呢?所以,此次佳能虽为“撤厂”,但未来布局已然铺垫。

4、为外企(尤其日企)大拉了一波好感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消费者与打工人眼中,佳能不仅代表自身、还是外企的一员,所以佳能此举不仅为自己、更为外企拉了一大波好感。“千金难买人心”,在未来这个以人才为基石的竞争时代,真正能吸引人才的将是文化,而并非物质;换而言之,真正能用物质吸引来的是投机者,绝非人才。在此方面,佳能无疑在我国消费者与打工者心中成为了外企的代表者、标杆者,难道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综上,仅从狭义收益方面而论,佳能是“一石多鸟、大赚特赚”的,且此次绝对堪称“大谋划、大手笔”,只不过谋的是全局、不是局部;谋的是长远,而非当下;谋的是人心,而非物质。但这些之后都将以更为巨大的物质收益作为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但不得不讲,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小人之心”,能驱动企业做出如此行为的一定不是“计谋”而是“文化”,是成为集体行为准则的潜意识。“民心即天心”,在人口红利已然殆尽的未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正的竞争力将源于“文化”,而非仅仅的“物质基础与科技创新”,一切没有正确文化作为基础的物质发展是无法持久的,只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尤其对方是“外企”、是“日企”,如此下去,此消彼长,更值得警惕(我并非仇日分子,只是国与国的竞争、乃至斗争是永远存在的,尤其劣迹斑斑且知根知底的近邻,更不可松懈)。

未来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无论各行各业,国家、民族、企业、个人,在此需要有客观、深刻的认识。这或许是于东来先生真正在传播与提示我们的,这才是最致命的“弱点”(若依旧漠视)与最坚固的“防线”(知错能改)。

最后,还记得佳能的Slogan吗?——“感动常在”。如若再结合其行为,是否已然达到“知行合一”之境?这才是最大的差距与隐患所在。

望有启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吴明毅(wuhua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