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7612

总访问量:34753524

“民营超市第一股”步步高易主,国资为何愿做白衣骑士?

2023年01月1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提起步步高,在湖南几乎无人不知。到2022年上半年为止,步步高拥有门店367家,超市业态322家、百货业态门店45家,面积合计约497万平方米。

步步高集团始创于1995年,从湖南的毛主席家乡——湘潭起步。近30年的发展,步步高集团成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14强、中国企业500强。其线下门店主要聚焦于中国的大西南地区,近700家多业态实体门店遍布湖南、江西、四川、广西等省份,是湖南、广西的零售冠军。2008年,步步高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国内民营商超第一股”,巅峰时市值150多亿。

01

国资入主,实控人生变

停牌一周之后,步步高股票于1月16日复牌交易,截止9:30,盘初大涨7%,报7.33元。

消息面上,1月11日,控股股东步步高集团与湘潭产投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放弃协议》,步步高集团将所持公司10%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湘潭产投投资,将放弃其剩余所持公司全部2.1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99%)对应的表决权。转让价款合计为人民币5.18亿元,折合每股转让价格为5.995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湘潭产投投资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湘潭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份,湖南的国资已经向步步高伸出援手。

2022年6月14日,步步高曾在其微信公号上发表文章称,当天下午,兴湘集团(湖南省国资委持有兴湘集团100%股份)、湖南麓谷发展集团分别与步步高签订《意向协议》,将向步步高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20亿元。

签约现场

在这次注资之后,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表示,与兴湘集团、湖南麓谷发展集团签约,极大地提振了实体零售企业的信心。相信在兴湘集团和湖南麓谷发展集团的加持下,步步高一定能够顺利度过当前的难关,并将加快提高公司资产和业务运营效率,助推公司长期战略的实施。

根据报道,按照协议约定,湖南麓谷发展集团旗下长沙晟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股权基金管理人,将出资5亿元战略入股步步高集团,持股17.88%。

根据步步高在2022年10月披露的2022年三季报,步步高集团作为其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4.99%股份;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为张海霞(步步高实控人、董事长王填之妻)、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6.01%、5%。

对步步高来说,此次国资的入主,最直观的好处在于资金与资源方面给予有效支持,在优化财务状况、强化持续经营能力的同时,助力公司把握行业复苏带来的增长机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政策优化的大背景下,步步高此时迎来国资入主,有助于重拾供应商信心,供应链也将快速恢复正常。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也正在得到快速恢复,对实体零售而言,这也是利好消息。

02

疫情三年,影响巨大

1月15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预计亏损13-19.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84亿元,同比下降606%-9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预计在12-1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4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70.11%-305.16%。基本每股亏损1.56-2.34元,去年同期每股亏损0.22元。

步步高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战略发生重大调整,除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外,自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通过关停并转从四川市场全面退出,江西市场大幅收缩至新余、萍乡、宜春三地(临近湖南的城市);湖南、广西两省也同步关停并转低效亏损门店。同时,由于居民消费复苏缓慢,加之渠道竞争激烈,公司经营内外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故报告期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

从财务数据上看,步步高受疫情的影响巨大。

过去的一年,不仅仅步步高这样的线下实体零售巨头遇到了困境,整个传统商超体系都不乐观。同花顺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发布了三季度报的零售企业中,有不少出现较高额度的亏损。如北京京客隆、中百集团、利群股份、华联综超等都呈现双下滑的局面。

而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2超市上市企业三季报数据,13家超市上市企业有6家营收同比下滑,有7家企业出现亏损,占比过半;有8家企业同比下滑,占比超六成;虽然有6家企业实现盈利,但仅有红旗连锁、家家悦和三江购物净利过亿,其余三家均少的可怜。超市大卖场真正进入微利时代。

对比在疫情之前步步高的数据可以发现,2019年,步步高实现营业收入196.61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0.18%。2019年步步高新开超市门店63家,百货门店2家,截至2019年底,步步高在湖南、广西、江西、川渝等地区共开设各业态门店402家,其中超市业态门店348家、百货业态门店54家。

步步高上市以来业绩变动情况,来源:wind

疫情三年,步步高店面数量从402家减少到367家,少了8.7%;而利润也从正转为负。

从业态分布上来看,步步高以超市为主,同时涉足到百货业态。众所周知,超市及百货是零售生态上最古老也是最安全最传统的业态形式。这两大业务领域具有庞大的“资本沉淀”特征,高度依赖线下用户的长期习惯养成。所谓的“资本沉淀”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硬件成本的沉淀。超市和百货商场都需要较大的卖场体量,大量的SKU产品丰富度,由于高度依赖线下用户的体验式消费,超市和百货对市口位置要求非常高,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第二,时间成本的沉淀。一家大卖场或者百货商场,从开业到成熟繁旺,至少需要三年的培育期,需要卖场不断与线下用户进行营销沟通,逐渐培育卖场在所能辐射的商圈范围内形成品牌美誉,培育用户口碑,最终形成用户稳定的消费习惯,提升忠诚用户对卖场的粘性。

所以说,步步高的业务模式是“重”的,需要花时间花资源去培育市场;当然这样的传统零售模式也是“细”的,需要精细、扎实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在区域市场内形成一定广度的品牌知名度,比如步步高在西南区域,C端的认知度已经较为普遍。重度的市场培育,精细化的运营能力,让超市+百货的这样传统零售组合变得相对安全,如果在正常经营环境之下,谨慎扩张,精耕细作,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做深做透,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会非常良性,稳定且安全。

而疫情三年,让步步高这样高度依赖线下的模式遇到极大的挑战,而且步步高本身精于线下深耕,所以当线下的流量受损时,在线上细枝末节的弥补几乎无效。2019年步步高超市上线小程序门店342家,扫码购门店224家,到家门店316家。笔者认为,线上只是渠道的补充工具,像步步高这样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线下的实体经营,比如场景的体验能力、供应链能力、面向市场的营销攻占能力和面向用户心智的品牌建设能力等等。

步步高超市内部

03

“国家队”应援优质传统实体零售

2023年伊始,步步高已经是第二家被国资援手的企业。1月6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1月8日下午,建发股份发出公告,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美凯龙不超过30%股份,交易完成后可能成为美凯龙的控股股东。

消息曝出之后,关于建发股份吃下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这两家A股上市公司演绎的A+A开年大戏成为整个零售界及舆论界的热点事件。各种解读纷至沓来,很多媒体认为,红星美凯龙负债高,建发“掉坑”。笔者在文章《卖身给国企,“中国mall王”车建新找到救星?》中同样指出,红星美凯龙家居作为整个行业第一名,完全是一家优质实体零售企业。

步步高遇到的困境与红星美凯龙的状况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红星美凯龙的规模比步步高更大,而且始终处于盈利状态。但是这两家优质零售企业基本都是因为三年疫情的影响,导致线下销售下滑,营收下滑,利润下滑,从而导致短期债务无法偿付,不得不“江湖救急”。

1月15日,红星美凯龙举行投资者电话交流会,对投资者关注问题做出详细解答。红星美凯龙CFO席世昌在交流会上称,近年来,红星美凯龙持续落实“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战略,不断压缩资本开支。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已逐步下降至57%,有息负债以中长期为主,每年固定还本付息。随着上市公司持续缩减资本性开支投入,以及疫情开放后商场经营恢复常态化后带来经营性现金流的持续增加,红星美凯龙核心利润有望得到增加,计息负债规模有望持续降低。

1月16日,美凯龙复牌,股价开盘即一字涨停,同时,公司港股一度上涨超30%。建发股份开盘之后亦快速上涨,最高涨幅达5.57%。截至上午收盘,美凯龙A股上涨10%,港股上涨23.37%,建发股份上涨3.63%。

建发股份为厦门国资,作为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家居零售龙头企业,建发在此时入手,笔者认为是“捡了大漏”。

而步步高遇到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步步高在超市以及百货业态的常年深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在大西南这边区域市场,更具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无论是湘潭产投投资还是兴湘集团、湖南麓谷发展集团这几家国资,吃进的是一家在后期发展中具有非常强大潜力和增长水平的地方性龙头企业。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一直为这三年以来的泛实体零售业包括——餐饮、旅游等深表痛心,疫情对它们的损害巨大。尤其在2022年,前面的压力不断传导,加之2022年疫情高频多发,很多零售企业资金链在这一年遭受了极限的考验。

对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新和步步高的创始人王填来说,他们失去不仅仅的是企业的控制权,更可悲的是,奋斗大半身打造的商业帝国,三年天灾让他们前半生辛辛苦苦奋斗的成绩掉到了不及格线以下甚至被打了0分。

04

传统实体零售需要重回本质

痛定思痛,疫情之后再反思,我们发现,对很多传统实体零售来说,重回本质,打好基础,扎实的运营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创新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比如说,对于线上化的态度,笔者认为,线上并不是万能的,当线上流量红利逐步萎缩之后,消费者正在不断地重回线下,所以对很多实体零售而言,线下的场景体验优势、供应链优势、产品的优势,是企业自身强大的护城河,也是企业再一次重获用户芳心的关键基石。

无论企业家、投资者还是媒体舆论,考量一家企业的优劣,要看其基本面——基本的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率,供应链水平,在行业中的价值等等,不要被所谓的各种新词、新模式鼓吹带偏,更不能因为企业一时的资金链紧张或断裂而全盘否定,甚至是落井下石。笔者也希望,2023年,实体零售能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