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夫

张一夫

公告


张一夫:资深零售业与房地产专家。知名财经专栏作家。

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美国注册国际高级策划师。

荣获全国创意策划奖、房地产策划优秀人物奖、中国创意策划产业杰出人物奖、年度中国最佳品牌创意策划人物奖等。


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文商旅专委会副秘书长。



垂询电话:18813266577 15090299898 QQ876325944  微信:CPPA2008


统计

今日访问:4664

总访问量:48850282

“调控目标”是检验高房价成因的唯一标准

2011年03月31日

评论数(0)
 
“调控目标”是检验高房价成因的唯一标准
  
 

随着调控带来的民意和舆论的压力以及中央对地方房价问责意图的公开化,全国地方政府开始制定一些房价调控的具体目标。甫一开始,普通购房者曾经大喜过望,睁大眼睛等待地方政府抽刀断水、忍痛割肉。

然而,随着几十个地方政府调控目标的发布,痴痴等待的人们立刻意识到这些政府们依然不过是毫无新意的对中央的决心“玩了一把”。这样“玩”下去,最可怕的是,百姓的这种判断将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恐慌,会将无情地击溃中央调控的决心和努力,最终使推波助澜的盼涨者笑得更加灿烂。

近日,一些知名门户网站做了调查,他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地涨幅10%上下的房价调控目标,已经对购房者心理产生巨大冲击,逾半数购房者认为相关城市房价将迅速上涨至调控上限,而且已经有三成购房者表示考虑抓紧出手购房。            

 

上海房地产界有人士认为:“与其说此前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房价控制在涨幅10%左右的一种默契,还不如说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调控底线的一种试探。”  

就连上海个别开发商的营销部门也说,看到各地的这些方案后,公司营销部门松了口气。“原本还在制定降价促销的方案,现在可以暂时缓一下了。我们的理解是,政府部门也看涨,只是要控制涨的幅度。”

“房价调控目标,让开发商放心,让老百姓死心。”上海的一位看房者抱怨说。

广州市29日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是新建住房价格涨幅要低于全市年度生产总值增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由于今年广州GDP和人均收入的增幅预期为11%,以此计算,2011年广州新建住房价格涨幅要低于11%

30日,某门户网站进行了一项“广州房价调控目标11%您觉得合理吗”的投票。其中,对于广州房价调控目标跟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是否合理,有76.6%的人觉得不合理,对于房价控制目标是否应该算进限价房与经适房均价,有80%的人认为不应该。

这些数据,坦陈了民众对地方政府调控的失望。

 

事实上,聪明的地方政府大都不约而同的游走于和广州一样的针对住建部要求出台调控目标任务的“响应”路径。已经出台的几十个城市的房价控制目标,绝大部分都是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且保障房也都计算在新建住房内,这也被很多网民质疑为不合理,并对调控效果产生疑虑。

潘石屹30日在微博中说道,“已经公布调控目标的绝大多数城市,把问题本身做成了答案,等于没有回答。”

这真是对这场史无前例、自上而下、号称“史上最严厉调控”的莫大讽刺。
看来,这场兴师动众的房价调控大有从“限价”走向“限涨”的岐径。

 

表面看来,地方政府缺乏调控的信心,但是除了信心,地方政府的决心和动力似乎也同样缺乏。

或者可以这样说,地方政府根本就是控制房价的最大抵触者。因为一直以来,地方才是畸高房价、畸热楼市的当仁不让的最大收益者。

这让我们回想到房价陷入越调越涨的2010年。当我们面对当前各地所出台的“无奈”的调控指标时,无疑对曾经充斥网络、媒体的高房价因素争吵不休顿感脸红羞愧,那些千奇百怪结论和求证的竟是那样的牵强附会,荒唐可爱,我们的推理真的是很天真,甚至让“丈母娘”也无端蒙羞!

高房价其实真的就是一张薄薄的脆纸,总是有人不愿戳穿它,总是有人终日里做一些无聊争论,而对事实一再罔顾,——地方从中获得利益并非唯一的GDP那么单纯,因为有了楼市攀升,那种“行政”的轻松自如自不待言。

 

房价调控,不管未来有多大效果,也不管有些地方对中央的虚与委蛇所激发的恐慌性反弹发展到何种程度,不容置疑的是,现行各地“调控指标”的水平,一方面检视了各地政府的决心和公信力,一方面向公众展示了推高房价的铁一般事实。

 

张一夫

2011-3-3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0374C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