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8日
评论数(1)联商网消息:中国零售业正在集聚两股新能量,而融合力和创新力将使我国未来零售格局越变越大,不能适应大格局的传统零售业态与零售业者都将被淘汰。提高政府管理、市场流通、顾客购物、企业管控效率将是零售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
2016年中国零售业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我认为新零售的基本特征是零售格局变大。
中国零售业正在集聚两股新能量:一是以猫狗大战为标志的争夺战爆发出对实体零售业“改朝换代”的融合力,电商之战已经从产品争夺、用户争夺发展到对实体店的争夺战,战火从线上烧到了线下;二是零售创新之举如“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华大地,本土零售业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融合力和创新力里应外合将使我国未来零售业的格局越变越大。不管大业态小业态,由于移动互联网与支付手段的融合,零售格局越来越大,不能适应大格局的传统零售业态与零售业者,都将被淘汰。
一、退出是最好的选择
20年前,零售基本上是个体力活,这是一个“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女人当男人,男人当牲口”的漏斗型、伺候人的行当!人们对社会环境的各种抱怨最终都会发泄到终端零售,服务者稍有不甚,消费者就如干柴烈火马上爆发!所以,真正如履薄冰的就是“零售服务业”。
15年前,零售当家人渐渐感觉到技术与专业人才是零售的两个“瓶颈”。于是就孕育了一个巨大的“IT”市场,企业在实践中逐渐发现,IT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业务。业务流程不整改,技术只会添乱!技术人员不仅要磨炼成为技术高手,更应成为业务高手、沟通高手、忍受高手!技术、业务、沟通、忍受这四者都高,才是真正的“IT”高手。
10年前,零售开始迷失方向。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像“塑料机构”那样的连锁店,尤其是随着电商的发展,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购物更便捷,价格也更便宜,而且商家的响应也很快捷。这是消费者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体验。
2006年是大型实体连锁公司营收增幅下行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持续下滑,至今仍未走出低谷。但也有一大批新的零售人看到了“零售沙漠”中的商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何去迎合变化的消费者。所以,这是一个把零售业当做心理咨询业的时代。
可见,我国零售20年来的发展,在经历了“体力主导”和“智力主导”两个时期后,目前正在向“心力主导”的方向发展。
我国有不少零售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创业时期的煎熬与成长时期的辉煌,第二个十年是互联网时代的迷茫。目前大概处于六十岁的临界年龄,无论体力、智力或心力,都不如新一代年轻人,如果再继续干下去,对自己对企业对家人,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急流勇退,给自己一些空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退出”则是“国有商业”。我一直认为,国有商业不存在改革的问题,体面地退出才是最好的选择。上海近年来在推进品牌战略方面很有建树,全国很多成长型公司纷纷落地上海,但就零售行业而言,百联与光明两大“国有商业集团”的零售业务每况愈下,到了应该做出重新抉择的时候了。
二、包容是最好的融合
从零售业态来看,广袤的地域、巨大而高度差异化的人口体量、及其复杂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注定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格局必将是一个新旧业态相互守望、稍有竞争、相安无事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代大都市,更需要有穿透时空的多维度立体感。
传统的连锁制之所以不可能获得持久的成功,问题主要出在标准化的模式不能适应差异化的需求。
我国零售业无论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是同业或跨业的整合,都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基本问题:第一,给顾客创造价值,第二,给商家提升效率,连锁制通过特许加盟方式把传统店铺转型为连锁店以后,总部似一个“警察局”,像防小偷那样防范着加盟店,而不是像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为提升加盟店的业绩提供优良的服务。
不仅由于加盟主的经营技术不成熟而导致店铺经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水平,而且还抑制了加盟者自主经营的灵活性,最终就无法维持良好的特许经营关系。
中国市场的极度复杂性与多样化,给零售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连锁店繁荣的缝隙中,传统小商店并没有被消灭,仍然遍布城市与农村的各个角落,如来自福建三明、南平两个地区的经营者在上海开办的杂货店、小型超市、便利店就有五、六千家,而且大部分都能盈利。他们最大的本事不是专家所说的连锁的“标准化、专业化与简单化”,而在于适应环境求变化。
日前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上海的店铺总量是北京的十倍,所以,居民购物更方便,食物也就更多样化,这对于促进市民健康是很有益的。
就以每日必需的生鲜食品而言,上海市民至少有以下8种购物途径:
第一,标准化菜场,这是上海市民最主要的生鲜食品购买渠道。上海市上午主管部门2004年起就大力推进该项目,发布了规划纲要、设置与管理规范、管理办法、发展目标(每2万人设置一个标准化菜场)。我也曾担心标准化菜场可能会因为经营者后后继乏人而被生鲜超市取代,但事实证明:标准化菜场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在短期内被任何一种生鲜经营模式所取代。
第二,标准化菜场外围的菜店,蔬菜、肉类、禽蛋、河鲜、海鲜、水果、熟食、面食、豆制品、南北货、牛奶、面包、点心等产品分门别类,都有专门的小店售卖,商品价格一般比菜场便宜,尤其是水产品,小店的价格通常会比菜场便宜20-30%。但菜场内水产品的品种更多,品质稍好。价格差主要由于菜场的租金与管理费较高。
第三,大卖场与生鲜超市,上海目前有200多家大型超市,这已成为市民购买生鲜食品重要渠道,永辉超市进入上海以后,特别是永辉精致超市(BRAVOYH)亮相上海滩,以其品种丰富、价格便宜、品质尚可、购物环境良好、设施设备完善等获得了上海市民的普遍好评。
第四,社区菜店,这是一种比菜场、超市更小、更便利的生鲜零售业态,大部分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内侧,一个人经营一个店,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豆奶制品等生鲜食材一应俱全。有些小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物业与菜商约定每天上午开着一辆小型面包车送货上门,一般只供应蔬菜,如果居民有鱼肉方面的需求,可以隔天预定。
第五,特定市场,如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西郊国际全球农产品常年展示中心、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农展馆的季节性农产品展销等。这是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补充渠道。
第六,智慧薇菜场,这是商务主管部门主持推广的一个项目,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菜市场浓缩成自动售菜点,设置恒温无人售菜终端进行全智能自动售菜,居民可以通过自动售菜机像购买饮料一样购买小包装蔬果、肉禽,目前涉及品牌包括“食行生鲜”、“强丰”、“厨易时代”、“易小鲜”等,全市智慧微菜场总数已达1000多家,在未来3年至5年内,智慧微菜场将覆盖上海市内1.2万个社区。
第七,网购,年轻的消费群体更热衷于网购与到家服务,但随着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落地上海三店,中老年消费者也逐渐加入了网购生鲜食品的行列。互联网背景下的会员制与传统的会员制的最大区别是加入了“支付连接”,这才是真正高效率的会员制。
第八,特供渠道,如农场直供、产地直供、朋友圈推荐等。这种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众化的商品售卖,一般是以社区为单元,联系产地直供,在小区内售卖。
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这些新零售的创导者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用户平台,逐渐向线下实体店渗透,可以给特定的消费人群带来新的价值,可以去占领新市场或抢夺他人市场,更可以去改良传统的零售业态(如淘宝便利店),但是,如果想大小通吃、独占独霸,那也是不现实的,包容是最好的融合。
三、效率是最好的回报
有一种观点说,由于土地越来越贵,所以,零售越来越难做,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飙升以后,中心城区甚至已经不能做大众化零售业态了。但“生鲜传奇”的当家人却认为:租金不是问题,关键是营运效率的提升。他说,从前一个小店的日销售额不过2万左右,如今可以做到4万以上。销售额翻翻,这就意味着效率提升!零售是一个保本点很高的行业,销售额的少量下降就会导致净利润的大幅度下降,如果销售额下降10%,净利润就差不多全没了。
所以,零售企业都特别重视销售额的提高。如果用同样的资源,能使销售额提高50%甚至100%,那即使租金再高,也能承受。所以,我国零售与我国农业一样,之所以困难重重,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流通效率太低、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提高效率是零售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如果效率不能提高,顾客体验、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等等都是空中楼阁。
我国零售业要提升四个方面的效率:
(1)部门制、运动式、领导批示导向的规制方式,严重影响营商环境,导致市场竞争环境的有序与公平的缺失,政府管理流通的效率较低,影响企业效率的提升。
(2)市场处于整合期,企业为了抢夺产品、渠道、用户等,耗费了太多的资源,降低了流通效率。
(3)“贪”和“懒”使用户迷失了方向,他们的购物效率从表面上看起来很高效,其实很低效。
(4)企业过分相信营销的力量,而缺乏对效率提升的系统管控。最近几乎同时报导亚马逊、罗森等企业正在实施的无人或自动收银技术,零售业应该高度关注能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减少用工成本的新技术,只有能够提升营运效率的技术才是真技术,只有获得用户认可的技术才是硬技术,只有那些真技术与硬技术,才能被有效推广。追求效率应该成为一种习惯,生产效率只是局部效率,只有流通效率才是一种社会综合效率,也是对各种付出的最好回报。
总之,零售格局之大,大在当家人的大胸怀,大在各种元素的大融合,大在流通效率的大提升。
(来源: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学院教授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