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邑零售观

智邑零售观

公告

智邑咨询,专注于战略咨询与组织变革领域,矢志于帮助中国企业直面变革,实现战略想象能力与战略执行能力的双重提升与修炼。


通过不断摸索与创新,智邑已经形成战略咨询、组织变革与人才发展咨询、战略实施与变革辅导咨询三大事业体系,并在外部环境分析、企业资源能力及特质分析、战略选择方法、基于战略的组织能力构建、战略性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建设、战略变革推进等一系列领域构建了具备自身特色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对于客户来说,智邑在战略设计和变革实施领域的系统知识和全面经验,不仅能帮助中国企业量身定制兼具务实性和创新性的未来发展战略,还能帮助企业全面管理基于战略的组织变革,稳健推进战略的逐步落实。


智邑目前已经建立上海、北京、武汉三家分支机构,并为中国500多家著名的企业集团成功实施了战略和组织变革咨询。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功奠定在所处产业的领袖地位,并逐步成长为产业中最值得尊敬的企业。


2006年初智邑咨询投资成立的企业战略研究机构——智邑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及资深专家,进行中国本土企业适应性战略和管理变革的深入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对中国企业有深远指导意义的著作。


我们的合伙人和顾问团队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资深的管理经验,分别来自BCG、麦肯锡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并具备宝洁、通用电器、IBM等多个著名企业的高层管理经验,形成了融合系统理论架构和丰富实务经验的综合性企业变革平台。


秉持“成就中国的伟大企业”的使命感,我们矢志于打造“专业、诚信、务实”的企业战略咨询平台,成为中国企业家身边“最负责任感”和“最具价值感”的长期成长伙伴。


微信公众号:智邑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中心(ZeStrategy)

电话:4008213369

官网:http://www.zestrategy.com



统计

今日访问:143

总访问量:837408

从美团滴滴之争看次级平台的未来

2018年04月28日

评论数(0)

最近两周,滴滴和美团之间的竞争逐渐升温,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进入上海和杭州,在上海登陆第三日便拿下30万份订单,占上海市场30%,开局这一团旺火,烧得滴滴高层如坐针毡,双方PR口水大战,滴滴重新拾起补贴旧招,还向用户频繁发出短信,引来不满并道歉,可见美团打车之迅猛让滴滴始料未及。


虽说滴滴创始人程维此前豪迈地宣称“尔要战,便战”,并开始高调招募骑手,进入外卖反击美团,并于4月1日在无锡上线。虽前有UberEATS作为参考,但明眼人看出,鉴于出行与外卖两者的市场现状,且外卖的资产比打车重N倍,比起美团大举进军出行市场,已经在出行市场养尊处优多时的滴滴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难以掀起波澜,只是象征性回应,投入很谨慎。


而且滴滴年初提出的企业战略:国际化、新能源、智能交通,要成为全球出行市场数一数二者的决心不小,断不会为了外卖这点吃力不讨好的业务乱了节奏,只要稍微定神,便会把主要精力用于加固出行市场。补贴战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成本,安抚司机和乘客。毕竟滴滴在出行市场有90%的份额,加固防守还是可以稳住老大的位置。


但网约车市场再也不会回到滴滴一家独大,没有第二的那个时代,美团入局意味着新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原来被逼到角落的“易到们”也在重整旗鼓,市场将有可能会重回群雄逐鹿时代,有竞争才有进步的动力,而这一切也许都要源自美团的好战。



为什么美团如此好战?

并非王兴天性如此,而是美团次级平台的天赋使然。



美团崛起于网上团购打折,吸引用户后吸引商家,后逐渐进化至O2O提供本地生活服务,在与“大众点评”先打后合之后,主业移至餐饮外卖,借助综合性用户基数优势超过“饿了么”成为外卖领域的老大,市场份额过半。


看似风景独好,其实忧患重重,美团自始至终从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外卖商”,其定位一直是本地生活综合服务商。但其护城河不高意味着美团要不断进入新的市场,才能不会被更高频、更高维的平台覆盖。美团在危机感的驱动下一直在寻找可突破的边界,这种思路不仅体现在王兴去年提出的“竞争无边界”理论,事实上美团内部的信息监测系统也在不停地运转,寻找高频、刚需、被市场验证过的需求场景接入美团平台,提升平台供给价值。


因此我们看到了四处出击的美团,包括这一次进入出行市场。



美团大数据监测发现自己的用户30%有打车需求,也发现自己有19.46%的用户与滴滴重叠,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打车市场已经不再是密不透风,领先者滴滴正在收割利润,提高抽成导致用户出行成本提高,司机收入下降,市场怨声载道,期待有竞争者加入进行制衡。正是进入市场的绝佳良机。



滴滴为何犯浑?

作为互联网次级流量平台TMD阵营中的一员,滴滴走的不是同一条思路,从合并“快的”,吞并“优步”来看,其竞争手段丝毫不弱;而且能同时获得阿里和腾讯的投资,并在两大巨头眼皮底下保持决策的独立性,可谓不易。随后滴滴继续加大投入,向出行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推进国际化、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汽车,期望建立更高的专业壁垒,捍卫自己在出行领域的领袖地位,一切看似合情合理。



但滴滴似乎犯了大多数垄断者(领先者)都会犯的错误,试图利用互联网经济的垄断地位“赢者全得”,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剩余。包括向平台上的供应商和用户同时索取剩余,加大提成,降低服务标准。或是急于收回投资的心态,或是无竞争的独家流量批发者滴滴没有克制住收割的欲望,成为传统倾销理论的二流执行者,可谓自毁长城。


从战略层面讲,滴滴的错误在于高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壁垒,次级平台的护城河远远不如超级平台,需要不断吸引平台两端的参与者,否则双边都有可能弃自己而去,投奔新的平台。滴滴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平台统治力,给了对手可乘之机。更高频的美团,早已掌握了打车的核心技术架构,在先发优势不明显的领域,更高频的平台很容易后来超车。


滴滴和美团之争,表面是互烧后院,实际上主战场在打车。表面是多元化侵蚀专业化的领地,其实是次级平台的流量之争。一切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对流量的获取,以获得更强的双边网络效应,从而获得更长远发展。因此,互联网平台对流量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滴滴的国际化、专业化与美团的无边界多元化都是如此。但区别在于获取流量的前提依然是看谁能提供更好的顾客价值和体验,顾客用脚投票。近日的战况表明,近年来在顾客价值方面滴滴懈怠了,而美团相对做得更好。



MD共同的未来

美团和滴滴的流量之争似乎不可开交,但他们却早已看到不远的未来流量涨到天花板时,都会和BAT正面冲突。因为这两年来BAT已经成为中国VC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从产品端和投资端掌管了中国互联网生态。


头条、美团、滴滴(合称TMD)为代表的次级平台成长于巨头间的缝隙之中,一度也因为能吸引新的流量而成为BAT的猎物。但与大多数被收编的独角兽不同,这三家企业即使获得了BAT的投资,依然有极其强烈的独立发展意愿,保持了足够的独立性。在强烈进取心的驱动下,TMD在核心业务上都取得了行业领导地位,估值都超过了200亿美元,在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中里鹤立鸡群,俨然是仅次于BAT的第二梯队。



但由于它们从事的是用互联网更深层次地改造生活场景,护城河较低因而资产较重,成为下一代BAT的可能性很小。它们只能选择扩张,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例如头条做电商、火山、抖音,美团进入共享充电宝领域,滴滴联合人人车推出买卖车模式。四处出击同时就在四处树敌,TMD未来的敌人也许不是来自现有的企业,但却可能是这些树敌领域受到BAT扶持的新一代创业者。


还是在打车行业,市场之前就有百度扶持的反滴滴联盟,而阿里收购的高德借助自助游出行数据,最近也杀入该市场,成为完全免费的网约车交易的基础平台商,不求盈利,只求数据。在滴滴和美团打车之争的上空,盘旋着一个更高维的存在。


被收编,还是被逆袭?巨头和新秀是次级平台过去的两道影子,平台需要做的是从现在把握未来。



如果说互联网科技公司是通过将物质原子转化为电子比特来不断改变生活的,谷歌和百度就是第一批,处理的是纯文本;Facebook和腾讯是第二批,寻找的是社交公约数,处理的是像素;那么阿里和京东则属于第三批,将商品在线展示,还要配合支付和物流,难度更大;那么接下来的美团和滴滴是在垂直行业推进比特转化,在大块领域被BAT分割剩下的孤岛里改造传统产业链条,需要上天入地,对行业的转化程度要足够深,其难度比前几代要大得多,但因此也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美团和滴滴需要在BAT之外,更深一步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生活场景,提升供给侧的品质,创造更多价值。具体而言,可以利用庞大的用户数据,提供极致化的关于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美团可以凭借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安排一整天的出游安排,一键预定“打车-景区-餐厅-电影-酒店”。而滴滴可以深入汽车产业,先成为掌握车辆的超大型汽车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全球化智慧出行的深耕者,这条路无疑更加艰辛。此次相争之后,借助对手这面镜子,美团和滴滴都可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获得更清晰的发展思路。


上半场看BAT,下半场看 TMD,未来如何,这次真要看他们自己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智邑零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