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25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网
撰文/袁则
9月20日,大润发曾经的全国“店王”昆山店焕新开业。
据了解,该店位于原大润发昆山店隔壁向西50米新建的一座独栋建筑——大润发高鑫广场内,属自有物业,未来整体将呈现出一个购物中心形态。
根据大润发高鑫广场项目设计方案,项目总用地面积29908㎡,规划总建筑面积14万㎡。项目定位为结合新的大润发卖场、以创新生活和社交体验为目标的新型商业体,将打造一座购物中心“高鑫广场”,以及一座17层高的办公楼。
项目首层和地下一层包含新的大润发卖场快时尚品牌及轻餐饮来呈现年轻时尚的形象和体验;二、三层的业态以现代生活、儿童教育、体育健身为主题;四层将打造一个室内外结合的屋顶花园和餐饮天地。
图源:爱阅昆山
据了解,先期开业的超市卖场约8000㎡,是大润发转型升级的全新力作。
9月21日下午,联商网实地探访了这家门店,现场依然非常拥挤,特别是烘焙、熟食加工及部分副通道,人挤着人,购物车抵着购物车,只能缓慢通行。
01
5天销售突破1500万
据大润发消息,开业当日含税销售额突破575万元,交易客数达30656人(含税客单价187.6元),创下大润发历史开店纪录。
开业前五天,按照媒体披露信息,销售持续维持在较高位置。
同时,开业期间(9月20日-9月26日),大润发还开展了会员回家礼“满168元送50元券”的主题促销活动;此外,开业爆款五粮液879元、水果礼盒、整箱购买等项目,对拉动客单价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从定位上讲,该店做的依然是“一站式购齐”,相对而言,客单价会较一般超市略高。就常规需求而言,60~100元是比较正常的客单价范畴。
按照过去经验,大卖场开业后常态业绩一般是开业高峰的1/4~1/3(不同商圈、不同开业组织力数据不一)。按此测算,加上后续购物中心全线开业利好,预计昆山店未来销售仍然会比较可观;由于是自持物业,成本可能相对较低,昆山店王的身份及江湖地位,预计会依然稳固。
02
“店王”的转型选择
业绩,是企业品牌信誉、运营能力、资源禀赋及商圈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我们也很难从单一要素上判断未来如何。
对大润发来说,早前昆山店及自身品牌口碑尚可。美团666条评价(7条针对新店),综合评分4.5分,表现还算比较优秀。
并且在华东,作为曾经的“陆战之王”,大润发品牌还是有一定号召力和美誉度的,对家庭用户做购买决策还是有一定吸引力;加上华东电动车出行非常方便,对门店来说非常利好。
只是随着宏观环境及零售形势的变化,与许多传统零售业一样,大润发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内部,过去管理和执行文化形成的考核积弊凸显;腐败问题突出,前段时间,前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一定程度上是该问题的折射;此外,受业绩压力影响,企业内部推动的减员增效等动作,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了过去大润发引以为傲的现场高标准。
内因,往往是企业落后时代的关键!组织力的问题,往往融汇在企业渠道选择、采购品质、商品供应、现场呈现及员工服务等微细节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即便再传统的企业,曾经的辉煌和长时间的积累也会有许多沉淀和优势,绝非一无是处,最重要的是,企业如何结合形势变化,做更好的顾客价值及内部效率适配。
当前,行业也出现了以“胖式”调改、折扣化、会员店、即时零售等多种业态形式,大卖场转型似乎从业态及商业内容上都出现了标杆范式,特别是“胖式”调改,成了行业最关注的内容。2025年3月15日,高鑫零售CEO沈辉也曾率队到访河南许昌胖东来总部,与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及高管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也汲取了部分调改建议。
但不管企业内外压力如何,企业最终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03
现场的变化
从昆山新店现场来看,我们能感受到大润发吸收行业优势并结合自身实际的深刻印记:
1、环境改变
相对于原来的方格砖地面、高亮卖场,大幅气势磅礴的空中吊挂,此次新开门店环境有了许多变化。
地面换成了80X80的大块浅灰地砖,灯光照度略有降低但又没有过暗,局部加强了散点照明,投射到商品上,凸显商品内容,但又没有过分弱化公共环境照度;结合明显的区域化、场景化,整个购物氛围,相对过去的大润发有所转变。
2、超市3R及餐饮化成为亮点,但总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扩大。
在昆山店,烘焙、熟食加工及润发食堂片区成了人气顶流,烟火气十足。
据了解,门店整体鲜食SKU增加到2000支以上,熟食等即食品类大幅强化。但在现场可以感受到,与大润发原来的卖场规模相比,新店其实并无非常明显的扩充,在面积和项目上,表现的仍比较克制。
而润发食堂,相对盒马、天虹等部分调改企业的堂食专区,显的也比较小。
当然,从规划上讲,不同于过去大润发边缘化安置,这部分区域设置在一层转入负一层的起势阶段,处于整个购物动线的黄金中段,也有利于卖场人气及用户心智聚集。
对3R(即食、即热、即烹)类项目来说,其成功的经营需要门店人流支持,也需要企业确保鲜度、并在口味和品项上不断研发。综合来看,适中的规模其实有利于门店控制品质,协调经营成本并保障经营效果。
3、自有品牌并没有极大程度的凸显
在卖场,大润发对自有品牌也进行了宣传。
但在现场,“超省”好“润发甄选”陈列无论是量感还是规模,相对一些调改企业的集中陈列及大量展示,表现也并不明显。
4、坚持进行散包结合
在蔬菜、水果、肉类及干货的初级商品经营上,昆山店采取了散装为主、散包结合的方式。部分包装化的品项集中专区,适配线上快速拣货的需求。
特别是干货杂粮类,增加了燕之坊、兴合丰、腌腊坊等专区专柜,并且片区位于卖场中央,整体人气也比较高。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包装化有利于品质形象,大面积散装方便顾客挑选,同时也有一定的卫生隐患。而大润发的延续性了散售形式并增加包装化适配,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现实选择。
5、融合了当下调改店的主力特征,但并没有激进的扩充。
在门店,大润发吸收了当前行业内比较流行的调改要素,比如拓宽卖场主通道。
过去的大润发,主通道尽管很宽,但基本会设置一排堆头;本次昆山新店,主通道相对比较清晰,堆头设置全部进入片区。
比如服务项目。在线外业门店设置了服务站,集合了取冰、免费茶饮、公平秤、洗手池等等。
丰富了果切项目。
现场大量增加试吃。
大量增加自助收银。
6、场景集合店化,商品力增加丰富性和个性化
新开门店现场,品类集合店特征还是比较明显。入口处左手边的潮玩文化、一楼转角处的家电、家纺区,都出现明显的场景集合店化,大量使用矮堆和集合方式进行陈列展示,使得顾客购物的心理空间非常舒适。
而这一集合,一方面体现了品类品种的场景适配,另一方面是时尚度、功能流行性及消费情绪表达上有所体现,如增加了三丽鸥IP的玩具及服装周边。
此外,像散装零食及花卉区,保持了一定的规模,商品配置及功能也比较齐全。
在一楼下负一楼的转角,门店还设置了地方特产专区,这也是过去大润发坚持“本地化”一直延续的区域。
相应的,片区内的商品力体现了明显的丰富性和时代性。
尽管门店宣传商品精选化,SKU减少了一半左右,但从现场看,门店排面商品的陈列密度仍然较高,并不像一些卖场凸显精简,大单品非常突出;从购买体感上讲,融合在新的装修条件和场景环境下,商品的时尚度、差异化有大量的增加,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可逛性和可选性。
白酒区,促销员扎堆,说明品牌品项还是比较多。
7、打破了靠商店街的经营模式
相对过去大润发规模庞大的商店街,从目前状况看,昆山店很可能更加强化依靠超市商品经营实现盈利的能力。从商业入口到超市入口的直线距离看,一楼商店街空间似乎不大。由于未来其他楼层有大量购物中心业态配套,一楼线外应该是不如其他大润发(具体要等整栋商业开出后才能确定)。
目前商店街并未开张,而超市部分的成功开业,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商业体的招商效率。
8、延续传统的印花商品及营销体系
此次新店开业,大润发强调商品平均售价降幅20%,价格传达是大润发门店比较大的延续。大润发传统的低价要素,在门店有大量的展示。
如印花商品价格宣传、红价签省钱信号等,各种价格标识演绎着大润发的价格表达。
不同于“胖式”调改强调品质及理念表达,而非促销,大润发延续了其一贯的“便宜”认知,“天天低价”仍是企业希望向消费者传达的重要价值。这一延续,或者对于企业对抗折扣店的冲击,有一定的作用。
而在场景上,门店仍有大幅企划表演,或传达价格、或品质、或消费场景,如在日配区,配置有各种KT板的火锅造型。
还有各种企划包柱,做法都很“大润发”。
9、员工管理并未极致化
相对于许多胖改企业不同程度实施的如增配员工、员工年轻化、调整薪资福利待遇等措施,此次昆山店开业未见相关信息披露。门店员工基本从原门店转移而来,所以员工状态,现场感受变化不大。
对大润发来说,过去有着十分成熟的考试升级、检查评估及薪级薪等,可能这也是其坚持自身人力资源体系的原因。
10、依然强化线上交付能力
在现场看到,门店仍然不断强化全渠道经营。在员工服装、电梯墙面,门店都在有意无意的强化着其全渠道能力。
开业期间,门店悬挂链系统也一直在不停运转。
总体而言,如果昆山店是大润发转型升级的代表之作,那么我们明显可以发现大润发一方面消化吸收了当前行业的亮点要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不断的消化吸收,同时也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沉淀,有序地推进升级。
没有激进的变化,也没有直接的照搬照抄,许多变化,在过去的一些微调店中已有痕迹。未来持续状况如何我们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至少开业期间表现优异。
可能剔除开业活动之后,我们能真正看到新店升级后的真正市场认可度。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能看到,像大润发这样一个庞大的连锁企业,在务实、稳妥的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也许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写在最后
因为是旁观者,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大润发调改时内部决策的深度和细节。我们始终相信,当下就是最好的结果,所有眼下的呈现,都是一群人用心打磨和全心碰撞的结晶。
我们也祝愿大润发昆山店,能不断延续良好的业绩状态,为未来更多的门店及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独特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