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人生的博客

龙啸

公告

刚刚开了博客,欢迎大家光临指点。

统计

今日访问:308

总访问量:1530568

五大特征预示着企业即将走向衰败

2012年10月06日

评论数(0)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我很喜欢和有激情的企业家交流。因为和这样的企业家交流,双方大脑的转速都很快,信息量很大。一杯茶,就可以将天下竞争谈的透彻,真是痛快。而和没有激情的企业家交流,往往错位很大,及时鲍鱼茅台,也是索然无味。

  我也很喜欢和有激情的企业打交道。因为这样的企业大多团队劲头足,执行到位,敢闯敢干,先公后私。给这样的企业出战略和战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超越想象的胜利。

  我曾经非常看好几个企业家和企业,然而,却发现这些企业家和企业在最近两年有点廉颇老矣的感觉,企业家失去了创业的劲头,企业失去了创业的文化。如果这些企业不加以快速改变,则很有可能快速衰败。我根据自身15年和企业打交道的经历和经验,给企业家和企业一个自检的机会。

  特征一:只开会不决策。

  有激情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决策力。这个决策是既快又准。而要达到这个能力的核心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重点。我看到无数没有激情的企业家天天主持会议,天天研究的同样的问题,而天天都没有结论。更有甚者,还有企业家在中层会议上给下属读报纸浪费时间。

  如果你整深陷在文山会海中,那你就一定是进入了一个正在衰败的企业。如果你是企业家,天天在开会,那你就一定是在给企业的衰败注入基因。

  特征二:无大将可用。

  “千军易得,已经难求。”这是中国俗语,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的企业做大了,10个亿、20亿,甚至上百亿或几百亿,如果你找不到大将可用,那你就距离失败的时间不短了。

  三国时候,“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故事正在中国很多10-50亿左右的中型企业中蔓延。很多老板还沾沾自喜说自己年轻能干,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为这样的老板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在没有大将的情况下,往往战略清晰,战术失误。更可怕的是,在这样的企业中,就像三国时候没有人怀疑诸葛孔明一样,老板的旨意成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最终会给企业造成失街亭的危险。

  没有大将,企业就没有跨越发展的机会。

  特征三:中层无能。

  比没有大将更可怕的是企业的中层没有思想、十分无能。在我走过的企业中,中层无能的企业至少在中国占据60-70%。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4-5年,却不知道,80%的企业失败都和中层无能有关。

  三鹿的失败,很多人说是质量问题,而熟悉三鹿的人都知道,是中层问题。中层是市场到高层的连接带,也是执行和解决市场问题的核心力量。如果这个层级出现问题,可以说,企业距离关门的日子就不远了。

  特征四:一线腐败成集团化。

  在一个中国式的企业生态中,腐败似乎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了。如果一个企业家遇到了正直的大将和中层,那么我告诉你,你肯定是祖上显灵了。在快消品领域,腐败很常见,有和经销商吃公司费用的,有兼职给别的企业打工的,有自己开店的,有费用作假的,有内外勾结的等等。

  我曾经服务的一个企业,他的大区经理统领着几十名业务。这些业务一方面在给自己所在的企业服务,一方面在给大区经理开的商贸公司服务。在市场上,业务员们叫大区经理大哥,看上去十分亲热,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尝到了甜头。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大区经理的庇护下在公司多报销一些费用,一方面可以在给大区经理的商贸公司的服务中多一份提成。

  其实,这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大区经理的做法全公司人都知道,唯独企业家老板不知道。让我担心的是,如果这个企业的其他大区都在学这个大区经理,这个企业会怎么样。

  特征五:老板爱听奉承。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怎么死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叱咤风云是个优秀的山东企业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因为喜欢听奉承,最终被宦官专政的。最后,一代霸主被宦官关在皇宫的一处住所饿死了,但是看门的士兵因为惧怕宦官都不敢给霸主吃的。直到霸主饿死了,发臭变成蛆虫爬出来,人们才知道真相。

  说句实在话,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中,谁不爱听奉承?问题是,多数成功者能够分清楚什么是由衷的赞美,什么是奉承。

  喜欢奉承的老板的下属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从你那里要拿到利益;一是要给你进谗言;一是要架空你。可以说,我认识的老板中,瞎子的有不少,聋子的也不少,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被无形中架空了。这样的企业未来在哪里?齐桓公的案例摆在那儿,希望能够引起企业家的重视。

  一家优秀的企业突然土崩瓦解,数位管理学专家被邀请前往会诊。专家们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条:第一,资金链断裂,企业没有好的现金流;第二,管理失控,偌大的公司山头林立,好的战略方针得不到执行;第三,没有注意到环境的变化,对新的变革难以适应……林林总总,每一条都一针见血。

  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们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理由充足。但另一方面,却又让人觉得颇为滑稽。企业都已经倒掉了,分析再多的原因又有什么用?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分析和论断更像是纸上谈兵,因为事后的推测和揣摩已经于事无补。

  反过来,这给了我们沉重的思考:那些后来被总结为失败的理由,个个都触目惊心,一目了然,但为何在事发之前,在可能出现致命一击之前,却没有人发现它和规避它?反过来,形成这些失败理由的根源又在哪里?

  每个企业在衰败之前,都会有些微妙的征兆。这些征兆潜伏在企业的机体内,通常不被人发觉,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样的忽视,而导致最后惨痛的结果。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管理方面的理论,但恰恰没有一种理论,是在事发之前就能准确预见企业的危机,并提前治病救人。而我们要探求的,就是像扁鹊见蔡桓公一样,从那些微妙的细节中,第一时间找出“君之病在腠理”,对症下药,并消除那些可能导致企业衰败或死亡的隐患。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逃过盛衰起落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企业或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残缺和不够完美,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麻痹和惰性。因为,隐患就像疾病:在早期很难察觉却很容易治愈;在晚期很容易发现却已经很难治愈。一个组织也许从外部看上去很强大,有可能内部却早已出问题,处在极速衰落的危险边缘。

  强势者如何走向衰落?辉煌的公司为何一夜倒掉?一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也会从偶像标杆沦为无名小卒,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其他公司又如何避免同样的命运?能否及早发现衰落的迹象并扭转局势——或者更好的是,我们能否提前预防?而这,在我们看来,正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iaoming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