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4:37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方湖
编辑/娜娜
在商业地产的洪流中,招商人常常自嘲为“商业佣兵”——“招最困难的商,挖最新的资源,做最低贱的游说,干最脏的活,挨最毒的骂,扣最多的绩效”。这番戏谑,道尽了招商一线人员的心酸与无奈。
在追求“快收租”的浮躁时代,运营的缺位使得招商成了最终的兜底者,一切问题最终都转化为“铺位空缺”的招商问题。然而,正是在这种高压与困境中,新一代的招商人必须完成从“铺位填充工”到“商业价值重构者”的认知跃迁与修养锤炼。
一、正本清源:招商的困境与价值再认知
在探讨“如何干”之前,必须首先厘清招商在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以及招商的普遍困境。招商困境的根源在于系统性认知的缺失:
1. 没有诊断,强求开花结果:项目已然掉铺,却不深究其背后项目定位、客群变化、逛游动线、运营现状、租售比等根本原因,简单地要求招商“变出”商户来填满空铺。这如同医生不问诊便直接开药,治标不治本,甚至加速项目死亡。
2. 策略缺位,陷入补铺循环:缺乏项目的二次定位与调整方向,招商工作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队。今天补个餐饮,明天补个服装,业态混乱,品牌能级参差不齐,无法形成合力,最终陷入“掉铺-补铺-再掉铺”的恶性循环。
3. 管理粗放,沦为考核工具:组织内部将招商简单理解为“分面积、压指标、扣绩效”,排名式淘汰管理。这种空铺招商“一分了之”的管理方式,扼杀了招商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使其成为背负KPI的冰冷机器,而非商业活力的引擎。
招商价值的重塑在于驱动力的确认:招商绝非简单的“收租”前奏,它是商业项目最核心的驱动力。
对于优质项目,招商是通过引入首店、概念店、旗舰店等优质资源,实现项目提档升级、提升收益的进攻之矛。
对于困难项目,招商是通过精准的业态重组、品牌汰换和资源攻坚,实现空铺清零、满铺经营,盘活资产的防御之盾。
认识到这一点,新招商人的自我修养,便建立在“创造价值,而非填铺”这一基石之上。
二、向内修行:新招商人的六大核心修养
在认清现实与价值后,个人应如何修炼内功?这远不止于谈判技巧,更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淬炼。
第一、韧劲心态:拥抱“最毒的骂”。招商是高频次被拒绝的工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无法在一次次闭门羹中坚持下来。这要求招商人将挫折视为常态,将拒绝视为信息反馈,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进取。从“推销员”到“价值合伙人”、具备“产业生态”视角、拥抱“利他共赢”哲学、培养“长期主义”心态、拥有“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新招商人的顶级心态。
第二、阅读项目的能力:成为项目的“诊断医生”。走进一个商场,不能只看空铺位置和面积。要能读懂其定位、历史、客群画像、现有业态布局的优劣、动线的死与活。招商方案应源于对项目的深度“诊断”,明确“我们扩展哪些品类、需要什么样的品牌来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阅读市场的能力:拥有“鹰眼”与“地图”。要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商业格局、竞争对手、消费趋势有了如指掌的洞察。知道潮流往哪里走,消费者在哪里聚集,哪些品牌在崛起,哪些业态在没落。这是做出正确招商决策的信息基础。
第四、捕捉机会的能力:具备“猎人”般的敏锐。机会转瞬即逝。一个新消费品牌的爆火,一个老品牌寻求转型,一个创业者带着独特模式寻找场地……这些都要求招商人能第一时间嗅到,并迅速建立联系。这种能力来源于广泛的社会交往、持续的信息筛选和对商业的天然好奇心。
第五、迅速成交的能力:化身“高效的谈判专家”。在充分诊断和捕捉机会后,关键一环是快速锁定意向,完成签约。这需要娴熟的谈判技巧,能在公司利益与品牌需求间找到平衡点,高效解决合同条款、工程条件等细节问题,避免节外生枝。
第六、深度孵化的能力:践行“长期主义”。这是新招商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不再视品牌为“租客”,而是视为“合作伙伴”。对于有潜力的新锐品牌,招商人应调动自身资源,协助其解决经营难题,共同成长。这种“孵化”能力,能为你建立起深厚且忠诚的资源壁垒,是摆脱“浅尝辄止”招商的关键。
三、外部赋能:组织如何系统化支撑招商
这招商人员的个人修为,离不开组织的土壤。一个高效的组织招商体系,能最大限度解放招商人的生产力,并将其导向正确的方向。
第一、项目层面:从“孤军奋战”到“协同作战”
项目总经理必须是首席招商负责人,搭建以招商为核心的联动机制。运营提供准确的商户销售数据及消费者反馈;市场负责营造项目氛围,为新入驻品牌引流;物业保障硬件条件与入驻体验。招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一个信息通畅、支持到位的体系内开展工作,其输出物应是带有数据分析、定位调整建议的《项目整体经营调整实施方案》。
第二、区域层面:从“资源分散”到“平台共享”
区域公司应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各项目积累的品牌资源库打通,实现区域内品牌的流动与互补。建立区域级的战略品牌合作关系,集中洽谈,获取更广泛的合作面和更深度的体系化合作。同时,区域应组织定期的市场研判会,分享各项目经验教训,形成知识沉淀,避免每个项目都从零开始。
第三、垂直业态:挖掘资源的“厚度”
设立或虚拟化业态招商专家,如餐饮、零售、体验、主力店等。他们的任务是深入研究该业态的发展脉络、头部品牌、新兴品牌及供应链,成为该领域的绝对专家。通过对单一业态的深度挖掘,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稀缺资源厚度,摆脱对大众化品牌的依赖。
第四、泛业态层面:扩展资源的“宽度”
在垂直深耕的同时,也要广泛撒网。鼓励招商人员跨行业、跨圈层寻找资源,如从艺术展陈、文创市集、科技体验、娱乐IP中寻找能与商业空间结合的新业态、新品牌。这种“泛业态”的拓展,是项目打造差异化、吸引新兴客群的源泉。
写在最后
论新招商人的自我修养,是一场在快餐时代坚守长期主义的苦修。它要求我们既要能俯身“干最脏的活”,忍受“最毒的骂”,又要能抬头望天、把握最新趋势,成为懂得诊断、善于策略、精于资源的商业“医生”与“建筑师”。个人通过心态、能力、知识的全面升级,完成向内修行;组织通过构建协同、共享、专业的支撑体系,实现外部赋能。唯有如此,招商人才能从成本中心、绩效背负者,真正转变为商业价值的创造者与驱动者,在招商业绩的丰碑上,刻下的不仅是满铺的荣耀,更是商业不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