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5日
评论数(0)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疫情打穿使用习惯后,移动办公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标配,产品也从最初建立基本的框架体系、提供线上办公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功能和服务,进化到对企业更深度需求的探索上。
这从巨头的行动上可见一斑。
最近,钉钉发布其6.0版本,新钉钉把自己的战略定位由过去基于IM的协同办公平台,升级到“协同办公平台”和“企业应用开发平台”。
显然,这次升级,钉钉不只是在功能和服务上进行了大版本的更新,我比较关注的是,钉钉协同产品理念也开始发生导向性的改变,“以事为中心”。信息沟通流转之外,钉钉在帮助企业成长方面有了新的野望,而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做法和意图,或也在引导移动办公新的走向。
从既有需求到潜在需求,移动办公的“服务对象”已然发生变化
总结过去移动办公产品们对企业的价值,主要停留于沟通在线,把那些原本需要线下面对面沟通和流转信息的过程搬到线上。这是典型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既有的组织体系为蓝本的产品思维,在移动办公进入企业的初期,有很大的价值。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移动办公,单纯按照人和组织提供线上信息沟通能力,从固化流程出发的做法,在逐步走向成熟,其价值也开始触及天花板,以钉钉为代表的移动办公产品不再满足于此,也不能满足于此。
这表现在,尽管大部分企业还是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展开协同,但跨部门协同的情形经常出现,例如,本来三个部门按照企业组织架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推进工作流程,但出现了一个专项,需要三个部门通力协作,在线下办公模式中需要“坐到一起”才能更好地开展专项,移动办公进行这类活动的适配,就不能再以组织为中心,而必须做到跨部门甚至跨组织协同——这正是钉钉“协同办公平台”升级的重要内容,即以事为中心的跨组织协作。
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新钉钉的发布会上所言,未来工作方式将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事情为中心”,过去的软件是以部门为中心来安排工作,而未来,钉钉上的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将是为事情服务。
这个过程,也是移动办公从信息沟通的既有需求,转而挖掘企业更深层次的、甚至企业自己都讲不清楚但客观存在的潜在需求的产品演化过程。
其背景,是企业管理层面的新思维、新理念革新不断涌现,新锐管理模式在很多企业开始事实上推行(未必有名号),成为移动办公产品必然要面对的管理新景象,服务好这类潜在需求,成为移动办公产品突破自我、实现更深度企业价值的机会。
事实上,以事为中心的做法,在根源上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联网巨头,例如Google等企业所践行的扁平化、去中心化管理模式,这种做法相对于以部门为中心来安排工作,能够更专注地盯住项目和工作任务本身,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摩擦和信息损耗。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开始在不知不觉中都在进行着以事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这不仅限于咨询公司、律所、投行、房地产等天然就以项目为主体的企业,也包括那些追求让员工工作与企业目标达到高度一致的企业。
回过头去看,钉钉过去不断完善功能和服务,但总体上仍然以组织为中心,是对企业既有管理体系的数字化、线上化、移动化的复刻和强化;而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去中心化浪潮席卷,企业潜在都有通过以事为中心的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需求,新钉钉的协同办公平台服务的就是这种潜在需求。
官方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700万企业组织、4亿用户选择用钉钉开启数字化,作为市场的领导者,钉钉此番做法,或许也可以看作移动办公整体“风向”的变化:在充分满足既有需求后,介入到企业管理革新的底层,逆向帮助企业挖掘管理需求、实现管理革新、提升管理效率,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量之一,更紧密地捆绑企业价值。
满足潜在管理革新需求,“协同办公平台”升级必须经历这四部曲
一个移动办公产品要从服务以组织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到服务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革新上,产品导向的变化显然并不能说实现就实现,这其中必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门槛。
从新钉钉的案例来看,其敢于打出“协同办公平台”定位,并强调以事为中心,离不开这四部曲的构建:
1、新锐管理思维理念的前期积累
移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的很多经验,都不可避免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实际,产品能做到什么程度,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气质”有很直接的关系。
反过来也可以说,在面对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升级需求时,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管理实际,只靠凭空想象和推测,实际做出产品的效果必然存在疑问。
这时候,钉钉身上的“阿里”基因再一次凸显出来。
早在2015年,阿里就进行过一次组织结构升级,由“树状”变为“网状”管理结构,其中就带有很强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人才、资源等支撑之外,阿里本身作为庞大的组织,不断对新的组织形态和办公方式进行探索,思考和尝试属于未来的组织和工作方式,也成为钉钉此次升级早已储备好的管理思维与理念积累。
钉钉升级的背后,其实承载的还有整个阿里对组织变革、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的思考和实践,将之分享给更多客户企业,这不只是一个产品行为。
2、移动办公版的“数字孪生”体系构建
“数字孪生”是仿真领域的概念,指在数字世界构建一个完全映射、模仿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从而更好地支持创新研发等工作。
以组织为中心,与以事为中心,在产品层面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前者“依附于”企业既有的物理组织体系,在相应的环节提供相应的线上服务即可;而后者超脱于组织体系,围绕事项本身展开工作,可能没有物理组织作为支撑。
这意味着,“协同办公平台”要做到将物理办公世界的所有信息在数字平台上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映射,计划的同步、进展的透明、资料的共享……所有以事为中心可能要涉及到的工作,就必须在线上有对应。
所以可以看到,新钉钉不但对文档、会议、项目、待办、日志、日历、审批等十项协作类产品进行融合,还整合了原阿里邮箱团队的邮箱和日历,以及原Teambition团队的项目、待办、目标、云盘等产品的专业能力,升级改造了“钉钉协同办公套件”。现在,从沟通讨论起,共同制定计划、同步工作进展、共享工作资料、创作工作内容、沉淀工作成果、固化工作流程等六个核心协作场景,新钉钉初步构建了移动办公版的“数字孪生”体系,尝试打通“以事为中心”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功能和服务,做到尽可能线上化匹配。
如此,以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为原点,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沟通、有进度、有结果,打破组织边界的工作能够更容易实现。
3、深入具体工作细节的产品能力建设
进一步具体,到了最终执行的细节层面,“以事为中心”也要求对应的移动办公功能与服务配置,这考验的是产品设计能力的深化。
从新钉钉的产品细节设计来看,较为典型的如吸纳了Teambition的项目能力,提供丰富的项目模板,在“以事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中,不同角色基于其使用场景会获得最合适的模板推荐,支持一键项目创建;还提供轻量级的任务列表、任务看板应用,在专业的项目管理场景提供了工时应用,以及具备自动编排、基线能力、关键路径等能力的甘特图,等等。
此外,在邮箱的信息沟通功能基础之上,新钉钉支持基于邮件快速发起钉钉会议,在邮件多人来往过程中不需要再转换到会议场景,大大提升项目的效率。
这些产品优化的动作不胜枚举,可以看出,产品细节固然进入钉钉的传统强项范围,但这些细节最终还是在以事为中心的统一指挥棒下。
4、上线前不断的反馈实践
从宏观理念到框架体系再到最终的细节,新钉钉一整套打法让新的管理理念和产品思维最终落实到了企业工作的一线操作环节,而不是停留在概念。
但即便如此,作为一种有异于传统的模式革新,新钉钉的上线,仍然经历了一贯甚至更为严苛的反馈实践过程。
内部人士透露,在产品内测期间,通过企业授权的脱敏数据去验证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企业的问题,最终证实新钉钉“以事为中心”的确给企业创造了价值,在充分的信心下,新版本被正式发布。
在未来,当更多类似的革新出现时,移动办公产品更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测试动作,不管谋划得多么完备,创造现实价值始终是最后的评价标准。
开放,才有管理革新需求的全面覆盖
与“协同办公平台”一同发布的“企业应用开发平台”,钉钉对其寄予的希望是以低代码等方式让企业与合作伙伴更快速地构建起大量服务企业管理的应用,进行大面积的微创新,这其中,开放成为重要的基调。
而事实上,对协同办公平台而言,开放仍然是重要的关键词,在“以事为中心”的协同这件事上,企业也有太多专业的需求不可能被钉钉全部吃下,它不可能帮助所有人解决问题,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也是一种必然。例如,钉钉发布会上演示的新待办,就接入了叮当、蚂蚁分工等ISV伙伴。
在钉钉的日常开发中,将要实现的产品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钉钉做好钉钉的,合作方做好合作方的,引入大量合作伙伴、ISV已经成为常态。
当然,在聚拢生态伙伴一起推动产品迭代、实践管理理念革新的过程中,钉钉产品最终统一面向B端、C端的表现出来的仍然是熟悉的体验。以熟悉方式持续的改进,而不是突然颠覆的产品形态,延续性地创新融入全新的技术,创造全新的价值,这会使得产品背后的新内涵更好地普及到更多企业,更好地实现产品价值。
总而言之,过去业界对钉钉“什么都自己做”的误解,已经在钉钉逐步深入到企业管理更深处时自然消弭,开放的生态已经成为新钉钉的重要发展标志。钉钉的做法,也表达出一个优秀平台所需要的一贯的、尊重业界努力的开放政策,或许可以为更多平台所借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