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几度

吳儁宇

公告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科技、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家平台发布。

文集

科技(5)

统计

今日访问:1408

总访问量:6065345

百度智能云联手央视网打造媒体转型典范

2019年07月18日

评论数(0)


文|吴俊宇

媒介理论大家麦克卢汉一直都信奉技术给媒介带来的影响。根据他的理解,“媒介”与“技术”在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对等的。

他曾以“铁路”技术为例解释,不能将铁路的作用简单的理解为只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了人类社会,而应该看作是加速和拓展了人们行动和运输的功能,创造了崭新的城市,全新的工作,新型的闲暇。

一代媒介技术,总能带来一代媒介变革。从纸张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从电视到互联网,每一代媒介技术的引入,媒体形态也会随之生长。

今天,云计算、5G、AI,同样在媒体领域开启新的媒介形态。

7月17日,百度智能云与央视网达成战略合作,百度智能云成为央视"5G+4K+AI”战略布局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决定共建媒体智能化转型标杆。

有意思的是,大洋彼岸的谷歌和亚马逊也在尝试与各大媒体展开合作,用自己的方式推动媒介变革。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变革新形态可能将要开启——也就是APP、微信、微博之外的下一代信息集散平台。

央视网求变

2013年,虎嗅李拓在《央视的黄昏》一文中总结了传统媒体转型难的几个问题:

地方卫视占据了歌唱选秀、婚恋等节目市场,视频网站则进一步分流了高端、年轻观众。无论是自身的制播思路还是观众群,央视的“老龄化”都表现得比地方卫视更加突出。

这篇文章在当时流传一时,仔细分析会发现,央视的问题无外乎是两块。

新媒体的冲击,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以及爱优腾等视频网站瓜分了用户群。尽管资源丰富,但技术有待改进,央视自身这艘大船需要革新自我提高自身效率。

当下各大媒体都在寻找媒体变革的形式。但媒体变革并不仅仅只是内容的变革、思想的变革,更是底层技术以及底层技术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革。

要知道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首先就面临着IT架构面临的困难,首先在视频制作领域一直存在着诸多挑战。

特别是面对电视媒体这种高码率、高安全和低时延的新闻编辑场景,采用通用云技术实现就变得更为困难。广电业务系统涉及大量高质量视音频的处理等,使得通用的交换、存储设备和IT架构难以满足的其制播业务需求。

早在两三年前,云计算和AI就在逐步成为媒体变革的重要基石。

2016年,Netflix宣布关闭其后一个数据中心,将一切业务放到亚马逊公有云上运行;而《纽约时报》仅花费3000美金租用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历时四个小时就将1100万份文章扫描文件从TIFF格式转换为PDF格式,媒体的内容生产成本一下子被降低许多。

上云成了必然的选择,启用智能化的云更是未来变革的法宝。

用美国科技媒体techradar今年1月29日在《Head in the clouds: what the future of cloud computing means for media》(云端:云计算的未来对媒体意味着什么?)一文中的话来说就是:

云计算正在帮助媒体公司显著降低存储成本,消除在不同地点之间移动资产的需要,组织无缝的内部和外部工作流,以及强大的网络安全、数据加密和访问管理。此外,媒体运营的所有部分(如生产、分销、财务和营销等)都可以通过多种集成工具(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向公司应用程序推送通知等)进行增强。

当然,央视的变革也早已开启。早在去年三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慎海雄就曾会见过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一行。

他表示,拓展新媒体新技术,是当今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百度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在搜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希望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在已有合作基础上,深入发掘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再看此次合作,央视网本身已经具备强大而丰富的资源优势,其未来发展与变革更需要云+AI赋能来挖掘和释放既有优势更大的潜力,继而引入百度智能云,双方将在三个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1、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媒体研发中心;

2、联合打造媒体产业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

3、百度智能云为央视网提供云主机、内容加速(CDN)、安全等等多项云计算服务;

在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央视网成了全球技术变革走在最前面的媒体。

要知道,这些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提高管理效率、创新媒体形态,而且还涵盖数据预处理、模型培训、评估和预测分析。

有了这些能力,媒体公司可以产生洞察力来推动受众细分、定制建议和个性化客户体验,这在竞争性媒体环境中至关重要。

百度谷歌亚马逊同步加码 推进媒体变革

实际上,除了百度之外,其他云服务厂商也在尝试媒体云的服务。

全球领先的媒体云服务并不多,谷歌、亚马逊可能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公司。

Google Cloud在视频及媒体服务上的产品大概有10类,分别为渲染、直播、云端剪辑、视频转码、CDN以及社交媒体与付费平台联合分发等。

Google Cloud比较知名的应用是在好莱坞的电影大片渲染之中。使用Google Cloud进行视觉效果渲染可以使电影团队能够快速、灵活地同时处理多个大型项目,而不必担心资源短缺。

Mill是一家全球性的视觉效果工作室,它就运用了Google Cloud的媒体服务。用其工程部主管汤姆·泰勒的话说:

Google Cloud在全球范围、高性能和高成本方面具有最佳的组合,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抱负。这将帮助我们解放我们的艺术家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因此向国际扩张,并在国外雇佣更多的艺术家。

这些技术对传统媒体转型同样有巨大帮助。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展开内容精细化运作。

亚马逊AWS在视频及媒体上的服务内容则是包括9大块。如媒体转码、处理和分析视频流、视频个性化盈利等等。

2019年,一家名为Veset的美国流媒体公司在其云播放平台Veset Nimbus上就采用了与AWS提供的以下服务:

Amazon CloudFront、AWS Element MediaLive、AWS Element MediaStore和AWS Element MediaConnect。这些技术让这家流媒体公司成功增效将本。

再去看百度智能云可以发现,ABC Inspire媒体行业有一整套完整的逻辑。

A是基于世界领先的百度大脑打造的视频AI能力,B是百度视频大数据能力,C是百度视频基础云能力。ABC+百度视频内容生态强力整合,帮助合作伙伴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用户粘性和获取用户流量。

和谷歌、亚马逊对比,百度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

1、场景足够聚焦。亚马逊、谷歌主要是针对一些基础功能做服务,但是百度智能云会有更多聚焦、细致的功能。智能搜索、智能审核、智能辅助写作技术、直播视频分析与剪辑(例如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帮你找、AI读习语都是基于场景进行定制的功能,相比谷歌、亚马逊更丰富多样。

2、创新形态够多。虚拟主持人合成用于节目主持新闻播报,例如央视“五四晚会”上人工智能主持人“小灵”;以及百度领先的语音合成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中,例如在《等着我》中,利用少量语音资料,让“逝者声音重现”。未来云计算+5G+AI的媒体形态必然会有AR技术、合成技术的用场,AR虚拟主持人小灵这类产品是在面向未来做拓展。

我之前在《百度、谷歌、亚马逊决战视频云》一文之中就曾提到,中国的视频类产品定制化玩法显然是比国外要高的。因为用户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法,企业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

用户可能需要知道每一个演员的名字,还只想看这一个演员的集锦片段,还希望发五颜六色的弹幕,还喜欢搞一些滤镜、贴纸。

(百度智能云的智能小视频解决方案可以在两分钟内制作出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的催泪短视频集锦)

企业则是面临比较繁重的平台监管要求,这个视频需要审,那个弹幕需要删。百度智能云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训练,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进化出了“三头六臂”。

百度最擅长的,其实就是这些“三头六臂”的功夫。

双巨头联手为媒体变革开局

今年4月25日,美国市场调研机构Backblaze发布了一份名为《Cloud Storage Technologies Establish Their Place》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集中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云计算和云存储对接受程度。

数据显示,全美大中型媒体几乎都希望在2022年之前实现上云。而且对上云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

61%的客户认为,上云可以提高效率。50%的客户认为上云可以降低成本——增效降本几乎成了上云的主要原因。

国内媒体对上云和智变同样有需求,随着BAT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不断推出媒体云产品,上云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据易观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视频云行业专题分析》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在中国视频云行业首次进入市场前三,快速跻身第一阵营,与阿里云、腾讯云在视频云资源、技术和创新应用上领先其他企业。

对百度智能云来说,和央视网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标杆效应”,央视网作为媒体行业的龙头公司,百度智能云与其合作,助力央视网快速构建全方面AI能力,对整个媒体行业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将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

未来3-5年媒体转型速度会更快,云计算+5G+AI等新技术会成为所有大型媒体集团的刚需。

百度智能云和央视网之间的合作,正是未来3-5年媒体变革的技术开局。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吳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