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9日
评论数(0)农贸市场由自发的马路市场,过渡到现在的室内市场,是历史性进步,是城市经济文化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体现了政府的关注。然而,现在的农贸市场面临着超市、流动摊点、自身缺陷等影响,已经举步维艰,有的市场甚至入不敷出。农贸市场的出路在哪?一鸿小编根据农贸市场调研结果,给出以下意见:
一、农贸市场仍有存在的社会基础
经过农贸市场调研,目前市场仍是生鲜蔬菜副食品供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低成本运营和服务的场所,仍为多数市民所认可。但现时如何走出困境首先应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同时在经营时不忘其社会公益性。其实,有识之士已经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社会公益性来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如有的农贸市场主动引进超市、兴办净菜超市、举办“豆腐节”、制作蔬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宣传板等,不断引导与促进消费。
二、强化内部管理
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与经营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地改善环境,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完善而高质量地服务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在农贸市场调研结果中发现当前紧要的是做好商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根除“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现象。
三、树立品牌竞争意识
各农贸市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能力,积极地打好品牌竞争战略。如有的农贸市场“放心蔬菜”搞得较好,他们联系无公害蔬菜基地来直销,不仅让市民“放心”,而且价廉物美。有的市场水产业发展较快,淡水、特种水产、海鲜等一应俱全,品种与数量之多是一般净菜超市无法相比的。有的市场注重服务,对顾客、对经营者、直到对自己的员工都强调“劳模式”的服务、有本市场特色的服务,如此等等。一鸿君认为,各农贸市场至少应有一项属于自己的“品牌”,有一项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工作。这样就容易带来“以点促面”的效果,就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参与、努力净化市场周边环境
而农贸市场调研结果中显示流动摊贩的经营无固定场地与时间,而城管的上班时间是相对的、固定的,人力、物力也是有限的,同时流动摊点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根除,因此客观上也难管理。一鸿君认为,除了政府不断改善环境之外,农贸市场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明确责任制,积极参与管理,努力净化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