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0日
评论数(0)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尽管充足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但全球人类的睡眠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其中中国为38%,法国为30%,美国高达41%。
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拥有巨大的蓝海市场。根据相关部门估计,中国的健康睡眠市场直逼人民币3700亿元,而全球健康睡眠市场保守估计也已超3000亿美元。物联网玩家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的机会,这从CES 2018也能看出端倪,随着运动管理类的可穿戴设备风头过去,今年在数字健康领域独领风骚的变成了睡眠健康管理。过去一年,苹果、三星、诺基亚、LG、华为等巨头的陆续入局,睡眠科技赛道好不热闹。
尽管巨头开始抢跑,但智能睡眠技术的发展尚属早期。因为以监测技术为切入点并无法直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睡眠体验,解决睡眠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会与运动监测一样昙花一现,巨头与创业者在反复试探后发现,睡眠监测技术和当前爆火的智能语音技术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那就是技术本身无法直接带来价值,但以技术为轴衍生出来的场景应用却是前景无限的。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和家庭人工智能交互的切入点,自面世以来市场不断升温,吸引各路厂商竞相进入,但是智能音箱爆红后,也带来了三个问题:
1、白天的场景被智能音箱承包后,夜晚谁来陪我们?
2、手机、语音方式外,还有没有第三种家居设备联动方式?
3、下一个“智能音箱”什么时候会出现?
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正好能回答睡眠监测市场的问题。
夜晚,人类一直需要一种特别的陪伴方式
我们已经熟悉了第一代智能家居控制方式——手机操控(手机一度被认为是物联网的入口),而随着亚马逊Echo、GoogleHome和天猫精灵等智能AI音箱的面世,人们也开始接受第二代智能家居控制方式——语言操控(智能音箱也开始被认为是入口)。但问题来了:当我们入睡以后,无法用手机或是语音发送指令时,又该如何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联动?谁来守护我们三分之一的人生?
1、夜晚,主动式传感器从来不是最优解
众所周知,传感器是智能家居,乃至整个物联网的核心,可以分成主动式传感器和被动式传感器。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被动式传感器不需要电源供给,主动式传感器需要电源供给。手机、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等采用的多是主动式传感器。后三者也常被用于夜间睡眠监测,但它们并没有“完成任务”。理由有4:
①这类产品要充电,比如苹果手表续航时间短,官方都建议每晚充电,不适于跟踪睡眠。
②很多用户晚上并不佩戴运动腕带和手表等(智能手环是通过内置的加速度感应计,监测手部运动频率),这就导致数据不完整,即便带了也受睡姿等影响。
③一些监测技术手段采用雷达、射频技术,消费者有辐射的顾虑。而专业的PSG多导睡眠仪(目前医院广泛采用),需要多个导电片贴满全身,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家用。
④功能鸡肋,比如小米手环,每天那句“昨天睡得还不错哦”让人哭笑不得,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睡得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用户更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当知道不好时,通过自动干预提升睡眠品质。
2、被动式传感器才有可能接管入睡后的场景
与主动式传感器相对应的是被动式传感器,目前智能睡眠监测赛道主流的厂商都是此类,包括Beddit、Earlysense、Withings、Sleepace享睡等。
比如EarlySense自主研发的非接触式监护传感器,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运动等数据,帮助临床医师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恶化,以避免急救、ICU转移、患者跌倒、褥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7年1月,EarlySense推出了首款经临床验证的无接触式家庭健康和睡眠监护仪LIVE,通过底层压电传感器磁盘和具有远程访问权限的LIVE+手机APP,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身体健康数据,并将每日睡眠和健康报告发送给用户。如果遇到紧急情况,LIVE还会发送警报给患者的家人或监护人员。
Beddit3则是通过在用户的床上安置一个条状传感器,来分析用户的睡眠相关数据。如睡眠时间、效率、心率、呼吸、温度、运动情况、打鼾情况、室温、房间湿度等。
Sleepace享睡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是压电薄膜,能够记录睡眠的体动、呼吸和心跳等数据;通过心率变异HRV分析结合呼吸和翻身等指标来分析睡眠。与EarlySense,Beddit不同的是,Sleepace已经实现了该技术在Wifi,蓝牙,433等多种通信方案的研发,在跨界合作的支持上更为灵活。
Withings则采用的是气压传感器实现非接触生理指标监测的功能,但由于气道结构的限制,该方案仅能铺设在床垫下方,与受测者距离较远,测量的精准度尚未有以上三家高;
对比后可以发现,这类铺设在床垫上被动式传感器,较主动式传感器来说监测的参数更多、数据更精准,耗电量更低,更加适合夜间长期监测的需求;不仅能监测记录呼吸暂停,心脏骤停等夜间生理异常指标,而且是非穿戴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舒适。
而作为夜间设备控制的输入性技术,被动式传感器拥有与智能语音、触控技术相比先天的优势:1. 夜间不需要穿戴;2. 夜间的设备和场景的打造都是围绕人做服务的,当人睡着之后,身体的指标充分地反映了人体的当前需求,基于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去进行设备控制,才是夜间物联网场景化的理想方案。
第三种家居设备联动方式,到底会以怎样的形式和我们见面
既然创业者已经在手机、语音之外找到了第三种联动方式,那到底会以何种方式实现全面商用?事实上,行业里已经出现了两种路径:2C和2B。
1、市场早期,2C产品形态的方式总要坐坐冷板凳
当前几乎所有睡眠监测厂商都做了硬件,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比如Beddit第三代睡眠追踪器可从苹果公司以每台150美元的价格购买。Withings被诺基亚收购后,家族新品印上Nokia Logo销售,此前推出的BPM+,是Withings血压检测设备的高级版本,售价129.95美元。Sleepace享睡也推出RestOn睡眠健康监测器系列化产品,用于面向大众零售端。此外还有兆观科技、冰寒科技、大易iDoctor睡眠管家、小月智能等公司推出的硬件设备……
但推向市场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出现万人空巷的抢购场面,各家的销量也是成绩平平。这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外,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处于市场早期,绝大多数用户还处于被教育阶段,行业尚未形成“监测+改善+智控”的生态,割裂的监测功能难以引爆用户的关注。RestOn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尽管是行业内第一款非穿戴睡眠监测仪,却不得不承担教育市场的重任。
所以2C产品要想如智能音箱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依然需要一段时间。
2、夜间版的“科大讯飞”会不会出现
再说2B,目前已经有几家厂商把业务重心移向了解决方案上,比如EarlySense就是B端为主C端为辅的盈利模式,不仅为韩国三星、日本三井、德国博尔乐(Beurer)、iFit以及IconFitness等提供OEM解决方案,还直接面向各大医院和医疗机构销售EarlySense System。目前,EarlySense系统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医院和康复中心安装。
Sleepace享睡也类似,在消费类市场尝试后,Sleepace将重心转为智能睡眠上下游企业提供开放的产品、整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包括:为家居厂商提供定制的睡眠监测和睡眠改善产品、智能枕头睡眠监测模块、智能床垫睡眠监测模块;为酒店行业和家装行业提供整套智能卧室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养老院、老人护理中心等机构搭建睡眠状态监测和风险预警管理平台。如今,韩国LG U+ 、澳洲A.H.Beard、俄罗斯Askona、华为Hilink智能家居AI生态链平台、涂鸦智能、华住酒店集团、罗莱家纺、梦洁家纺、SINOMAX赛诺等都已采用Sleepace享睡的相关产品和方案。
这条路径我们似曾相识。在智能音箱尚未被亚马逊带火之前,智能语音技术也恰恰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地位:无论其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多精准,该技术也仅能用于语音识别输入法这一个非常小众领域,大众并不买账。直到亚马逊投入巨大资源将智能音箱这个市场砸开,智能语音这个技术才被众多厂商所认知,进行整个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该领域典型的代表科大讯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标对象,作为一家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的厂商,科大讯飞在消费类市场中无论是自有品牌智能音箱X1还是与京东联手打造的叮咚智能音箱,在消费端成绩并不理想;但随着音像市场、机器人和AI的迅速普及和白热化,科大讯飞通过技术开放和2B合作,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语音应用深入到手机、汽车、家电、玩具等各个领域,迅速占有了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了创业板的明星企业。
科大讯飞无疑给睡眠监测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既然2C的路子还要等待时机成熟,那做成夜间版的“科大讯飞”又何尝不是一个选择?
物联网行业在白天火了智能音箱,夜晚未来会火了谁?
这是所有创业者需要正视的话题,但现实很残酷。
1、风口不是想造就能造,周期性还差临门一脚
所有的人和实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爆发也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语音技术的成熟带来了智能音箱的爆发,而在睡眠监测这个赛道,对于多数创业者而言,尽管造风的姿势很帅,但静静的“等风来”的姿势应该更爽。毕竟精准的监测虽然说是夜间物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但消费者买单还需要整个行业在这项基础设施上一起添砖加瓦,共同打造。
2、巨头的投入会是行业的助推器
除了等,巨头的“带头”作用也不可或缺,以智能音箱为例,2014年Amazon Echo正式诞生,将人工智能巧妙地融入了传统音箱,让人类千百年来最基础的交互方式“语言”成为了未来一切科技产品的通用“法则”,随后谷歌、苹果、微软、三星、索尼等迅速跟进,天猫精灵、百度小爱,苏宁小biu也紧随而来,“百箱大战”正式打响。
而在睡眠监测赛道上,我们已经看到2015年三星投资以色列睡眠监测厂商Earlysense;2016年诺基亚宣布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2017年苹果收购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2018年LG U+宣布与Sleepace合作打造智能卧室场景,将于2018年上半年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
正如Sleepace享睡CEO黄锦锋所言:“只有好的行业才会有巨头进入。虽然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但另一方面却加速了睡眠健康市场的教育。苹果、三星、LG等巨头的进入具有重大的市场风向标意义。说明卧室行为和睡眠生理数据作为重要的入口,将对未来的智能家居、AI应用、移动健康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业者需要一边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布局,一边利用巨头对市场教育的红利加速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
3、单监测场景到整体解决方案落地,用户在等待更好的
最后,从用户层面看,消费者需要的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监测工具,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单品无法彻底解决用户的痛点;还是因为睡眠监测最终是要形成一个以夜晚为时间场,以家庭、酒店、医院等为封闭单元场景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内部产品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场景中相互之间会有更多的算法、应用和体验。睡眠监测产品也不再是孤岛式的功能设备,而是整个健康睡眠体系里的一环,这就需要拥有强大技术支撑和落地能力的整体解放方案商的介入。也只有这样,人类1/3的时间才可能被接管,颠覆手机、语言的家居设备联动方式才可能真正落地,被大众接受。欣喜的是,无论是EarlySense,还是Beddit,亦或是Sleepace享睡,他们都开始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为智能家居、AI应用、移动健康等第三方企业提供便捷的开放平台,去尝试布局智能卧室硬件生态链。
总之,睡眠监测行业爆发正当时,这是一项数据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后续必定会出现像智能音箱一样寡头争霸的格局。历史总会惊人地相似,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随着去年苹果收购了Beddit,三星在Earlysense上的技术投入不断持续,以巨头们强大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整合能力,我们很有望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内看见该项技术在消费端的落地,一旦面向夜间健康监测和物联控制的平台推出,苹果、三星的物联网战略将会形成真正的全闭环,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今天的智能音箱的战局将会在这个夜间平台再次爆发。对于该领域的创业者和布局者而言,除了越早进入越有机会外,“姿势”也很重要,是要成为累积销量已超千万台的Amazon Echo,还是夜间版的“科大讯飞”,这不仅仅只是一道选择题。
但最值得期待的是,人类再无睡眠问题,人人都有美梦,“世界睡眠日”被刻进历史,难倒不是吗?
(完)
曾响铃(微信ID:xiangling0815)
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近80家网络媒体专栏作者。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