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评论数(0)联商网消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零售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刚需,品质、空间消费成为中高端消费群体的“精神食粮”。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高端及以上的商品消费金额在总消费中的占比正在上升。
据此前,阿里研究院发布的阿里新消费指数系列第一个指数——“品质消费指数报告”,报告统计,2016年全年,阿里零售平台中高端消费总额达1.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人2015年全年境外消费总额。而基于这一数据研究发现,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包括消费者越来越多对健康的追求,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的品质与享受,世界的消费越来越平,消费者更关注“商品”本身、国货接受度提高,科技发展在生活消费领域不断渗透,标准化产品受挑战、原创与定制日渐流行,品类泛化、基础性品类基本走过大众消费阶段,以及各类意见领袖对消费影响提升、更多追随式购买。
近几年,科技类集合店逐渐融入消费者的视野,他们的店铺装修奇特、商品新颖、分布在各大购物中心中,甚至成为客流的集中地。
在杭州,“奇客巴士”或许代表着这里科技集合店的崛起,从去年11月在城西银泰城开出第一家店开始,直至今日新天地的第七家店,越来越多的品类融合,正如奇客巴士CEO李晓鹏所说——商品已是其次,顾客更看重的是空间带来的体验。
目前,奇客巴士共开出7家店,分别为城西银泰两家、in77一家、龙湖滨江天街一家、西溪银泰城一家、新天地一家、东阳一家。不同于其他科技集合店,奇客巴士会根据每家店周边客群的不同来定位商品,同时,每家店的装修风格都不相同,还会融入茶饮,增加顾客的留店时间。
门店场景化 零售转型融合业态
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行业内的零售人都有提出着不同的想法,直至今日,零售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局面。
李晓鹏告诉《联商网》:“未来购物中心的体量在会越来越大,甚至乘以2,原来很多零售是以街铺形式出现,而现在购物中心的快速崛起让客流聚集到了里面,街铺生意惨淡,还有外卖的普及让消费者不再关注街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80、90消费群体已经是零售的消费主体,部分老品牌已不符合现在消费需求,转型困难重重,正在流失80、90这一批重要客群,长久以往亏损严重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种种趋势,预示着零售市场真正快速裂变,大量品牌的涌入,势必会有一批“老字号”被拍死在沙滩上。
购物中心内的品牌门店也正在慢慢走向一个融合业态,为一类人群打造周边的所有需求,甚至把门店打造成一个场景,把满足某一类人群中的某一个需求变为满足这个场景下的所有需求的业态融合店。
“门店的变化第一个是产品,第二就是场景,现在可能门店慢慢不再以普通货架的形式进行售卖,而是打造一个场景式的概念,带入目标人群的体验感空间,未来或许会逐渐把卖货变成一种体验。”
未来消费升级 奇客巴士用“空间”引流
在奇客巴士门店中,几乎每个商品都会有一个二维码,顾客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商品的详细信息,把线下流量导入线上,这必将是零售门店的趋势。
“现在很多门店没有用户的任何标签,就是顾客的浏览记录和购买记录,这些数据在过去的门店端是不可能获取的,现在通过二维码我们可以知道顾客的购买需求和对哪些商品感兴趣,从而了解客群的需求。现在二维码只是个开始,接着线下会学会怎么样把流量往线上导,因为线下的流量终究是低频;还会通过线下流量在线化积累用户的行为,从而产生标签,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预测,这个模式可能是泛品类的;未来10年的会是消费升级的时段,如果你还在卖着十年前好卖的产品,那在未来你是没有机会的,因为消费者该买的已经全买了,这是对商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过去刚需的东西,如今已不能满足市场了。”李小鹏说。
消费升级所指的是顾客或许会买一些生活中使用率不高的东西,以前消费不起的东西,满足品质的需求,就像李晓鹏的一句调侃:奇客巴士最大的店内有2100多种商品,你一种都不拥有,你依旧可以过好这一生。但消费者不会排斥这样的科技集合店,因为里面的商品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曾经消费不起的商品如今可以买到。
对奇客巴士而言,在自带客流的同时,还为购物中心引流,其中城西银泰店的客流为占商场客流的5%,在十几万方的大体量购物中心中,奇客巴士打造的科技主题空间是大客流的关键点,顾客趋于对科技的探知好奇心进店,在空间中逗留,享受科技产品。
“对于市面上出现的诸多专业科技店,他们做的更为专业,而奇客巴士想带给顾客的是一个科技空间,让顾客逗留在空间内是我们所追求的,店内没有特定的商品品类,只要好玩有趣的商品我们都会引入进来,未来奇客巴士还会融入更多,比如店内会有烘焙出现,顾客体验感更为强烈,但在我们的计划中,目前在半年之内奇客巴士不会再有新店开业,作为未来进军更多城市的备战,而门店将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
(来源:联商网 刘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