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05日
评论数(0)3月“两会”期间,苏宁集团董事局主席张近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宁电器有意去掉名字里“电器”二字,未来的苏宁要做“沃尔玛+亚马逊”。
这意味着苏宁战略将发生重大调整。也许不久,我们将不能在家电连锁的名单上找到苏宁的名字。
这并不是张近东首次如此表态。5年前,张近东就曾经表示,未来的苏宁应该是一家综合型商业企业。所不同的是,苏宁正在越来越靠近这一目标。
什么让苏宁对沃尔玛如此感兴趣?也许我们能从下面的数字找到答案。2012财年(截止到2012年1月底),沃尔玛实现销售收入1222.85亿美元;而同期的百思买全球营业收入只有约502亿美元,不足沃尔玛的一半。
从“电器”到“百货”,苏宁要走多长的路?
在我看来,苏宁电器的转型之路并不难走。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最大的资源就是店面数量及物流配送,至于卖什么,并不重要。经过20年的发展,苏宁已拥有众多门店,并建立了强大的物流配送和仓储体系。要转型综合连锁,只需对卖场布局调整即可。实际上,苏宁众多的店面、强大的销售能力,对日用快消品、服装、玩具等非家电产品企业来说,具有相当大吸引力,因此招商并非难事。
2月29日,苏宁电器公布2011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938.9亿元,同比增长24.35%;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20%。2011年,苏宁电器门店总量达到1724家。
2012年,苏宁电器计划开店不少于400家;苏宁易购全年销售目标300亿元,是2011年(59亿元)的5倍。
国美电器年报尚未发布,可以肯定的是,“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两项关键指标将双双落后于苏宁电器。
苏宁与国美地位的逆转,肇始于2008年11月黄光裕东窗事发。苏宁抓住国美内乱之机实现反超。
有人这样评价近年来的国美、苏宁、五星三家连锁:国美忙着内斗,五星忙着裁人,苏宁忙着布局。
取代国美坐上“中国家电连锁老大”宝座的苏宁已经有更大的胃口,它不再满足于“家电连锁老大”的位子,它要做“中国的沃尔玛”。
当然,苏宁奔向“中国沃尔玛”的道路绝非坦途,做“中国的亚马逊”更是难上加难。对于眼下的苏宁来说,实体店已经超越了国美,下一步是力争2014年之前超越京东商城。唯有线下、线上同时超越对手,苏宁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连锁老大”。
简单地看,苏宁易购超越京东商城希望很大。和专业电商相比,出身于大连锁的苏宁易购优势更明显,无论采购还是仓储物流,都比京东商城这类新兴的专业电商有优势得多,如果再算上品牌及管理优势,京东商城几乎不是一个档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苏宁易购的背后是盈利能力良好的母体苏宁电器,可以确保充足的资金供应,并与实体店形成协同效应,与完全靠风投维持扩张的京东商城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大家有一个十分错误的认知,认为做电商就必须付出巨额亏损的代价,须知,没有哪个投资者会允许一个企业持续亏损下去。
再看苏宁的老对手国美。目前,国美和陈晓的官司尚未结束,什么时候尘埃落定不得而知;张大中“影子董事长”的身份,注定了走人只是早晚的事。换言之,国美管理层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具有变数。更可怕的是,经“陈黄内斗”几番折腾,国美管理层早已丧失当年的斗志,怎么哄黄家开心从而保住自己的位子,才是他们最在乎的。
国美的没落再次印证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如果失去健康文化的牵引,则这个企业难以长久。从本质上说,苏宁和国美并无实质性区别,苏宁实现对国美的反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宁文化要比国美健康。一个企业内斗不断,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因为这个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实际上,象苏宁、国美这类乾坤颠倒的例子还有不少,格力、美的这对老冤家的情况也很相似。近十年来,美的发展神速,格力则安步当车。但是到了2011年,美的集团突然大规模裁员,企业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收入增速与利润双双大幅下滑;而格力依旧稳健发展,在“增长率”、“净利润”、“每股收益”三项关键指标上,实现对美的电器全面超越。2010年以来美的大力宣传的“空调销量超越格力”,被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年报显示,2011年美的空调实现营业收入638亿元;依非空调产品营业收入占格力电器2%估算,2011年格力空调营业收入约820亿元,比美的多出190多亿元。人们同样倾向认为,格力对美的的超越,根子在企业文化上。与格力一直倡导的“工业精神”不同,美的企业的价值导向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征,倒与国美文化有几分相似。
如果从企业价值观及文化的层面看苏宁,应该说,苏宁离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还有不小差距,虽然已稳居“中国家电连锁老大”之位,但是,在建构健康、双赢的“零供关系”方面,苏宁一直无实质性举措,而且至今看不到有这方面的打算,这让苏宁的社会形象打了不小的折扣。
(供IT时代周刊专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