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贤桂

胡贤桂

公告

文集

(0)

统计

今日访问:506

总访问量:4990167

最好的中学 ——澧县四中(文/李剑)主编:王小铁丨副主编:胡平丨执行主编:刘平

2019年05月22日

评论数(0)

最好的中学 ——澧县四中(文/李剑)

 澧州阅读与写作 中外阅读与写作 4月23日


最好的中学

——回忆我的母校澧县四中

 

李剑

 

      去年听父亲说过四中将被撤并,当时并没太在意,最近接连看到几位校友的回忆纪念文章,知道这一天是真的近了。从记事起四中就是父亲的工作单位,后来我们兄妹三个的中学时代也都在这里度过,那个曾经的家——澧县四中——是真的就要成为历史了,回过神来心中就满是唏嘘与悲伤了。打开记忆的闸门,中学时代留存的是一个一个的片段,如此温暖,难以忘怀,记取一些,作为对母校的纪念,也略表对老师们的谢意与感激。

      澧县四中位于车溪村,早年只有几栋平房且没有围墙,周边就是农田以及到了傍晚就炊烟袅袅的农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中学。饭后特别是晚饭后常见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老师在油菜地、麦地、稻田间的田埂上散步,那时候照相机是个稀罕物,不然我们每个人的相册中定会有许多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绝美照片,虽无照片佐证,但后来拜访过很多知名学府后,仍毫不犹豫的把四中作为田园之美的典范。到我上中学时,四中又添了两栋教学楼(一栋两层,一栋三层),四中在美丽之外又有了规模。

 

 

谬赞

      初一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范莲琼,温和又严格,我就曾因写错别字或乱用标点符号没少被批评。初一学期结束放假前的班会上,范老师照例在做假期注意事项的各种叮嘱,突然她停下原来的话题直接表扬我说:看李剑看书多专心!我应该脸都红了,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表扬,更因为我那时专心读的是小说而且是在她讲话的时候。在中学被老师谬赞的经历有好多,被同学谬赞的也不少,高三有段时间课间常常和同学扳扳手腕,一次接连赢了几把,不觉豪气干云,脱口而出:“压倒一切。”一抬头看到同桌的黄大银在那里点头称许:“好一个压倒一切。”我知道他称许的是更高更大范围的“一切”,他的肯定把我也带进了这个更高的境界,及至刚上大学时面对全新的未知世界,和王三一书信往来时还不忘相互鼓励:“绝不低头,要蔑视一切困难。”后来知道被肯定、被期许是一种会在少年身上产生奇迹的精神能量。

 

宽容

      四中有个图书室,当时有一间教室那么大,满是各种书籍,教师借书少有限制,作为四中教师子弟的我就占尽了便宜,从小学到中学差不多里面的小说父亲都借出来让我读了。当然因为读小说出窘事也不止一遭。高中时班主任老师是万建湘老师,有一年学校组织挖鱼塘,我们高中班是主力,干了一天腰酸腿痛的,特别是刚拿到一本《火与剑》,哥萨克的英雄们让我怎么也放不下来。我打定主意接下来两天不去学校挖鱼塘就在家看它了,就叫妹妹带话给父亲,请他给我请假。第二天妹妹到校一见到父亲就大着嗓门说:“爸爸,哥今天不想来了,他就想在家里看小说,他请你向万老师请假。”结果旁边万老师直接回应道:好的,知道了。知道旁边的就是万老师,妹妹替我窘坏了。我知道后也很忐忑,结果万老师从来没再说起。《火与剑》学校图书室只有上册,一直引为憾事,很多年后在深圳书城见到下册,为了拥有它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显克微支全集。这时摩挲着这本书,已无一口气读完它的冲动,唯有对老师们的宽容与善待的感激。四中图书室的几百本小说是我对社会、人生的主要“阅历”,更好人生的样本也都来自于这些书中,他们一直是自己努力的源动力。

 

真实

      语文到初三才找到自信。当时的语文老师是唐礼田老师,一次的作文题是“母亲”,唐老师对我的这篇作文很是称道,特别是文中的那句:母亲布满皱纹的脸,眼睛因烟熏而少了光泽。唐老师的话记忆犹新:“真实的细节才会生动,真实的感情才会动人,好文章贵在真实。”一下子知道怎么作文了——写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后来知道“不诚无物”,知道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做人的信条,再后来知道这是所有文明的共识。唐老师知识面丰富、思维敏捷,当时智力竞赛这种新生事物出现没多久,那年澧县举办全县初中的智力竞赛,唐老师是我们的教练兼领队,比赛一开始顺风顺水,我们队一直在第一集团,抢答题环节第一道题我们又赢了,我们打破平局暂时第一了。第三道抢答题,大意是:非洲草原有肉食动物也有草食动物,如果让肉食动物一夜消失,草食动物会怎么样?我们抢到了这道题,我回答:“最终草食动物也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裁判老师判对,我们要遥遥领先了,兴奋不已。第四道题刚结束,一位长者模样的人走上台和裁判老师交谈了一番,然后裁判老师宣布先前对我们的判决错了,草食动物应该是增多。这样我们队不仅不获加分,按规则要倒扣同等的分。一下子从天堂跌落地狱,整个后半程我都在蒙的状态,结果我们也无缘前三。比赛中和之后我也未提出异议与申诉。尽管唐老师和学校对我们的失利从无批评或者抱怨,我自己却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失败的阴影,因为之前的我视聪明为人生最高奖赏,努力读书其实是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聪明。这次失败最终让自己放下了聪明的面皮,读书只是为了用,为了获得力量。自己也逐步学会更多的依据内心的标尺而不是别人的态度、观点来评判。多年后回望,这是人生中最令我感激的失败之一。

 

简单明白

      高三时语文老师是李绍炎老师,李老师和我父亲差不多的名字、差不多的年纪,也都不苟言笑,做事一板一眼。我当时因为喜欢读欧美小说的缘故,作文中总是用各种复杂句式、冷僻的字词以显高明,李老师直截了当的对我说:“简单明白才是作文的好技巧,古今好文章又有哪篇不是简单明白的?”  后面我但凡有一点进步,李老师都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表扬,一年下来我也渐渐学会了简单明白。李老师还老提醒我们思考要正反面、多角度,思考有深度文章才会有深度。还记得他举的人脏水还是水脏人的例子:人洗澡时是人脏了水,人掉进污泥潭里就是水脏了人。每当有人提醒要换个角度看,就常想起李老师说的这个例子。

 

热爱

      物理课初中是韩俊初老师,高中是刘志梅老师。两位当时都是很年轻的老师。一段时间韩老师房间写字台对面的墙上挂着斗大血书的“拼搏”二字,应该是一场日常篮球赛撞伤鼻子后的副产品,却也宣示了韩老师的个性。韩老师上课情绪高涨,肢体语言丰富,仿佛他要用自己向你呈现正在讲的那个物理定律或者运动物体。刘志梅老师的课堂上总有许多不经意的发问(却是需要思考后才有答案的),同学们也总是随口做答,记得我也是热衷者之一,物理课堂经常是思维共鸣的场所,确实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特点,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欢迎同学参与,我是积极参与者之一。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只有出意外才会失败的实验,但那时的我体会到的是:一个“世界”完全按设计与预期来展开。这带给我近于宗教般的体验。后来大学选择电子工程,职业选择作产品研发,都是因为沉迷于在这其中的“宁静与喜悦”。二十多年前和一群同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起,在老板创造的一个好的公司平台上誓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而起点几乎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经过七八年努力略有起色,十五六年后有部分产品能领先,二十年后主要的产品领域都领先对手了。一路走来其实收获最多的是波折与失败,始终支撑自己的是物理课堂上得来的这份热爱。

 

先来后到

      我们那时学校最南边一排是由教室改成的简易教工宿舍,紧挨着的一排房子是由教室改的女生宿舍和小卖部,小卖部前新修了两个水泥的洗衣台和一个清洗衣服的水池,每天晚饭后洗衣台与水池边总是很热闹,偶尔我也会去那里洗衣服。一次我听到一个温和的女声:“先来后到,要知道先来后到哦!”原来是苏梅英老师在提醒那些有意或无意中插了队的同学,后来这个新修的洗衣场所就一直是一个热闹但有秩序的所在,我也第一次学到了”先来后到“这个词。苏老师优雅美丽,嗓音温和好听,她也兼管着女生宿舍。每天晚上熄灯铃后,随着她温和的声音响起,叽叽喳喳的女生宿舍很快就安静下来了。苏老师没给我们上过课,直接接触不多,不过在初三那次智力竞赛失利后,她看出我的挫败与落寞,一次偶遇时对我说:别在意竞赛的结果,那并没有多重要,不代表什么。始终记得她眼含的笑意与鼓励。到高中时她的突然离世,令我感到特别的悲戚与伤痛。以后看到世界各地各种形态的排队,我知道我们的文明里这叫先来后到。

 

信任与自由

       数学和化学是自己中学阶段学得最轻松的科目。初三、高一高二的数学老师是裴宏平老师,裴老师儒雅严谨,讲课清晰、简明扼要,在年轻老师中应该是很突出的。高三的数学老师是严其伦老师,严老师与我父亲差不多年纪,和高三其他几位差不多同龄的老师一样,他们自己都只是高中毕业,靠自修与自悟站稳在高三的讲台上。严老师知道各种各样的难题并且乐见你为此抓耳挠腮,他也热衷于为你释题解惑,而且常常是你问一个点他想给你讲明白一整个面,不过这偶尔也给同学额外压力,以至于不敢轻易发问。前几年严老师生病很快不治,事后听到不胜唏嘘,严老师热情、聪明的眼神和长挂嘴角的笑意如在眼前。初中和高一高二化学是王勇老师,高三化学是我父亲李绍银老师。王勇老师也是年轻一代的老师,很多同学化学学得轻松且成绩不错,都归因于王老师好的启蒙。王老师待学生亲和,对年长老师敬重,富于传统待人美德。到高三时化学已没有新课要上,我父亲主要给我们作知识梳理和面向高考的复习,那时他经常会发一些练习题或者检验性的考题,我基本上仔细看一遍就知道自己不会的在哪里了,卷子一般不具体做也不上交。父亲在我解释过一次后就再不过问了,这种信任在高三的最后几个月就更普遍,几乎每科老师都会这样,自己什么弱、缺什么、怎么补自己最清楚,老师随时都在教室,但他们鼓励同学们主动自我安排学习。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重点、自己的做法。这一阶段自主学习的历练,我觉得是中学和大学间最好的接轨,是我们这些乡村中学的学子进了大学后还都能学得主动、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原因。记得化学还有个小插曲,父亲在高三预考阅卷后一回家就问我一道填空题的做法,我通常做过就忘,偏这道题费了些思量还记得,告诉他后他笑着说:果然是你的,你这次得了县里唯一的满分。原来父亲是这次县化学阅卷组的组长,阅卷要结束时有个阅卷老师拿着一份考卷来向我父亲据理力争,认为这道填空题这样作答也是完全正确的,不应该扣那一分,我父亲本不同意修改分数,怎奈那老师的大嗓门坚持而我父亲又是最讨厌争吵的,就同意改了,过后我父亲再看这份试卷,觉得有点像我的笔迹,这才有了前面的问答。因为常常不交卷,父亲对我的笔迹印象不深。                                                                                                                                 

 

 

 

领导与责任

      我有印象的四中的校领导第一个是马俊校长,他宽厚、爽朗、声音洪亮、身材魁梧。记得马校长爱好打篮球,四中很早就有一个标准的水泥篮球场应该和他的大力支持有关,印象中年轻男老师几乎都热衷篮球,除了前面提到的韩老师、王老师,篮球场上的明星还有李先东老师、黄道贵老师等。四十岁以上的老师中记得有马校长、张如新老师、成铸成老师、张绍枝老师等,他们也都是篮球场上的常客,晚饭到上晚自习课之前,常常有一场篮球比赛,周围站满了吃过饭或还端着碗的师生啦啦队。记得李先东老师是获得女生啦啦队支持叫好最多的明星。篮球场上的亲密冲撞与场上场外的呐喊助威声,是四中成为一个振奋、亲密的团队的升华剂。很快马校长就高升了,四中的篮球传统一直保留着。87年参加高考时,他作为主管副县长来视察,进到我所在的考场,在我身后足足站了3-4分钟,我忙着答题顾不上打招呼,不知道他是否认出我是他原来学校的学生。

      第二位是李生炮校长,李校长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识渊博,每周一的晨炼后例行训话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切中要害,没有一句套话。对于向来害怕在人前说话的我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对李校长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的自我检讨——因为他小孩的顽皮引发了一场小小的火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位领导当众认错、承担责任并真的像我们学生一样做检讨,我想李校长也是文革后优良学风校风的倡导者、践行者,他是教历史的,虽然只是在一所乡村中学,他必定是以对师生负责也就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履职的,这让四中师生对他更生了敬重。

      到高三时四中又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赵众仲老师。赵校长也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他是一个声如洪钟、激情似火、嫉恶如仇的领导,完全看不出那个蹉跎岁月对他有任何消磨与消耗。才来半个月,他就把我们高三同学走路疲疲塌塌的毛病改了,走路就得是行如风!到如今每次陪太太逛街都会被数落:散步就像是在行军打仗。赵校长教我们以激情面对学习与生活,这是一生的财富。

      我在中学虽然一直是学习委员,其实是一直只管自己学习,没作啥管理对班级也没啥贡献。工作后开始是醉心技术,后来不得不做些管理,到后来管理成份愈来愈重,三位校长与老师们曾经的行止是自己最真切的榜样,渐渐也悟出来承担起完全责任是做好管理的法门。那时的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是负重前行的人,是他们的肩扛手提,给我们抬出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

 

 

努力改变命运

     拥有田园之绝美的澧县四中,生活是清苦甚至是极端清苦的。我因为父亲是学校老师,吃的是老师食堂,要明显比学生食堂好一些。不过高一、高二时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和妹妹中午和晚上都是跑回家吃饭。当时家离学校近一点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方式解决吃饭问题,不少同学都是健行者或者自行车高手。到高三大家基本上吃住都在学校了,记得那时王三一每天早餐的标准配置是8两米饭,其他男同学也都差不多,一般也是6-8两,最少也得吃四两饭,三餐的菜基本上就是水煮当季菜(白菜、萝卜、南瓜),菜一般5分钱一个。每一顿都是风卷残云,这是一群心怀梦想、努力改变命运以致于吃啥都香的人。

      除了饭菜的清苦外,四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弱项就是经常停电,那时每个人的书桌里都会有一个用空墨水瓶自制的简易煤油灯,高三时每遇停电,就听到划火柴的擦擦声,很快教室又被一盏盏小灯照亮,有时停电一整晚,你会看到同学们的脸像一个个红扑扑的苹果,鼻孔边有或深或浅的油烟的痕迹。下晚自习走出教室,这一群缺氧的“红苹果”都带着收获的满足。

      四中的学子都来自乡村,质朴本真。不管是否同一届的,多年后相见,握起手来都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共同的来源使大家亲密、惺惺相惜!一直认为四中就是世上最好的中学,一直在心里深深地感激母校、老师和同学们!

     是为纪念!

       2019.4.2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胡贤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