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评论数(0)我在超市工作中接触过几例职业打假的投诉,通常打假的人不愿花时间走上法律程序,但他们也不怕走法律程序。
有一次在深圳,一名打假的人在超市查找问题商品,但我们不能把他怎么样,他拿起一个东西看了一番,就可以跟你说此商品不符合GB****的规定,我或者一般同行根本没法了解国标中的一些细则规定,那时他看了非食品的茶壶、芦荟饮料、鸡蛋等一些商品(也许是全程陪同的情况下),买走了一支芦荟饮料说要再细细研究一下。我对他提出的问题深信不疑,能改的也一一通知了供应商进行整改,打开门做生意有些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次,在广州,此打假人士就非常明确是要钱的了,在生鲜区挑了一个批次的商品买了单,没想到他竟然查了此批商品的QS批号是过期的、且包装商品与注册商品不致,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问题,此客也非常专业,戴一条粗金项链,他都不和我谈,直接让我找供应商跟他谈,最后供应商赔钱退货。
以上两例是职业型的,也有诉之法律的,就不一一细说,行业内越是大的超市越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他们的曝光、索赔也促进了一些流程的完善,我们自己其实也都是消费者。我个人认为在做采购协议时一定要规避此类商品的风险,在处理时也要客观快速,对于制假或不负责任的供应商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自己商品的把关也一定要严之又严,在这种体制下也许一个失误就被破产。
潜在的专业打假人士也有同行人员,以及法律人士,未来法制观念、人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相应的商品管理、采购管理、物价管理等等还会有更多的管理提升空间等着去开发。法律也有可能推出一些惩罚式判决来为国人的食品安全定位进行洗礼!
做为从业人员希望看到的都是合格的产品,做为消费者希望看到越来越健康、贴近生活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