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09日
评论数(1)“免费”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精神。它不光是门店管理中的营销手段,它更应该上升到企业发展的高度去探索。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的免费体验、免费报纸、免费食物、免费软件等各种免费形式,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免费产品让顾客挑花了眼,也让人看不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将免费进行到底。
尽管目前免费的形式花样繁多,但是分析现有的免费形式后发现,归根结底还是企业最终逐利的心态,所以我认为企业向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以实现利润为根本目的的。“免费”的类型可分为三种:
一、消费前的“免费”:如,购化妆品前的试用装、网上打印的肯德基优惠券、逛超市时走过某个茶饮摊位前的试喝、某健身中心的200元舞蹈课程体验券等等。
二、消费中的“免费”:如,某足浴店在你洗好脚的同时把你的鞋也擦亮了;在海底捞用餐时,她会比澳门豆捞做得还更“变态”,服务员不光帮你捞掉锅中浮汤还会如女仆般帮你剥虾(前提是你愿意被打扰。);购物时的促销捆绑装等等。
三、消费后的“免费”:如,家电免费送货上门、某卫生洁具推出的上门免费安装、购裤子后免费改边、在某量贩式KTV消费后二张免费的现金抵用券、全球通金卡用户在机场候机时可免费入座贵宾区等等。
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三种“免费”形式齐上阵,就像我居住的小区里的一位邻居就遇到过类似的情景:某保健床的销售先请出专家免费义诊,让你听得云里雾里,并送上小礼品一份;等花钱买好产品后她们会上门“陪聊”,还帮你做家务,让你再买个辅助保健品或推荐他人购买;最后当你消费满一定金额后,还会有免费旅游和赠送体检等项目,反正是说得你心花怒放,将各种“免费”形式用到了极致。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关于“免费”一说又可分为网络电子免费(如网上点击获影院赠票)与实体消费免费。企业出于竞争和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又将“免费”分为部分免费和全部免费。部分免费是企业品牌扩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客户,实现多级价格歧视带来的剩余利润,并通过扩展与顾客之间的接触宽度而达到销售一揽子产品的目的。如在淡季时,美国不少航空公司会推出象征性支付购买机票的活动,消费者可以用1美元购买几百公里航程的机票,但如果需要托运行李和其他相关服务,价格就相当昂贵;还有酒吧开展的“女士之夜”(即女士免费)活动;大型游乐场儿童免票入场活动;网络游戏《征途》对玩家免费开放但对升级所需的武器装备收费;淘宝网对需要“商城认证”的卖家收取服务费等都是同样的道理。
相比部分免费模式,全部免费似乎让企业失去了盈利的可能,但是只要产品的质量足够可靠,前期的免费产品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方式收回。如,1903年,销售员吉列为了增加销量,把剃须刀赠送给去银行办理业务的顾客,同时又以很低的价格将剃须刀卖给美国陆军,以此迅速占领市场,然后吸引消费者购买高价的替换刀片。一年过后,吉列刀片的销售量从168枚上升至1240万枚,成为当时剃须刀市场的领头羊。又如,我曾在上海工作期间,乘地铁时都会去定点投放处取一份《I时代报》,因为它是一份免费的报刊,每天发行量约45万份,报刊内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娱、体育以及各类生活信息,吸引了大批固定广告商。据说仅2010年《I时代报》的广告收入就超过了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