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改革之思

高增分

公告

服务于流通行业某外企10余年,对国内外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跟较深的认识。现为数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专注于流通企业信息化咨询及基于数据的管理产品的研发。

统计

今日访问:319

总访问量:1145846

尊重发展规律,零售企业应顺势而为。

2014年10月31日

评论数(1)

  从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

  大卖场何去何从,我们不能单纯的看这个业态目前的经营状态来看,而应该把它放在零售行业这个大背景下,作为零售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的看待这个业态在整个零售行业中的位置及作用,客观的分析其未来走势。

  大卖场是个舶来品,是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业态进入中国后一个本地化的说法。我们讨论一个业态有没有前途,要从生命周期来看这个事情。任何业态都有有其产生,发展和慢慢走向衰弱的周期性过程。这个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参考欧美,日本等零售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成长历程。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雷同,零售行业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同的过程的迭代速度不断在加快。比如在欧美GMS发展可能走了60到70年,日本引入到成熟走了20到30年,那么中国引入这个业态到成熟可能只需要10年到15年之间。1950年代正是欧美GMS的成熟期,伴随着沃尔玛的出现跟成长折扣店( Discount Store)业态开始流行。虽然GMS跟DS的交替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完成,但是这个趋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以生鲜为亮点的新一代业态正在兴起)。

  再来看看日本,1950年代日本的零售先驱们开始引入GMS业态,到了1990年代走到成熟期,2000年代开始衰退。传统GMS企业要么开始转型,要么关店,目前还有一部分在坚持,但是经营状态很不好。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调查日本永旺(イオン),大荣(ダイエー)等企业的战略转型就可以了解到。

  现在我们回来看看中国,中国的GMS的引入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真正开始推广应该是中国加入WTO,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入华之后的事情。经过这一二十年的发展也已经到了很成熟的时期。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是个十分聪明的民族,学习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严格的讲我们引入GMS后,GMS本身的管理还没有研究透,距离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管理方式还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国外新的业态就开始慢慢往国内渗透。这里面不乏有远见,有头脑的企业家。他们在不断积极的学习,积极的尝试,不断的把代表着潮流的东西引入国内。因此GMS这个业态可能在中国不会有真正像日本那样成熟的机会就会被淘汰。其实在不少行业,我们国家的发展都是这么一个规律。因为很多东西我们不是艰难的创新,而是从模仿开始的,速度要比先驱者快很多,走的弯路也会少很多。因此我大胆的估计一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性价比更高的DS业态。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满足大部分人们生活需要的大卖场的发展趋势,不是整个行业的趋势,请各位不要产生误解。

 

  业态之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零售行业的发展,伴随着各种业态的风起云涌。看上去并无章法,变化莫测,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零售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商品的供给,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种业态的成败无非在商品,价格与便利性三个方面的权衡谁更能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而已。做零售我们就必须关注一个词,那就是生活方式(lifestyle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商品匮乏的市场,因此对这个词关心度可以不那么重。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把关心的重点放在这个词上,去认真的研究“生活方式(lifestyle )”,并且根据“生活方式”的变化来制定我们的经营策略,发展方向。在国外有TPOS之说,即Time(时间)、Place(场所)、Occasion(日本译作动机)、Style(lifestyle)。研究的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方,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为适合。

  我们把这个事情反过来理解,目前什么样的业态符合了目前的主流TPOS,那么这个业态就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反之就会经营惨淡。TPOS的变化,影响的是商品,价格与便利性的平衡关系,跟服务形式的变化。下面我们的解释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当我们生活比较贫困的时候,在商品,价格跟便利性这三个方面排一个序的话,应该是价格最优先考虑。但是到一定富裕程度,商品丰富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商品本身会排在第一位。等到生活节奏变快,无暇逛商场的时候,便利性是首位的。随着社会整体的进步,家庭汽车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大家知道日本国民喜欢开车到郊外的折扣店购物,而且一下子购足一周的使用量。现在国内也在慢慢的朝这个方向变化。开在郊区,有停车场,价格便宜的商店越来越受欢迎。四块香皂一起,两瓶洗发水一起的捆绑销售开始有市场,这都是这个变化的结果。电商冲击传统零售企业,百货大楼成了电商的商品展示柜也是因为这个变化。

  那么我们反观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价格与便利性的平衡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一直保持一个很高的速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相反,目前的基础设施包括我们零售在内的整个体系很难跟上这个变化,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里面有行业大环境的问题,我们抛开不谈,我们只是从零售终端这个环节分析一下。经济的富裕跟思想的解放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欲望。尤其对吃穿方面开始细分,开始丰富,开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单就一个酱油就有好多口味,不同的烹饪方式要用不同的酱油。穿衣更是五花八门,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勤俭节约熏陶下的老一辈能够理解。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客户群,一个业态能维持20年,应该算是相当长寿的了。价格方面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商家们在想破头的寻找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的方法。但是每一种经营形式的基本框架决定了他的成本构成,决定了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的成本的空间的大小。传统类型的卖场的房租,水电光热费用及日益高涨的人工费就让它吃不消。不朝着费用更低,效率更高的业态转型,哪还有致胜的机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便利”的概念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对于离不开网络的新生代,网购,把商品送到家才叫便利。有车一族或者家庭主妇,可能有停车场的折扣店才是最好的去处。按照现在的生活标准,GMS虽然追求一站式购齐,但是你连个停车场都没有,消费者就算能够一站式购齐,怎么带回家?

  这就是趋势,我们服务的对象的生活方式在变化,由此商品,价格与便利性三个方面的权衡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死守一个固定的模式走到底,必须跟上这个变化才能生存。再此需要重申一下,中国地域广阔,发展极不平衡,业态的兴衰也不能一概而论。另外,我们只是讨论哪一种业态更能迎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并不是说这个业态不好,一定会消亡。其实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需求也就多样化,很难说哪一个业态能够覆盖所有的消费群,只要企业找到一个适合的服务对象的群体就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所以,我们的企业到底要朝那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要根据我们企业所在地的发展水平,当地来百姓的生活方式,TPOS状态来做出决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cool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