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3
总访问量:3391765
2011年06月24日
评论数(0)
7-11便利店出现在哪里,都无法让同行忽略它潜在的“杀气”。
根据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在台湾,7-11被其他便利店视为最可怕的对手,80.2%的人最常去的便利商店就是7-11,而高达84.5%的人对7-11印象最佳。
1995年,7-11的“粤战”一炮打响,在五六年时间之内,几乎独霸广州市场。
2009年,7-11大举进军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便利店市场已经饱和”的上海,开店速度不容小觑,迅速改写了原有的市场格局。
2011年初,7-11便利店强势入驻成都。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之下,使得成都本土零售企业WOWO便利、互惠超市等纷纷加快了升级、改造的步伐。
“中国市场巨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我们不懈努力的追求。虽然南北方城市存在差异,但是哪一块市场7-11都不会放弃。”正如柒一拾壹(中国)商业有限公司总裁大土冢和夫表述的那样,经过数年的市场风雨洗礼,7-11正裂变出做强、做大的“本土基因”。
【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7-11最初在台湾也亏损了7年才盈利,当时登陆北京市场,虽然也面临成本控制和广泛布点等一系列挑战,但我们树立的核心战略是‘时刻以客人立场来考虑问题’,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内田慎治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7-11便利店在北京开设门店109家,1家店铺平均1年的销售额可达600万元,来客数达到42万人次。2010年,总销售额为5.6亿人民币,平均毛利率约32%左右。”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超市或大卖场购物最短时间也需要5分钟以上,而在7-11便利店的平均购物时间是1分55秒。内田慎治认为,如何能够在体现“便利性”的同时,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是7-11在调整商品结构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现在,在一个120平方米的7-11便利店中,平均要摆放2500至3000种商品。而且,7-11每年还推出1000多种新品,等于整个店面的一半以上产品,一年要更新一次。
2011年6月7日中午,记者赶到7-11安贞桥店时,正好碰上了购物完毕的赵小姐。赵小姐的工作地点位于7-11安贞桥店马路对面的环球贸易中心,作为一名老顾客,谈起在7-11的购物体验,她赞赏有加:“环境优雅、服务好;食品、日用品比较齐全、相对精致,不像有的大卖场摆放凌乱、经常缺货;特别是7-11自己加工的好炖,我和同事们都很喜欢。”
顾客满意的背后,实际是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不断践行“时刻以客人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收获。谈到7-11在北京的工作,内田慎治告诉记者八个字,“细节制胜、如履薄冰”。
“将店铺打扫干净,保证货品齐全,这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坚持起来非常不容易。” 内田慎治说,“零售行业的工作比较杂,因为店铺多、客流量大,如果不关注细节,制定规则,很容易出现现场混乱,或是商品缺货的现象。”
对于24小时营业的7-11,从凌晨的两点到早晨六点,是来客数最少的时候。针对这个时间段,公司制订了规则:要求当班员工最好一切后勤准备,比如打扫店铺的卫生、将库房的商品拿去补货等。清晨7点,在新一轮客流高峰来临之前,店铺又已经焕然一新了。
【抓准消费者需求】
为商之道,以赢民心为本。大土冢和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做零售,实际就是分析地方消费者的需求。”
赵小姐口中提到的“好炖”,就是7-11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最成功的快餐商品。
7-11涉入中国市场之初,当时在上海的很多家便利店,都有与“好炖”非常类似的商品,消费者称其为“关东煮”。7-11的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关东煮”多以串状的膏泥类食品为主,如牛肉丸、虾丸等,这些食材很难使汤汁入味,影响口感。
“好炖”的出现可谓“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将释放自身鲜味的油豆腐、海带、牛肉、鸡脆骨等食材,和吸收汤汁后变得美味的萝卜、魔芋、竹笋等鲜蔬按比例投入,汤头则采用鲣鱼、昆布等炖煮,调制出7-11特有的美味。据7-11安贞桥店的员工介绍,目前“好炖”的品种已超过20种,其中4成为蔬菜制品。
针对中国消费者喜欢“现炒现卖”的特点,7-11的快餐也进行了改良。从日餐偏重煮、炸、烧烤的烹饪方式,转变成以“炒制”为主,并在便利店内配置小型厨房,在中午和晚餐时段供应12种菜式,每两周更换一次菜品。为保证快餐的“快”和“安全”,所有材料均由中心工厂进行统一的粗加工,制成一个个包装好的半成品,包括油、盐、酱醋等调料,统一包装好运送到店铺,厨师只在加工点按标准制作就可以。“现在,商品销售里的52%以上,都是由销售快餐商品贡献出来的,毛利更是占到将近60%。”内田慎治不无骄傲地说道,“标准化是关键,我们可以保证100家7-11的好炖和便当的口味都是一样的。”
台湾畅销书作家痞子蔡笔下的《7-11之恋》,为读者展现出7-11充满都市气息的,青春、现代的便利店形象。但是,恰恰是这种消费者心目中比较“fashion”的定位,让7-11的管理者们有些犯难。
7-11曾分析在中国门店的顾客来源——40%为未婚男性,26%为已婚男性,18%为未婚女性,16%为已婚女性。很显然,年轻的顾客是目前7-11的主要消费群体。
“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消费力量非常庞大,7-11特别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大土冢和夫直言不讳,“最初,7-11在中国选址时,会特别选择商业区、写字楼、使馆区等繁华地带,以吸引高端的年轻消费者的注意。但是现在,新开店铺的位置多选在临近社区的街边,既兼顾了流动人群,也不放弃社区内的消费者。”
【中国基因越来越浓】
一方面借鉴、融合日本便利店连锁企业几十年精耕细作的经验,另一方面与各国连锁巨头同台较量于一线城市之后,“服务”作为7-11的核心价值链环节,早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
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发展成熟的区域,7-11开展的服务五花八门,大有“只有顾客想不到,没有7-11做不到”的阵势。
而面对记者“在内地未来将如何加大服务”的提问,大土冢和夫略显无奈地表示,“加大服务,肯定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是,坦白地说很困难,需要时间。”
以在上海的7-11为例,目前,7-11要面对的是拥有1500多家门店的可的与好德、600多家门店的良友,和其他品牌如罗森、全家、喜士多等都各有数百家店铺的竞争规模。过多的区域竞争对手,加之其登陆上海市场太晚,要在短期内形成规模非常难,没有巨大规模就意味着其无法开展一系列附加服务。
“另外,政策规定也是一大影响,比如7-11在台湾代收水电费的提成是百分之几,这个服务的盈利很不错,可是内地便利店收取水电费只有千分之几的提成,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想搭建代售火车票、代收费用等渠道,还需要一段时间。”内田慎治补充道。
进入中国之后,7-11在服务方面始终坚持探索。目前,已有的服务项目包括市政交通、一卡通充值,24小时快递书籍、报刊,IC和IP电话卡零售,引进拉卡拉终端支付系统等。而在7-11店内设置即食台、提供微波炉免费加热、免费提供热水等举措,也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受到了阵阵暖流。
“虽然做得还很少,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像一些在二、三线城市的7-11门店,虽然夜里几乎没有销售,但是依然坚持24小时营业。因为,我们想把7-11打造成消费者夜间的家,有需要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看见7-11的灯亮着,就像回到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