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说了

用户说了

公告

用户说了,

我们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专注于用户口碑研究。

为您洞察品牌动态变化,

挖掘用户需求,

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分析。

微信订阅号:用户说了   NetVoices

微博号:用户说了

统计

今日访问:506

总访问量:6593483

快只是开始?2万亿美妆即时零售,拼的是“准”和“暖”?

10月10日

评论数(0)

诸振家

出品/用户说了

作者/李大饼

即时零售的扩张版图正不断扩大从餐饮、生鲜等日常刚需品类,慢慢延伸到更多消费领域,美妆行业也顺着这股趋势,摸到了新的机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数据说得很明白: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要冲破2万亿,这个增速早就把传统电商和社会零售总额甩在了身后。

尤其是今年七八月份的补贴战,像根导火索点燃了消费者对“即时可得”的需求——O2O模式一旦体验过,就很难再退回等待快递的旧习惯,不少美妆品牌也敏锐嗅到这里面的机会,想借着这股势头快速抓住用户需求、抢占心智。

在此背景下,自然堂借力美团营销,线上销售额直接涨了255%,线下门店也跟着沾光,全域生意彻底爆发;屈臣氏更是早有布局,之前就押注“门店自提+闪电送”,现在又在美团、淘宝双平台发力,今年618期间,屈臣氏在淘宝闪购的单日订单近5万单,近场订单还带飞了天猫旗舰店,整体订单涨了5倍,到7月更是拿下美妆个护品类的订单量、成交额双第一。

这些亮眼成绩不是偶然,而是明确的信号——即时零售已经成了美妆行业的必争之地。眼下三大平台还在不断加码,机会还在眼前,该怎么抓住这些机会?

平台争夺流量

用户追逐时效与场景

而美妆能成为平台争抢的焦点之一,背后的原因是核心就是能赚钱、能拉流。美妆产品体积小、单价高、标准化程度高,不管是吸引高消费用户,还是提升平台利润,都是好抓手,天然契合即时零售场景。

这促使各大平台积极布局美妆即时零售,而其销售成绩又有力佐证了其潜质。美团从2022年就开始孵美妆闪电仓,到2025年8月已经有4000家店覆盖297个城市,《2025半年度品牌竞争力TOP30飙升榜》里12个都是美妆个护品牌。

而淘宝靠“生态输血”,品牌开个闪购店,能在淘宝、高德、支付宝、饿了么多端曝光,自然堂就靠这招提升了到店率,今年7月不少美妆品牌在淘宝闪购的销售额都破了百万。

京东则紧盯着“高端”与时效,把配送压缩到最快9分钟,既满足了应急护肤、即时送礼的需求,又靠正品和时效留住了高净值用户。

再看消费者端,选择美妆即时零售,根本是“快”和“场景”两个需求在推着走。以前网购护肤品,等个2-3天是常态,但外卖大战里,平台拼速度、拼补贴,让O2O的“即时可得”成了新习惯——试过30分钟就能拿到急需的护肤品,谁还愿意再等好几天?

除了“快”,还有很多带着急迫感的场景,根本离不开即时零售。就说送礼,不少人都有过临时记起的慌神时刻:情人节早上才猛然想起没准备礼物,母亲节当天才察觉忘了给妈妈买护肤品,这时传统网购3天送达的时效完全不顶用,即时零售刚好能救场。用户说数据显示,赫莲娜黑绷带、迪奥变色润唇膏是即时零售里讨论度最高的美妆品,本身定位高端、适合送礼,下单后1小时内就能送到手上,既没耽误传递心意,又避免了空手赴约的尴尬,这就是即时性的核心价值。

旅游场景的急迫感更具体,很多人不是带了超量护肤品,而是压根忘了带——赶飞机前翻包才发现,防晒、保湿乳液这些护肤必备品落在家里,可登机时间越来越近,再回家拿肯定赶不上。这时要是机场附近能买到符合航空规定的小容量护肤品,比如100ml以下的旅行装,简直是及时雨。用户说监测数据显示,面膜、防晒、口红是旅游场景里的爆品,就是因为它们能快速解决修护刚需与提气色刚需。

由此可见,消飞着追求的不仅是“快”的便捷,更是“准”(精准匹配应急、礼赠、旅行场景)和“暖”(传递心意、解决尴尬)的情感价值。

全行业动真格?

品牌重押?前置仓博弈?

品牌:试水到重仓,全链抢市场

在美妆即时零售领域,一些品牌早已从“试试看”的心态转向“全力押注”,靠全链路调整抢食新市场。

以自然堂为例,它把淘宝闪购当成核心阵地,除了驾上快车外,闪购店铺还注重选品的“准”:按“6:3:1”布局闪购店铺产品:60%是面膜、小紫瓶精华这类复购率高的爆品,主打1小时送达的应急需求;30%是防晒、隔离霜等夏季场景新品,专门对接户外急救、即时补妆的需求;10%是中小样组合装,配合平台优惠降低新客尝试门槛。

不仅如此,它还联合顺丰、蜂鸟优化配送,把小时达的成本压低15%,靠着这套精细化操作,自然堂在淘宝闪购上线两周就冲进美妆品类TOP5。自然堂相关负责人表示,淘宝闪购不只是卖货的渠道,更是品牌在本地的活广告牌,能持续吸引周边顾客。形成“远场旗舰店积累用户+近场闪购店承接即时需求”的互补模式,真正打通了线上线下的零售生态。

其他品牌也没闲着,珀莱雅专门招聘“即时零售高级经理”,而植物医生低调开启即时零售,依托4328家门店的密集网络,为30分钟履约提供了丰厚的底气。头部品牌的纷纷入局充分说明进入战场的紧迫性

美妆集合店:成为前置仓+体验中心

外卖大战打响以来,多个美妆集合店入驻闪购平台。今年WOW COLOR开始联合美团闪购,专注日常补给、节日送礼、美妆应急这些需求备货;HARMAY話梅也在今年8月入驻淘宝闪购,借着平台的线上号召力和自己的线下履约能力,在七夕设定峰值订单目标,明确想在高端美妆即时赛道里再抢一块市场,巩固自己的全域零售优势。

美妆集合店也被即时零售重新激活了。本身集合店就聚合了多品牌、多品类,消费者应急时想一站式买齐,这里就是最佳选择。从长远看,传统线下美妆店已经不只是卖货的地方,慢慢转型成了兼具前置仓和体验中心的角色。

前置仓: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新赛道

随着美妆外卖需求爆发,还催生出了专门做线上即时零售的业态——美妆前置仓。这类前置仓没门头,只能线上下单,大多开在办公区、住宅区这些需求集中的地方,主打高频、刚需的品类,人力和租金成本相对低,履约也简单,无非是线上咨询、接单拣货、打包发货。但成本压力也不小,选品优化、平台流量投入、配送费、夜班员工工资,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支。

在小红书上能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边是有人发帖说开前置仓赚了钱,还能教别人做;另一边是不少人吐槽成本远超预期,根本撑不下去。不过从美团等平台的活跃美妆前置仓数量来看,这个赛道确实有机会,但淘汰率也高,不是谁都能站稳。

平台:各显神通,多维度赋能

如今各个平台从供应链、营销到服务体验多维度发力,推动美妆即时零售往前走。

京东除了给入驻品牌提供流量和配送支持,还重点抓“礼赠+明星”两个场景。作为品牌营销和转化的关键阵地,京东美妆一直在整合站内外资源,创新用户触达方式。送礼场景上,它不只盯着情人节、520、七夕这些大节,还把日常礼遇做起来,针对“悦己礼”“生日礼”“纪念礼”这些常见需求,丰富商品供给、优化送礼功能,把礼赠场景的潜力挖得更透。

明星合作上,专门打造“超级星粉日”,整合品牌明星代言人的权益,搞明星直播专场、定制周边、线下粉丝见面会,倾斜全站资源帮品牌实现销量和声量双爆发。



美团则靠线下门店整合能力占了优势,和KKV、屈臣氏这些知名美妆渠道深度合作,把它们的门店当成前置仓,既提升了配送效率,又丰富了商品品类。营销上它也有自己的打法,专门聚焦贵价美妆,在小红书等平台发种草视频,展示产品效果和品质,吸引高消费能力的用户,再引导到平台下单,这套“种草+即时配送”的模式,确实让贵价美妆在即时零售渠道的销量涨了不少。

除此之外,美团还会结合酒店等在地资源做跨场景营销,比如之前就联合曼秀雷敦、蜜丝婷等7个品牌,和杭州运河黄龙璀丽酒店合作,通过“开箱惊喜”悄悄植入品牌,搭建“住宿+购物”的一站式服务生态,还借着美团酒店的流量发美妆优惠券,给用户植入“少带一件是一件”的心智,靠“空包出行轻松随意”的话题带火了内容种草。

淘宝虽在即时零售赛道布局晚于对手,但凭借生态协同与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快速追赶,其策略落地有明确业务动作支撑。2025年4月,淘宝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设APP首页一级入口,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给到消费者“电商的低价,即时零售快速送达”体验。而运力由饿了么保障,最快30分钟送达,让品牌商家不断扩大生意半径。

同时,还借助高德、支付宝、饿了么多端流量协同曝光,助力品牌转化用户信任为即时订单;此外,通过500亿元补贴计划(含消费者红包、商家配送补贴及免佣政策)降低品牌入局门槛,这套“电商低价+即时送达”的组合,正成为美妆品牌布局近场零售的重要选择。

从三大平台的闪购运营策略来看,除了在保障美妆产品“快速送达”这一基础体验外,更在核心场景中精准发力,实现了“准”的价值——比如节日礼赠场景,通过即时履约与精准种草的结合,既解决了用户“选礼怕出错”的顾虑,又能在临时送礼需求下快速响应,避免空手赴约的尴尬。

在此之外,美团进一步通过跨场景营销为用户营造“惊喜感”;而淘宝、京东则依托长期积累的优质商户资源,持续完善全链路溯源体系,筑牢消费者信任根基,都让购物体验更添“暖”意。

未来战局:

区域品牌、场景深耕、信任底线

美妆即时零售的未来不是简单扩张,而是围绕场景和需求做深做透,每个方向都贴合行业真实痛点与需求,只有虚头巴脑的概念是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的。

产品创新要跳出泛泛而谈,盯着具体场景做定制。航空出行场景就是个明确的突破口,按航空规定做100ml以下的便携套装,不只是符合规则,更要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针对机舱干燥做高保湿精华,针对目的地日晒做便携防晒,让产品和场景需求严丝合缝。区域化产品也一样,不能凭感觉推,要跟着消费者真实需求走,才能把区域市场的潜力真正挖出来。

市场格局会迎来分层竞争的新机会,不只是全国品牌的天下。现在下沉市场的增速已经明显快过一线城市,区域品牌其实有天然优势——更懂本地消费者的习惯,能更快调整产品和服务。比如针对本地气候做适配产品,依托本地门店把配送时效压到最短,先在区域里站稳脚跟,再借着大平台的资源慢慢往外扩。在即时零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小而精”的区域龙头有望崛起,能在它的场域下打破现在国际大牌和全国性国货垄断的局面,让市场更有活力。

品质保障是底线,没了信任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即时零售里已经出现假货、临期品混卖的情况,再不管就会砸了整个赛道的招牌。未来必须搞全链路溯源,让消费者能查到每件产品的来路,不是随便贴个码就行,得真能追溯到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平台也得硬气点,入驻商家必须要真资质,定期查库存,发现售假就彻底清退,不能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套,只有把信任立住,消费者才敢长期买单。

场景拓展的关键是把送礼从“节日专属”变成“日常常态”。现在大家只在情人节、母亲节才想起用即时零售买礼品,其实日常里的职场伴手礼、闺蜜互赠、升学祝贺都是机会。

但不能只换个包装就叫“定制”,得贴合场景做内容:职场礼就推通勤轻妆套装,配点简单的妆容建议;闺蜜礼就搞点个性化的小样组合,让礼品不只是个商品,更是能戳中情感需求的解决方案。把日常送礼场景做起来,这块增量比节日爆发更稳定,也是未来能拉开差距的关键。

从平台厮杀到品牌重仓,从场景突围到模式创新,美妆即时零售的赛道已经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它不是外卖大战余波里的一阵风,而是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下的必然选择——当快成为基础要求,精准满足场景成为核心竞争力,行业比拼的早已不只是配送速度,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供应链的支撑力,以及跨角色协同的整合力。

京东“超级星粉日”的情感联结、美团的跨场景营销、淘宝的生态补位,还有自然堂、珀莱雅们的全链路调整,本质上都是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即时不只是“快”,更是“准”和“暖”。

从比拼速度的“快”,到洞察需求的“准”,再到传递情感的“暖”,美妆即时零售的竞争维度正在不断深化。未来,能在这三个维度上建立核心能力的品牌与平台,才能真正在2万亿的星辰大海中行稳致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用户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