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1日
评论数(0)
早在4年前,美团就开始构筑自己的“T型”战略平台,横线发展团购,纵线发力电影、酒店、团购等垂直业务。然而现在,这个战略却由于美团各个业务方向的乏力而节节败退,猫眼电影被卖,酒店业务的拆分似乎也已成事实。
近日,有美团员工爆料,美团外卖将与团购合并,类似的传言在某些社交媒体上也甚嚣尘上,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团四年前构筑的这幅美好蓝图,如今飘零还剩下多少?
放弃猫眼,拆分酒店,摇摆的T型战略
美团的T型战略一度充满了想象力,以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为基础,纵向切入外卖、电影、酒店等领域。美团推出T型战略,原本是希望通过深度切入,布局产业链上下游,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但结果却是,美团放弃了猫眼的控股权,售卖给了光线传媒。
猫眼电影的高份额其实是在线售票市场的高份额,在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中,其只占据了售票一个环节,顶多在加一个发行环节(例如猫眼曾参与发行《美人鱼》《港囧等电影》),电影产业核心利润仍然控制在上游的制作方和下游的院线上。对于猫眼电影而言,这仍然是个补贴驱动的市场,面临着淘宝电影、微票儿、糯米电影的竞争。最终,美团迫不得已放弃猫眼的控股权。
这一结果,表面是美团在T型战略上遭遇了阶段性的挫败,实际上每个垂直领域都是不同的逻辑,都需要重金切入,T型战略加上补贴需求的驱动,让美团在烧钱的道路上停不下来。
猫眼电影之后,美团T型战略里的酒店业务也岌岌可危,8月23日知名自媒体人八姐就爆料美团酒店业务要准备分拆并独立融资。其实,业务拆分被看作是美团当下境况里的“必然”,这也和美团面临的核心问题离不开干系,也就是烧钱需求和造血不足之间的矛盾。分拆业务,一方面可以减少烧钱需求,另一方面分拆后又可以独立引进新资金,所以与其说分拆是一种战略选择,不如说其暴露出美团T型战略的摇摆和窘境。
高频的外卖业务带给美团的只是亏损
外卖虽然也可以理解成T型战略的一个领域,但外卖业务有其特殊性,相较于电影、酒店等业务,外卖是到家的业务、是高频的业务。那么问题来了,高频的外卖业务为美团带来了什么?
根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美团外卖业务完全靠补贴在驱动。对于美团外卖而言,一方面高频的业务属性并没有带来对其他产品,诸如支付工具的激活,美团甚至没有申请到支付牌照;另一方面高频的外卖业务仍然是需要大量补贴的业务,美团外卖的的用户粘性极差,甚至有数据造假的嫌疑。
美团最近公布其外卖日订单量达到了500万,王兴更是表示,美团外卖日订单量是行业第二三名之和。但根据饿了么5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日订单量已经突破500万单。结合第三方行业报告来看,美团外卖的数据到底有多少水分,不难想象。
而从现在情况上来看,外卖业务作为美团T型战略里纵深发展的最后一环也不容乐观。首先是在外卖配送上,美团在饿了么建立蜂鸟配送体系3个月之后才下定决心跟进。据易观2016年Q2数据显示,美团专送订单份额仅列第三位。
其次,在用户构成上,美团外卖用户的消费力也是最低的。根据DCCI的调研,美团用户中高收入阶层(月收入7000元以上)比例仅为34.4%,在三大平台中垫底。当前,夜宵、下午茶等高客单价品类正成为外卖市场的新增长点,美团在用户消费力上的硬伤,将很可能导致它错失这个机遇。
相对于外卖垂直领域的各个玩家,美团外卖似乎在业务上有些迷失,最近一些社交网络上也有人不断爆料称美团外卖将并入团购业务,如果此传言成真,也就意味着美团T型战略的彻底失守。
美团的O2O平台梦难成功,T型战略恐功亏一篑
美团的理想是构建O2O平台,但这或许很难。不同于BAT纯线上的产品逻辑与商业模式,一旦涉及到线下,如果想在各个垂直领域都实现切入交易环节的突破,基本上不可能,除非是纯的信息平台,例如早期的58与赶集,就是一个分类信息平台。一旦想深入垂直领域切入交易环节,那么必须聚焦,58赶集聚焦的是房产、二手、到家领域,瓜子二手车也不得不分拆。
美团在需求端,也许是服务驱动的,但团购业务的属性决定了平台的需求端不具备网络效应,在当下只能通过源源不断的补贴保持用户粘性,用户的迁移成本非常低。
美团致命点在于战线拉得太长,而且在每个垂直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的对手,多面树敌的同时,基本每个业务又都需要重度烧钱。而如果说到聚焦,美团聚焦的则是外卖、电影等领域,但猫眼电影已经折戟放弃,外卖目前来看也不容乐观。加之其补贴驱动的需求导致在各个业务线上的用户粘性都很差,很难想象失去补贴之后美团现有的用户量级将如何维持,整体盈利更是处于一片混沌之中,让人完全看不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