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思维

靖安先生

公告

冷眼看零售,热情过日子!

大胆猜想,任意胡说!


统计

今日访问:209

总访问量:7057700

中国零售率先迎来“刘易斯拐点”?

2015年10月20日

评论数(0)

近来零售行业中最热的话题应该是实体遇冷与电商火热。这也是近5年来零售行业探讨最多的话题,也是一直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业内人士一直关注的业态因素外,靖安认为还需要增加中国人口因素综合考虑。

根据经济学界的认识,中国可能将在2016年进入“刘易斯拐点”,甚至有人认为2015年中国就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

何为刘易斯拐点?

简单来讲,就是发展中国家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务农收入低,只要城镇务工收入略高一些,大批农民就会涌入城镇,资方不愁招不到人,开出的工资当然不会太高,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而新增劳动力满足不了不断膨胀的需求时,这个区间就叫刘易斯拐点,拐点以后,劳方在劳资博弈中逐渐占有优势,他们的收入可望有较大的提升。在学界将其称为“人口红利”消失。

这又与零售有何关联?

靖安认为需要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零售的发展轨迹合并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其联系。新中国建国后在出现了婴儿潮,人口基数增大,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家在1979年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与结构也随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力数量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井喷。出生在60年、70年的大规模人群,此刻不仅仅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群体,而且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社会消费群体。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社会消费水平也极速提升。

60后、70后带来零售复苏年代

受此影响,国内的零售行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外资企业的迅速进入。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1997年,台资商超大润发也进驻大陆。外资的进入也带动了国内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如世纪联华创立于1991年,华润于1992年从香港进军大陆,永辉、步步高也创办于1995年。这都很直观的反映出当时零售行业在中国的复苏。因此,靖安将20世纪90年代称之为“中国零售的复苏年代”。

70后、80后共同推动的零售繁荣年代

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前十年。沃尔玛将其称为“2000年代”。这十年,中国零售的增长速度极其明显,通过观察外资商超在国内的扩张门店数量就能看出当时的火爆场景。

外资商超很快在中国市场发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更多年轻的家庭需保有极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70后在这个时代正值事业。收入双稳定,子女家庭消费两旺的时代。80后也走上工作岗位,拥有更多的自主消费机会,加之生活新理念的冲击,进一步刺激了零售的繁荣。而同时房租、人力成本的低廉,更是为其跑马圈地提供绝佳的机会的。国家又在此时推动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这更是让零售看到无比美好的前景与未来。这绝对是中国零售最好的时代。一时间,国内各个地区的地方品牌超市也应运而生。成都的红旗超市就创办于2000年,在新千年为西南的商超市场树立了一个标杆。

也在这个年代零售业开始出现了资本运作新动向。2003年6月,世纪联华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零售企业。随后便又出现一系列的零售上市潮。

80后与90后共同催生的零售资本运作年代

在70后对零售的影响尚未消退之际,80后与90后的消费热情再一次撩动了零售市场的神经。更多新的尝试,更多品牌的追求,还有提前消费的习惯,都让所有的零售商们相信,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对辽阔的地域,虽然门店总量已是庞大,但是门店密度似乎还远远不够,尤其看到中西部市场还有待进步一的深度开发。所以在进入2010年后,已经熟悉资本运作的超市开始了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规模,2011年,欧尚并购了欧尚;2012年沃尔玛并购了好又多,而作为国内的“商超一哥”华润万家,更是一口气将华东、华南地区众多区域商超品牌尽数收入旗下,并不断加快开店步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给零售商们提供更大的信心。

那么从人口结构上如何分析在该阶段对零售行业的贡献呢?靖安认为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50、60后主导的家庭消费刺激了百货的繁荣,最显著的体现在对生鲜、粮油的消费需求上,这一群体也就是当前的中老年群体;二是70、80后主导的新型家庭消费需求,该群体的消费呈现满足自身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集中消费的特点,母婴专卖店的兴起,就受到该消费群的影响;三是85、90后的新型体验消费,这是当前最主要的新型消费体验群体,他们是电商、海淘的主力群体。

2015年,迎来人口、零售业绩的双拐点

然而,狂欢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电商兴起的同时,实体也同步迎来寒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体的关店潮的来临。根据联商网的统计信息。2014年上半年的关店数量就让业内人士紧张不已。

如此强劲的关店潮并未在2014年底停下脚步,而是一直持续到2015年,就连华润万家在大气收购乐购之后,仍然要通过关店来解决亏损,而作为华润万家的母公司,更是将零售业态尽数砍去止损。面对这样的局面,人口结构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我们从两张图表中看看劳动力人口的变化情况,分析与零售的关联性。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的变化趋势与日本极其相似,但是对于劳动力人口的峰值时间点分布,却与日本相差甚远。2015年是中国人口的拐点,更是劳动力人口的拐点,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达到顶点,在社会总人口数量中占比73%,随后就是急剧下降。这意味着,今年是我国享受人口红利的最后一年,接下来,我国经济所有行业都不得不面临人工成本的上涨压力。零售行业向来是利润点低的行业,过去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目前这一优势不再存在了,零售业作为服务产业,同时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上升与人工数量降低的双重影响下,带来的是零售更大的运营压力。

所以,靖安也怀疑,零售行业已经率先迎来的刘易斯拐点。

但同时靖安还要提醒大家看到,劳动力并不是导致零售寒冬的唯一因素。婴儿潮未能如期而至,让曾经看好婴童市场的企业背负更大的风险。严重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也提醒着零售业要改变过去的理念。还有即将在2020年到来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社会现象,这是否也会影响到零售呢?

总之,当下零售的寒冬原因绝不仅仅是一句电商冲击那么简单,消费与人紧密相关,不去研究消费对象,注定将被时代所抛弃。靖安源引这些数据,就是希望业内人士能重视对宏观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视,进而来思考零售的未来。

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靖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