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1日
评论数(0)
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众多互联网企业乐视、微鲸、PPTV、腾讯、小米等开始进军体育产业,斥重金买断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转播权。据了解,互联网企业手中的赛事版权已经高达九成,十分惊人。此外,从201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放宽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限制,这些互联网巨头势如破竹大有把体育赛事版权一网打尽之势。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体育赛事IP越来越抢手
2015年9月25日,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代表经过投票决定,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以5年合计80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为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如今的体育赛事IP已成为资本、巨头、创业者手里的香馍馍,赛事版权能成为资本竞争的焦点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因素,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体育产业将引入市场化手段、简政放权,扩大体育产业市场规模。继而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足球赛事转播和推广运营方式,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足球领域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增加新媒体市场收入。
二是经济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6.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同时居民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上涨了1.4%。
三是社会因素,随着国内赛事授权流程的越来越规范,国内法律不断完善和从业者版权意识的加强,同时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从满足基本的温饱向满足归属、准中、自我实现的精神消费升级。
四是技术因素,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进步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收看体育直播的习惯发生了改变,网络媒体在体育直播市场的比重逐步上升。同时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实现了跨多屏直播以及4K等高清体验,观众也能身临其境的体验逼真赛事。
除此之外,体育赛事IP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会成为投资者竞相瞩目的焦点。
首先,体育赛事IP生命周期长,且较为稳定。体育赛事犹如文学,电影,漫画,明星或游戏甚至优于它们,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多则一辈子,甚至延续几个世纪。加上其安全系数高,且元素可替代,投资体育赛事IP视乎是一件稳赚的事情。例如:NBA即便著名球星乔丹和科比退役马上就有新的超级球员出现,球迷也会对NBA持续热爱。
其次,体育赛事独特性强,辨识度高。好的IP需要有独特的辨识度和难以被模仿的生产能力。例如:科比姚明作为体育IP之所以能有效维持,靠的是其他模仿者无法比拟的篮球技术,独特的体育精神和国家民族代表意义。体育运动及其赛事IP已经具备文化属性,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最后,体育赛事IP具有网聚效应,用户参与性高。IP其实质是粉丝效应,粉丝因为热爱所以聚齐并形成口碑效应,而口碑辐射则是网聚效应的直接体现并可转化为商业价值。人们可能因为喜欢林丹而只用林丹代言的羽毛球拍尤尼克斯,甚至连家里的食用油都只用金龙鱼。
体育赛事IP还需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体育产业产值为3136亿元,所占GDP的比重为0.6%,其中体育用品约占80%,体育赛事产值不到10%。同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为441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3%,其中大众体育健身服务业占整个产业的32%,体育用品生产产业占30%,体育赛事产业占25%。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IP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
在国内相关立法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欠缺的情况下,巨大的版权成本未能得到相应的保护,体育赛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摆在互联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中国体育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2014年10月,国务院的4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体育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目标,从现在一直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要达到5万亿元的规模。如果到了5万亿元规模,中国体育产业就将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法律先行,才能够让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对于体育产业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第一它是针对体育赛事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第二,它的版权保护对于整个体育赛事节目产业以及体育产业都至关重要。据悉,016年欧洲杯预选赛点播监测情况,100家网站对央视2016欧洲杯预选赛进行了盗播,侵权点播链接8118个,其中在线链接4610个,下线链接3508个,一共发现27个APP在央视2016欧洲杯预选赛播出期间盗播。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法律对赛事版权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
体育产权保护,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事。说它简单,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说它不应该保护,要说它复杂,在权利的个体、保护的主体、适用的法律、保护措施等方面,大家又是众说纷纭。一个上亿元产值的产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去规范它、调整它,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打造自身体育赛事IP,任重而道远
天价买入的版权,能否回收成本,是否会有高收益?目前版权市场受到资本追逐,面对天价版权,业内人士褒贬不一。一方面,认为版权受到追捧,有利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天价版权如何回收成本,盈利与否有待考虑。褒贬不一,且没有定论,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是如何把高价买来的版权运营好,收回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是天价版权购买者需要认真考虑的。
事实上,体育赛事IP,并非买得下来就万事大吉,还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解决。体育IP是一个需要不断经营维护的过程,其运营是关键,如何把买到的资源充分利用更为关键,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体育IP才是长久之计。
体育赛事IP具有“稀缺性极强、爆发力强、培育周期长、生命周期长、收入稳定性强”的特点。正因如此,国内产业玩家才不惜重金买入国内外的知名赛事IP,由于体育赛事IP的稀缺,以及国内全民健身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体育赛事的热情的不断高涨,国内的资本、体育从业者们开启了创造本土体育赛事IP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体育赛事IP,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较高的用户参与频次
赛事作为内容本身要有高频次的曝光度,从而产生持续的传播力,进而占据粉丝的心智。从粉丝的角度来说,高频次的观看赛事本身就是建立粘性和忠诚度的过程。同时增加赛事举办的场次,将一个成功的赛事复制到不同的城市,在赛事举办前增加训练营或者为主赛事配以门槛较低的、规模较小的相关赛事活动,是目前增加参与频次的几种常用方法。
二、创造优质的内容
优质的赛事内容对于IP的打造极为关键,赛事内容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每一个成功的赛事IP都是优质内容体系化、系统化的结果。在越来越多赛事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赛事IP的内容已经告别了单一以某些点来“抓眼球”的时代,以成熟的赛事运营团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打造整体高体验性的内容是大势所趋,同时培养明星运动员也是打造优质赛事的关键点。
三、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无论赛事也好,旅游等活动也罢,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社交性,但是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体育赛事,还是要回归体育本质先打造专业性,专业性本身也是赛事的竞争壁垒。对于观赏性的赛事,粉丝首先重视的是竞技水平和对抗的精彩程度;对于参与性赛事,粉丝首先会看中基于运动本身的参赛体验。只有在坚持专业性的情况下,拓展赛事娱乐化属性才是目前赛事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四、重视体育赛事的宣传
任何一个成功的赛事IP都有巨大的品牌价值,而强大的传播属性就是其表现之一。在举办赛事之初,要格外重视赛事的传播属性,如何让粉丝自发地分享、传播赛事内容,如何利用赛事举办前的预热阶段增加赛事的知名度,如何通过赛事举办中沉淀的内容增加赛事的影响力等等,都是赛事组织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赛事传播效果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一个赛事的成败。
五、商业化能力也是评估一个赛事能否“晋升”为赛事IP的重要标准之一
体育赛事规模大,对于场地有强需求,并且需要占用多种社会公共资源,每一场赛事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纯靠投资方烧钱是不可能持久的。如何实现赛事的商业化,是赛事组织者在举办赛事之初就要仔细去思考的。
总而言之,打造属于自己的体育赛事IP是需要持久投入的,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中国的体育人口基数大,并且增速快,其次人们体育消费的意愿转变极快,在具备相应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对于新兴体育项目的消费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冲动型的。这两点是为中国打造属于自己的I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IP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体育IP的发展将会撬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相比其他国家,我国体育IP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只有运营好体育IP并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体育IP方是长久之计。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