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评论

抛砖评论

公告

关注电商零售、生活服务、娱乐消费、自助终端等。我负责抛砖,你负责投玉。(原“科技不吐不快”)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265

总访问量:10080356

嘀嗒出行抢先上桌,喝口热汤,再晚恐要凉了

2020年10月10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科技不吐不快

近日,嘀嗒出行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业界一直关注的是滴滴出行何时上市,可滴滴却迟迟不上市,如今嘀嗒出行抢了先,率先开启共享出行的上市大门。

嘀嗒不想错过最佳的上市时机,趁着份额第一尽快IPO

网约车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滴滴深陷估值缩水的困境,正在加快多元化发展的尝试,而高德、美团、哈啰都有进入网约车市场的野心,另外国内络绎不绝的有数十家中小网约车公司进入市场。嘀嗒出行抓住了滴滴下架整顿顺风车业务的空隙,在2019年快速增长,抢占了66.5%的顺风车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

7月13日,滴滴顺风车对外发布第五期《试运行安全透明度报告》,首次对外披露顺风车安全情况,滴滴顺风车自去年11月20日恢复试运行以来,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滴滴顺风车还处于敏感的调控阶段,而嘀嗒出行选择滴滴顺风车业务还没有缓过劲来时抢先上市,而且数据分成亮眼。

嘀嗒出行的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的顺风车GTV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18和19年同比增长分别是171.4%和347.4%;对应的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85亿份,18和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

这组数据中有两个关键信息,第一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保持强劲的增速,日均订单量从17年的6.5万单上涨到19年的48.9万单;第二平均客单价从17年的29.7元变成19年的47.6元,上涨约18元,意味着嘀嗒出行远距离(城际)顺风车需求显著增加。

日均订单量与平均客单价同步上涨,这是嘀嗒出行在短途和城际的供需两端应答(促成顺风车服务)能力提升的证明。嘀嗒曾对外披露,顺风车应答率峰值已过70%。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约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通过的顺风车车主,累计搭乘乘客数3670万。

嘀嗒出行今年上半年的的订单量是5930万,再合计前三年的订单量来计算,三年半时间平均每个乘客8.3单,人均每年2.4单。这个使用频率有点低,跟打车、公交等出行方式无法相比,甚至不及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

从使用数据来看,顺风车只适合作为公共出行的补充选择,而嘀嗒出行在滴滴忙于内部整顿时快速的抢占了顺风车市场,但顺风车的低频需求产生的隐患问题是用户粘性差、忠诚度低,易流失。

一旦滴滴,或者美团、高德、哈啰等有大流量、大资金支撑的出行服务平台加大对顺风车的市场投入,就可能会对嘀嗒构成竞争威胁。

今年1月份彭博社报道,去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2020年的目标是单量翻倍达到200万单。

现在来看,嘀嗒并未完成这笔融资,而其顺风车日单量也没有此前外界传言的70万单那么多,实际日均单量不到50万,或许高峰值可以达到70万单的水平。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嘀嗒顺风车的日均单量下降到32.8万单,即便加上出租车单量,今年也很难完成200万日单量的目标,如果嘀嗒现在不能完成上市,明年可能要面对滴滴的反击竞争,同时哈喽出行也在发力顺风车业务,接下来嘀嗒将腹背受敌,再拖些时日只会是夜长梦多。

顺风车是嘀嗒出行的优势,同时也是隐患

招股书信息显示,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称,嘀嗒占有中国顺风车最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市占率为66.5%。而在嘀嗒收入组成中,2019年顺风车收入占比达到91.9%,2020上半年占比达到87.8%。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毛利率高达83.1%。

虽然嘀嗒出行在尝试发展出租车业务,但数据显示其现阶段仍是以顺风车为主要营收业务,并且占据了市场竞争优势。不过,嘀嗒出行能否维持住这份优势,却很难说。

第一,嘀嗒出行价格竞争不具优势。顺风车司机端与用户端都是价格敏感型用户,都是为了省钱才选择[做]或[坐]顺风车,即便嘀嗒上市幕资,但从体量与资金实力来看,远不及滴滴和美团等巨头,若是滴滴掀起顺风车补贴战,嘀嗒跟进将会白白烧钱,不跟进又会丢掉市场,这将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第二,嘀嗒出行缺乏流量入口支撑。滴滴有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业务做流量支撑,美团有外卖及本地生活的大流量,高德有1亿日活的用户,哈喽有支付宝提供流量入口。嘀嗒的潜在竞对都有亿级活跃用户的产品流量,京东和携程虽然是嘀嗒的股东,但只是小股东,很难全心全力的替嘀嗒解决流量问题。

第三,嘀嗒出行缺少市场避险能力。与滴滴相比,嘀嗒过于依赖顺风车业务,一旦嘀嗒顺风车出现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叫停整改,将会直接影响嘀嗒出行90%的营收。顺风车出现的安全事故很难做到100%的预防,滴滴顺风车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持续的优化整改,嘀嗒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监管安全预案?

第四,顺风车是低频需求粘性不足。嘀嗒顺风车业务人均每年只有2.4单,用户使用频次低,粘性自然就低。另外,嘀嗒只是提供撮合顺风车服务的交易平台,其本身并不提供实体服务,用户使用嘀嗒与使用滴滴或者哈啰的顺风车服务没有本质差别,最终拼的是用户习惯使用哪家公司的产品,或者更喜欢哪个品牌。

第五,顺风车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去年底交通运输部强调,驾驶员所从事顺风车行为必须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与搭乘人员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平台公司不能以顺风车名义提供非法网约车服务。此规定直接限制了顺风车企业的营收能力,所以即便嘀嗒2019年的市占率为66.5%,其利润只有1.72亿元。

顺风车只能作为嘀嗒的早期切入点,不能作为未来立足点。嘀嗒出行自身也意识到了顺风车业务的潜在隐患,所以在其招股书中反复的强调看好出未来租车业务的发展。招股书显示,嘀嗒在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搭乘网约订单1.1亿份,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

另外,嘀嗒出行于2018年8月,推出面向出租车公司的凤凰出租车云平台,这是一款用于改善出租车公司管理、优化运营效率的云端管理软件,截至2020年9月28日,该平台已为55个城市中的近700家出租车公司提供服务。

嘀嗒出行已在努力尝试两条腿走路,如果顺风车市场不发生激烈竞争的话,仍可以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毕竟现在几乎全部收入都来自顺风车。同时,嘀嗒上市后必然会加大在出租车市场方面的投入,尤其是与出租车公司的B端合作来建立竞争壁垒,为未来留下后路。

滴滴有耐心,阿里不死心,美团有野心,出行之争还未到终局

反过来看,顺风车是一个既没有入口流量价值,日均订单量也不多,利润能力又弱,还存在监管风险的细分出行服务,其他互联网巨头对抢占顺风车市场的兴趣并不大,他们更在意的是专车、快车类的网约车市场。

对滴滴而言,最难的时刻已经熬过来了,顺风车业务不能决定其生死,市场份额也不重要,未来有实力重新夺回来,眼下放慢顺风车市场速度,全力优化安全服务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滴滴可以承受失去一部分顺风车的市场份额,但无法承担再出现一次安全事故。

阿里当初迫于无奈同意快的与滴滴合并,但其对出行市场并没有死心,现在有亲儿子高德和干儿子哈啰两条线在尝试网约车服务,其中高德主要做聚合打车,想利用地图产品成为出行入口,而哈啰出行不仅也在做聚合打车,同时已经在向顺风车市场渗透。

美团也在多次尝试网约车业务,目前也采用了聚合打车方式在试探市场,此前还曾传出美团要并购滴滴的消息。近期美团正忙于社区团购、买菜等业务,主要精力没放到出行市场。以美团的技术和流量优势,具备拓展顺风车业务的能力,主要还看其想与不想。

下一阶段的出行市场竞争,只会发生在滴滴、阿里和美团这三大巨头之间,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很容易被卷入其中。目前来看,滴滴自己在做顺风车业务,而阿里选择的哈啰也在做顺风车,若是嘀嗒能抱上美团的大腿可以减轻不少竞争压力,不过美团一向以自营竞争为主,未必会看得上嘀嗒出行。

现在是嘀嗒出行上市的最佳时机,作为共享出行第一股,身前没有直观的上市参照公司,让嘀嗒出行保留一定的想象空间,而且营收数据与市场份额也都还不错,尽快上市后的市值会给投资方积极的市场回报。如果再晚的话,被卷入到巨头的竞争,嘀嗒出行很难独善其身,到那时的数据就未必会像现在这么好看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