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笑博客

老笑

公告

QQ642575285

微信zhouxiangycgm

统计

今日访问:1672

总访问量:21124948

深度剖析:阿里成为“国家企业”够格吗?

2015年01月06日

评论数(0)

  “国家企业”大概是个新词,既无明确的定义,亦无具体的指标。不过既具“国家”之名,想必要能代表国家的形象,体现国家的精神,展现国家的实力。从这种意义上来看,阿里显然还不够格做“国家企业”。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阿里是一家优秀甚至卓越的企业,它规模超大,盈利能力超强,市值超高,名头超响。有人说它与大多数企业不在同一个维度,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电商的开创者,也是新消费变革的推动者。在其成名之前,信息经济基本还停留在概念上,属“叫好不叫座”型,说它开一代风气之先也不为过。

 

  不过,与奔驰精良的品质、精湛的工艺相比,阿里显然不够专注,有些粗糙;与苹果、谷歌相比,阿里的开放创新及技术能力也明显不足;与庞杂到几乎无所不包的韩国三星相比,倒的确有几分相似。

  鉴于阿里的硬伤太过明显,争议性太大,至少在现阶段,它还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国家企业”。

 

  首先是售假问题严重。

  淘宝、天猫等平台售假非常严重,几乎到了肆虐的程度。尽管马云在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对“淘宝假货多”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但从随后央视曝光、工商总局查处、质检总局的突击检查来看,淘宝、天猫售假是不争的事实。而据《新京报》报道,“双12”淘宝爆款羽绒服半数为伪劣产品。

 

  阿里随即高调打假,但被视作一种危机公关行为。因为它更多的是在晒“成绩单”,这无疑引起人们的反感。关于假货,马云有个著名的“麻子论”,说线下的1万颗“麻子”长在1万张脸上,而淘宝是1万“麻子”长在一张脸上,其委屈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超大型零售平台的所有者,阿里对卖家售假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确保平台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它应尽的职责,而不是什么额外的社会贡献。且阿里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上市公司、明星企业,在经营品质上应为全国同行作出表率,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与线下的乡镇市场、街边小店比滥。显然,在售假的问题上,阿里还缺少一种敬畏之心,还欠公众一句诚恳的道歉。

 

  其次是诚信氛围不足。

  除了售假之外,淘宝、天猫的价格欺诈现象也屡禁不绝,提价打折、以旧充新、有价无货的现象突出,过度营销、恶性炒作也屡见不鲜,“史上最低”、“全网最低”、“销量第一”等国家明令禁止的不实宣传依然甚嚣尘上。去年“双11”前夕,国家工商总局就对包括阿里主要负责人在内的电商企业进行约谈,叫停“折扣价”。

 

  “刷单”是阿里诚信经营氛围不足的另一个“重灾区”,据称已到了“无卖家不刷单”的程度。阿里虽多有整肃,但成效寥寥。因为流量日贵,不刷单就进不了搜索的前几页,就会淹没在海量的卖家之中。据媒体报道,去年“双11”,天猫部分品类的刷单几乎占到了销量的5成。大面积的刷单既误导了消费者,也使阿里大数据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三是卖家盈利面太低。

  据称,淘宝800万卖家之中,盈利的不足30万之数;天猫6万商家,保本的不到10%。这个结果,显然与马云极力鼓吹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有媒体报道,2014年“双11”,天猫1%的商家占据了90%的交易额,这说明,淘宝、天猫的经营模式确实存在严重的缺陷,阿里转型的迫切性或不亚于实体零售企业。

 

  阿里之所以能创造“双11”570亿的神话,完全得益于中国海量的消费群体支撑,而其能斩获“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建立在卖家大面积的亏损基础之上。有消息称,2014年底,天猫关店12589家,约占店家总数的9%,比上年增长约1倍。亿邦动力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成淘宝卖家有意向其它电商平台转移。马云近日接受央视财经《中国财经报道》节目访问时表示“阿里现在很危险”也绝非虚言。不过,老笑以为,这危险来自阿里平台的缺陷,而非“既得利益者很强悍”。

 

  最后,阿里的贡献远不如它宣扬的那么大。

  不错,阿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推动了消费变革,但很难说它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安置了多少就业,降低了多少流通成本费用。阿里利润率高达45%,堪称赚钱机器,但那不过是财富分配方式的转移而已,它冲击了实体零售,把原来在实体店的消费转移到了线上;它安置了海量的卖家,但鉴于淘宝、天猫商家如此之低盈利面,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依靠阿里谋生?它看似革掉了传统渠道的命,直接连接了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但现状却是,在天猫上以3倍的出厂价卖出的商品也不见得能保本,因为硬成本就占到3/4,这还不算流量的费用。显然,在天猫的经营成本已经超出了线下实体店,这或许也是假货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如能赚钱谁肯冒被下架封店的风险?

 

  阿里今天的强大,更多地得益于它先入为主、规模超大,得益于我国庞大的消费人群,也得益于我国实体零售经营能力的缺失。但在互联网领域,阿里本身的影响力、感召力显然与它的规模体量不相适应;在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上,它也没有超出其他企业太远。所以,尽管阿里的交易额、利润额远超亚马逊,但人们往往没有把它们看作等量齐观的对手。

 

  老笑感觉,从切断微信链接、抢注“双11”商标来看,阿里亦成“既得利益者”,有渐趋保守之势。马云说,“阿里要活102年横跨3个世纪”,这当然是雄心壮志,值得钦佩,但如果阿里是国家企业,87年之后,中国的“国家企业”就死了么?因此,所谓的“国家企业”,不过是阿里的一种宣传,或者说是一种追求、一种梦想,马云不是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话吗?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 老笑/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