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6日
评论数(0)在2013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雷军说:“请全国人民作证,5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这话说的,瞧不起谁呢?董明珠当即表示:“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1亿,我跟你赌10亿!”果然巾帼不让须眉,“铁娘子”不是盖的。
今年全国“两会”上,同为广东全国人大代表的董雷再聚首,董明珠说“格力从黄埔军校成长为西点军校,我100%能赢”,雷军言简意赅“5年后见分晓” !
果然针锋相对。看来,这场豪赌将进行到底。可惜马云、王健林那么大俩土豪,赌注只有董雷的1/10,还不能坚持到底,岂不羞愧?
小米模式
这场赌博,事实上是由雷军挑起的,年销316亿的小米为何敢挑战几乎4倍于自己的格力帝国?因为小米有“模式自信”。
雷军说:“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小米模式”是什么?雷军说:“第一,它跟用户群最贴近,极其强调用户体验和口碑。第二,因为它是轻模式,所以它的成长速度快。第三,我们有2500人的服务团队,1300人的7乘24小时的呼叫服务。”
关于“小米模式”,老笑的理解,大致是:借鉴网游免费进入、装备收费的理念,通过低价高配的产品吸引客户,通过建立社区形成粉丝团,在此基础上进行内测、预售,通过MIUI系统将米粉联在一起,形成生态体系,卖配件、软件等等,不仅卖电表,还收电费,并在形成生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至更多领域。
老笑觉得,“小米模式”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将“F码预售”、“饥饿营销”玩得出神入化,几十万部手机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去年双11单日销售5.5亿,的确非同小可,驾驭屌丝的功夫,无人能出其右。
小米的互联网思想
“小米模式”的背后,大概就是雷军所谓的“互联网思想”。
关于互联网思想,雷军有两次公开的解释,一次是“互联网最核心的思想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另一次在最近的“两会”期间,雷说“互联网思想就是群众路线”。
思想什么的就像战略,都是无法验证的东西。即使如此,小米也没能很好地遵守雷的“互联网思想”。
先说“专注”。雷军对“专注”的解释是,“专注核心就是讲少,就是多。在今天喧嚣社会里面少就是多,当你少做一点事情的时候,当你专注做事情做好的时候就是多。”虽然雷军将“专注”列为互联网思想的第一个关键词,但随着小米产品涵盖了手机、电视、盒子、路由器、支付,据传还要进入平板、手环、游戏,已经离“专注”越来越远。我就纳了闷,小米手机搞了几年尚且产能不足,扩展到这么多领域,小米有那多强的研发能力吗?
再说“极致”。雷军说“什么叫极致,把别人逼疯,把自己逼死,总之就要做最好的产品” 。小米其他的产品不熟悉,不敢妄言极不极致,单就米3而言,我感觉离极致还有不小的距离。网贴《小米的九项严重缺陷 直穿米粉们的心》,老笑没有验证过,不加引用,但频繁死机却是不争的事实。它的确冲击了很多手机同行,但它既没有逼死自己,也不见有同行被它逼疯。
关于“口碑”。雷军说“今天互联网最核心是口碑,不仅是好的产品有口碑,最重要是超出用户预期,就是比用户想象的还要好,才能真正有口碑” 。年初爆发的小米“芯片门”事件,应该算是一起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料小米竟以“不够严谨”一笑带过,网上也未掀起大的波澜,中国消费者之宽容令人起敬。但这事的“口碑”实在不怎么光彩,不知雷布斯怎么看?
在跟董明珠打赌时,雷军说小米不做广告。这也不是事实,CCTV马年春晚,小米就上了个1分钟的视频广告,全国人民都知道。此前,小米也做过无数次广告,只不过它的广告更多的是以软文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
“快”。雷军在演讲中的解释是“速度要快”,是新品推出速度还是服务反应快?或者二者都得快?如果平板、手环很快上市, 3S、米4不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小米推出新品的能力实在够快。服务的反应也很快,头天买的小米,第二天就能送到,服务投诉反应也很快。不过其他手机企业的反应速度也不慢。
七个字的互联网思想箴言,小米只做到了一个“快”字,如果不是以“少”为“多”,那真是做得不怎么够。
至于“互联网思想就是走群众路线”,这个跟政治结合得很紧密,雷军也能自圆其说,老笑想问的是,如果用户是人民群众,那小米是什么?领导干部?人民公仆?
小米为什么成功?
小米的确非常神奇,进步神速,不服不行。它的成功,老笑归结为以下三点,当然个人之见,未必正确。
其一,高性价比。
套用一句冯巩的台词,“在同配置手机中,小米价格最便宜;在同等价格的手机中,小米配置最高”。在苹果、三星相同性能的手机动辄4000-5000元,号称“最快的小米手机”M3只要1999,几乎只有前者的一半,自然有极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对一众收入不高的屌丝尤其是流水线上的农民工兄弟,受到追捧自在情理之中。小米以此切入手机市场,其实就是“一个便宜3个爱”商业基础原理的应用。至少,老笑买小米3,就是冲着它便宜。
第二,饥饿营销。
兵法上叫做“欲擒故纵”,将欲擒之,必先纵之,通俗地讲就是“猪养肥了再宰”。先定个叫好又叫座的惊喜价,把顾客吸引过来,通过每周卖一次、每次限量若干台,人为制造供不应求假象,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抢购。这一招小米运用得炉火纯青,令人望尘莫及。
第三,小米生态。
通过MIUI系统、小米商店、米聊构建小米生态体系,将卖手机变成生意的开始,而非结束,通过售卖配件、软件等增值服务,获得持续的盈利,再把硬件让利的钱给赚回来,通俗地讲就是便宜卖电表,持续收电费。
正是凭借这3点,(当然还有别的,例如擅长用新媒、善于讲故事,从不缺少话题等。)小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发展成估值逾百亿美金的公司。
小米模式是可持续的吗?
互联网,或者说是互联网思维的确威力无穷,可以创造飞一般的成长速度,可以像吹气球一样地壮大一家企业,阿里创立十几年营收过万亿,京东几年间年销逾千亿,小米变戏法似的4年做到了300多亿,余额宝8个月吸金4000亿,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变得更加短暂,博客火过不久,就被微博取代,新浪微博昨天还大红大紫,但在微信面前已掩饰不住颓势,BBS也曾红极一时,现在已成昨日黄花,就连电商界的泰山北斗淘宝天猫,在移动电商时代,在腾讯入股京东的今天,也感到了危机四伏,甚至有人预言阿里城池告急,大厦将倾。又有谁敢说,小米模式会永远风光下去?
首先,如果不能持续地推出好产品、优体验,互联网思想不总会钟情某家企业。
小米手机从技术上来讲,可能没有任何特别突出的优势,它的外观、功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可以找到替代品。从技术层面来讲,小米可能还处在追赶的阶段,频繁死机的问题,到小米3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今,小米的产品线延伸至电视、盒子、路由器、支付等,3S、米4、平板、手环听说也快上市了。如不加强研发力量,专心专注,恐有贪多嚼不乱之嫌。
另外,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你的产品足够好,确实有助于维持产品的市场热度,比如乔布斯时期的苹果;但如果产品没有那么大的魅力,等待就是对用户体验的折磨。很多人买不到小米手机,电视买的地方更少,网上已经骂声一片。小米的解释是产能不足,老笑觉得恐难自圆自说:一,小米只管设计不管生产,既然雷军说最好的工厂都是它的,何不多找几家代工提高产能?二,你的手机产能尚不足,又将产品线拉得那么长,你这是要饿死你的客户吗?
其次,高性价比、饥饿营销、手机生态不是小米的专利。
这些都是比较优势而非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得屌丝者得天下”不假,但屌丝也是可以争取抢夺的,一旦手机竞争对手推出性能、配置更高而价格更低的产品,小米拿什么留住米粉?事实上,不少手机品牌正在这么干。
最后,如不能有持续的模式创新,小米奇迹恐难延续。
老笑感觉,小米模式脱胎于史玉柱网游思想,各种搞法一脉相承。史系商业大拿,鬼点子甚多,是一个传奇人物。但回顾史的创业经历,从最初的汉卡到后来的脑黄金、脑白金、黄金搭档,再到目前的网游,基本上是干一票走路,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搞法,这种搞法,模式创新是关键,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抓住消费者。一旦“小米模式”为其他竞争对手所掌握,或者公众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小米的高增长必须来自新的模式创新。
小米能赢得“米格十亿”之赌吗?
格力与小米,一个是家庭耐用品,一个是时尚快消品,一个是空调之王,一个是数码新星,一个是线下帝国,一个是互联网明星,二者之间的赌约更像关公战秦琼、张飞斗岳飞。不过,二者既然比的是5年以后的营业额,还是有一定的可比性。
格力是我国少有的优秀国有企业,也是全球空调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拥有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美誉度第一等桂冠,握有强大的渠道及终端优势,掌握了空调制造的“核心科技”,其光伏板发电技术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一旦转化为产品,将对行业产业颠覆式影响。
尽管空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但鉴于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庞大、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空调市场潜力巨大,加之格力空调国际化进程早已启动,国际市场空间也非常广阔,未来5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非常可能的。
去年,格力电器营收1200亿,增长19.9%。对线下实体企业来说,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增幅,以格力的实力和条件,也有能力继续保持这样的增幅。我们假定未来5年格力不会出现大的决策失误,仍延续这样的增幅,5年之后的2018年,它的营收应为2973.56亿,也就是说小米5年之后的营业额必须超过3000亿,才有可能赢得“米格十亿”之赌。
小米能赢吗?有可能,但也未必。
这可能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小米模式”依然有效,或者现有模式失效后,小米能推出新的高效模式。
去年,小米营收增幅150%,如照此比例,5年后它的销售将超过3万亿,就连雷军也不认为这是可能的。“两会”期间,雷军说,小米明年营收过1000亿机率高,而按照150%的增幅,它2015年的销售应为1975亿。
第二,小米的国际化进程顺利。
无论是手机、电视、平台、支付还是其他产品,小米都会受到同行阻击,在基数很低的时候,高增长是可能的,但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同行的主要对手,受到围攻、夹击势在必然,小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要做到年销3000亿的规模,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据老笑了解,很多国家不像中国人这样看重品牌,而是注重性价比,这一点小米占有优势,听说目前在台湾、新加坡卖的也不错。但按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小米在专利技术上必须过得硬,能够应付各种专利技术诉讼。国外特别是欧美市场不允许山寨,三星在美国就被罚得几乎倾家荡产。
第三,格力5年内不会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光伏板发电技术不要功能转化,否则,“不要电费”甚至可以发电的空调必将引发空调业革命,爆发式增长在所难免。
老笑觉得,格力的利润率达到9%,降价的空间很大,性价比可以大幅提高。格力有很多节能产品,但价格太高,如果节省的电费少于购机多支出的费用,技术再好,消费者也不会选择。另外,格力庞大的物流、渠道、终端等线下优势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仅做空调,实在浪费。
在专注上,小米应向格力学习,但在产品的性价比上,小米是格力的榜样。格力一旦降价,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米格之赌,现在看来没有谁将必胜,最终结果取决双方的努力。正如雷军在内部的一个讲话中说的,“我们是推动变革的先锋,但先锋能否成为行业真正的领导者,取决于我们今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