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评论数(0)2012年临近年底,王健林、马云1亿的赌局家喻户晓,并被津津乐道于10年后谁会掏出这1亿。两人前者在实体经济领域开疆破土,后者在虚拟世界纵横捭阖,似乎站在对立的两面,甚至不惜下注1亿来引起众人的关注。然而,仔细品味他们的言论,却会发现两人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王健林说“马云先生很厉害,但我不认为电商出来,传统零售渠道就一定会死。”马云说“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业。今天电子商务不是想取代谁,不是想消灭谁,而是想建设更加新颖的、透明的、开放、公正、公平的商业环境。”双方都肯定了电商的发展趋势、未来潜力,以及传统零售的不可替代性,只是程度上略有不同而已。
商品价值加上服务价值形成最终售价,终端客户基于最终售价将商品及服务买来消费,简单地看,这就是零售的本质。因此,线上线下一体化以及线上线下谁将取代谁的讨论,如果基于上述本质去衡量,我们发现都是伪命题。因为大家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只是销售方法和客户接触点不同。
正如短信、微信逐步压缩了书信的份额一样,对普通大众而言,在达到相同目标的前提下,哪个更快、哪个更方便,大众便会选择哪个,但书信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必须明白,广大客户要的是方便快速地将信息从A点传到B点,而不是要具体的哪个工具。也恰如美国人常挂嘴边说的“客户要的是墙上那个孔,而不是电钻”。
线上零售将线下零售面对面的交易通过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快更便捷的服务,但也不是万能的。对用户而言也就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
因此,当我们理解线上线下是一码事,并且融合仅仅是时间问题时,我们便可从最核心的零售之道做起,看看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便是规律。我们归纳为“4DAO”——努力遵照让顾客更好更快更方便地“知道-找到-买到-得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来规划、指导和构建零售核心工作,便是依道而行。下面的探讨,没有答案只有发问,以唤起读者的思考。
(一) 第一DAO:知道
新店开张如何告知消费者?新品信息、促销信息、会员活动等任何需要顾客知道的信息如何确保第一时间让顾客知道?
当我们分析出某个具体顾客的消费习惯、频率及预测,我们如何将这些信息变成可以牵引销售的信息,让顾客知道?
邮报(印刷、电子)、销售目录、短信、微博、微信、APP可以帮你做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成本更低、时效性更高的途径?
(二) 第二DAO:找到
客户收到了您发送的信息,但找不到您的门店怎么办?找到了门店但找不到想要的商品怎么办?
顾客买了A商品,如何及时推荐购买B产品,并让顾客尽快找到这个产品?
上面问题线上零售会碰到吗?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圈子、好友喜好的商品,您的顾客是不是可能也会喜欢呢?
(三) 第三DAO:买到
日前京东独家发布了一款百度电视棒,很多用户收到了推荐邮件(知道了),点击到线上商城的上面页面(找到了),但缺货——没买到,而且持续了很多天。让顾客知道了,让顾客找到了,但却买不到。顾客是什么感受呢?
如何预测销售需求,尽力做到不缺货不断货?而又如何持续优化供应链和仓储配送能力呢?
(四) 第四DAO:得到
一般的,线下零售商很少考虑这个问题——顾客来店消费,付款拿货走人,肯定得的到啊。但当我们加载一个线上竞争对手的因素时,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去考虑了。
我们前面分析过,顾客想要某种特定商品或服务时,谁提供的便宜、快速、方便,就更倾向于选谁。因此,谁可以在顾客容忍时限内,既便宜又方便又完好地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谁便获得了这一单,与线上线下无关。
这里要关注的是“顾客容忍时限内”。同时,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国内几大电商所构建的快递宅配体系,可以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而常温自提柜和低温自提柜的逐步拓展将“得到”拉升到了进一步便捷的境地。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根本,是服务的本地化疾速化。这个趋势,我们该如何应对、顺应乃至创造呢?
讲到这里,我们通过提问,抛砖引玉地唤起各位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上面没有明显区分线上零售商还是线下零售商该用哪些方法和技术,因为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空间,售卖着绝大多数品项相同的商品与服务,谁更早悟出这个“道”,谁更快遵循这个“道”,谁便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