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鼎,助您成就梦想!

农产品安全流通的若干思考(上)

2012年01月19日

评论数(0)

为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流通行业发展,商务部、财政部决定自2010年起,率先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大连、青岛、成都、昆明、无锡等十个城市试点实行肉菜可追溯体系建设。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Food Traceability System),其定义是指食品与相关信息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每一阶段中,都可以向上游或下游追溯(trace)与追踪(track)查询,将“可追踪”与“可回溯”之概念,建构于食品卫生安全体系中成为一种管理制度,也称之为“食品履历”制度。我国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文件中首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蔬菜作为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主要农产品,涉及千家万户居民日常消费,目前全国85%、无锡市95%蔬菜流通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一流通枢纽流转,如何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完善有效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显得十分重要。

一、蔬菜流通引入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

食用蔬菜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蔬菜是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列“菜篮子”之首;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中,蔬菜安全居于前列。我国1995年就颁布实施《食品卫生法》,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2009年通过《食品安全法》,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是实施食品追溯制度的法律依据。国务院国办发(2010)17号通知把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列为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十一件大事之一。而已经启动并加紧实施中的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各个流通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链条。

重拾消费者信心――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基础薄弱,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近年来蔬菜安全事故就有“毒” 生姜、“毒”豇豆、“毒”韭菜、“毒”蘑菇等。我国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剧毒农药、除草剂仍被违法使用,硫磺熏蒸、漂白粉漂白等不当保鲜方法仍有市场,座果灵/增瓜灵等含致癌物的激素还被当增产经验推广,国际上已禁用的个别农药尚未进入检测目录。建设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就是要依循蔬菜产业链,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保障网,保护消费者利益。

维护农民正当权益――由于缺乏跟踪追溯制度,追究蔬菜安全事故责任往往伤及无辜。海南“毒”豇豆超标样本来自海南陵水县英州镇和三亚市崖城镇,但无法区分是哪一户,武汉对海南豇豆发出禁令,全国仿效,销地市场拒收,收购商赔本停收,大量海南豇豆枯在架上。农民希望发现了问题能“枪挑一个”,不要“棍打一片”。

维护我市国际声誉――加入“世贸”后,我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已带来数量不小的外籍住民,涉外会议、涉外赛事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海外游客数逐年增加,出口农产品更需要面向国际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体现现代文明,是我市国际化战略不可缺少的部分。

推动流通部门升级转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础上,必然要求健全供应链、推进包装化、标准化流通,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换言之,要求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这是流通部门尤其是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极好机遇。

二、国内成功案例

我国关于农产品溯源体系的探索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的探索。2004年2月起,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30家蔬菜园艺场建立了“电子档案”,安装查询平台的超市大卖场已接近50家。2004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从2005年开始,全国所有龙头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原料可溯源制度。2005年9月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国家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山东燎原试点,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溯源平台。从技术方案角度看,较成功的还有:

深圳家乐福“条码蔬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条码蔬菜”在家乐福深圳的7家门店全面上市,深圳市有关部门从2006年开始着手引进全球通行的欧盟EAN条码管理制度。EAN条码背后的信息库详细记录了产品名称、种植企业名称、认证信息、产地或加工地、药物使用、检疫检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向市民开放。这些条码就像蔬菜的“身份证”一样,消费者可以凭条码在深圳市农检站网页上查询有关信息,政府监督部门则可以利用掌上电脑在市场上随时抽检产品。另外,一旦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通过这标识就可进行追溯,迅速召回相关产品,追查产生质量问题的成因并追究责任。

北京奥运RFID电子标签。在2007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奥运果蔬食品用上了新的身份证。它能通过响应的后台信息系统,动态收集和分析奥运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环节中的因素,完成食品从源头到最终的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奥运村的每一棵蔬菜上都贴着一张标签,这是每一棵蔬菜的电子身份证,它记录了每一棵蔬菜的出生地及生产加工环节等相关信息。对奥运食品进行全程跟踪监控。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刷卡就餐时,能通过他的胸卡识读设备读取出吃了哪些食品、食品来自哪里,包括所选菜谱、食品原料、该食品的配送中心、生产加工企业乃至最终的源头农田种植养殖信息。届时从餐桌到农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迅速查到,并且能够通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

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世博食品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点对点的可控和追溯,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运用的是RFID芯片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将企业的生产价格、运输和政府的监督管理连接起来。此次世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运用,主要是针对散装的农产品,产品贴上一个很薄的电子标签,扫描一下就可以调出所有信息。世博有150个中心厨房,供应商3000多家,产品品种3万多种,每天的车次150—160次,农产品几乎都是散装的产品,进入园区后进行扫描,“读出”标签的内容,与网络上产品的信息进行比对,完全符合的话,才会让其通过入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海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