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7日
评论数(1)欧债危机还在延续,中国经济增幅减缓。
温总理5月底在武汉调研时提出了“稳增长”的要求,随后各地政府相继借势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提振经济方案,天文数字般的投资预算令人恐怖。然而,经济复苏并不急政府官员之所急,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咋地仍然咋地----股市仍很不给力地在2200点左右徘徊了很久,险些失守 2100点大关,7月份的GDP不温不火地与上月相当为7.8%,倒是CPI挺识趣只有1.8%的增长,创下30个月的涨幅新低,PPI下降同比为2.9%,挺可怕的下降幅度。
这一系列现象说明我们仍然需要过一段紧日子,我们需要继续沿着总理指给我们的方向奋勇前进。以前的早餐是煎饼果子夹鸡蛋夹火腿,现在起不能夹火腿了。
许多企业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未能幸免于难,东南部沿海省份一些打工者开始撤退返乡,制造业尤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零售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大多数的零售企业2012年的销售和利润同比都有不小的下降。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2 年7 月份全国50 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5.98%,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16.68 个百分点,比6月回落10.94 个百分点,创年内除2 月份以来的最低月度增速。
零售行业的人力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成本之一。当企业利润未能达到预期时,很多企业最擅长也是最无奈的方法,就是削减人力成本,这是最直接最简单也是见效的控制成本的方法。私有企业一贯用人比较扎实,现在更是能省就省,一个人顶三个人用,如果你不满意,企业会敲锣打鼓唱着歌欢送你另谋高就。连平时让大家仰慕的一些外资零售商,此时也撕下了平时所标榜的民主、人权的外衣,毫不客气地抡起裁员的屠刀----和钱比起来,人权算啥啥?
总之,为控制人工成本,各零售企业谈不上绞尽脑汁,也算得上煞费苦心。当然,被裁的是不幸的,剩下的人就要被企业充分地利用起来,用积极的的话叫“让每位员工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下面,简单盘点一下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控制方法,不玩那些什么“人工成本利用率”,“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虚无缥缈的理论,直接盘点一下零售企业如何更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将企业的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以下方法只是罗列一下零售企业常用的人力成本控制方法,不代表本人观点,也绝非最佳方案.切记.
1. 用工方式
从上班时间的长短,从劳动者的隶属关系,从支付薪酬的方式等方面来看,一般用工方式包括:
正式工------给员工买各种保险并签有较长时间或无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
小时工------按小时付薪的,每天根据销售或其它需要填补零碎时间来上岗的员工。
临时工------应对节假日销售高峰,临时聘请来只上一段时期班次的员工。
实习生------提供就业前的锻炼机会,只需付较低薪水的各类毕业生。
退休返聘-----退休后又以较低工资聘请的员工。
储备干部------有发展潜力的,但当前又没有合适职位的,企业不用付高职位薪水但想留下的员工。
外聘顾问----推行某些重要项目时,但不需要长期使用的人员。
第三方员工(外包业务)-----用来完成某些不是企业核心业务的人员。
提前内退工------早点退休,企业少给其发工资的员工。
停薪留职工------也许企业在未来还能用得着的,先放假回家呆着但企业暂不用付薪的员工。
无薪长假工------享受公司长假“福利”,但企业不用付薪的员工。
......
以上定义仅凭本人理解,没有查阅正式文献资料,定义不够严谨是肯定的,受到批评也是一定的。
2. 常用的排班方法
直落班-----对员工排班为一个对时(如早八点至晚八点),但通过补休的方法,员工总工时数仍符合劳动法的排班方法,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常用的排班方法。
两头班(早晚班)----根据销售高峰,让员工每天分几个时间段来上班的方式。
夜班----错开多人同一时间在岗的一种模式,做到人力、设备、空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岗多人-----在一个岗位安排多位员工,是繁忙的岗位采用的常见排班方法。
一人多岗(多岗合并)------由一名员工负责多个岗位,是小店或不繁忙的商场使用的排班方法。
共享服务岗(岗位集约)------由某一家商场或某一部门为更多的商场或部门提供服务,以达到节约其它商场或部门员工数量的排班方法。
交叉上岗------正常工作在自己的岗位,当其它岗位临时需要人员时能够及时替补的排班方式。
高管兼管岗------职位高,但同时又兼职于下一级别某部门负责人的用工方法。
拾遗补缺岗------机动岗位,哪里有事就去哪儿上班,如督查岗。
......
3. 用工理念
用工理念非常重要,否则不但会造成人力浪费,而用会带来员工满意度下降,服务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客流下降和销售下降的被动境地。
平时的一些零碎时间由小时工见缝插针补空缺。
繁忙季节由增加临时工上岗。
多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省企业人力成本,也可择优录取表现优秀的学习为企业员工。
多使用技术,替代人工。
减少员工流失率,节省企业招聘成本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
流程简化,节省人工,达到最优人工投资回报率。
精减架构,合并岗位,明确职责,减少职责不清推萎扯皮现象。
交叉培训,让员工一岗多能。
引进联营厂商,减少本企业员工。
加强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很多时候不是人手多,而是员工效率低,从而导致员工数量增加。
将每项工作量化为具体的小时数,按总的小时数来确定需要使用的员工数量。
分析员工每日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精减花费时间长但没有效果的工作。
员工持股计划,减少当前的薪酬付出。
识别核心员工和重要岗位,薪酬合理偏移,留住关键员工。
末位淘汰法。
竞争上岗法。
绩效考核法。
......
4. 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
人工成本是动态的、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要求某一商场员工达到某一“合理”数量,而应该结合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人工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否合理。
人工成本占可控成本的比例是否合理。
和同行业相比员工数量是否合理。
根据人均销售商品的数量(个数)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人均带来的利润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来客数量判断员工平均服务的顾客数来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客单价判断来客的重要程度来决定使用员工的数量,提供普通服务还是个性化服务。
根据商场的结构或面积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商场的部门数的多少或楼层数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收货数量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根据商场的SKU数量判断员工数量的合理性。
按照季节性和节假日销售预估,计划在不同时期的员工使用数量。
根据销售的高峰低谷合理安排正式工、小时工、临时工。
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将某些工作外包。
根据顾客的满意度的低分项目,决定员工数量。
......
太多啦,控制人工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永不过时,尤其是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零售企业,不管经济形势再好或再坏,追求利润最大化毕竟是企业的本质。节省人力成本的方法也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不同,随着老板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等等。
其实,企业用对人,用好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优价值,对人才的投资重要的是看价值,而不是看“价格”。很多企业尤其是人力资源部常走入的误区是:少招人,延缓招人,目的是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但他们没有想到,招合适数量的人,适时招人,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的利润是靠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省出来的。如果靠省,那商场直接关门得了。
太复杂啦,想得头晕脑涨,作为非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实在不在行,请各位严厉批评指正,本人虚心学习。感谢。
也欢迎大家对如何控制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