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31日
评论数(1)1月25日,有媒体称,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和护肤品价格不降反涨。据财政部减税措施,自2012年1月1日起,对包括婴幼儿奶粉、护肤品等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
相关报道不无怀疑地责问:洋品牌“想涨就涨”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让利于民变成让利于商?又进一步感慨:“对刚刚在去年12月‘提前’上调过一轮价格的进口奶粉,关税下调后其价格并无变化。而几乎每年都会上调价格的高端护肤品牌,为了保持‘身段’,更是不为关税所动,多个知名护肤品牌先后涨价,提价幅度最高超过10%。”
说实话,这些报道是有失公允的,至少太心急了。我们先来算笔账,样本以一份美国进口的到岸价100元的奶粉为例,以前完税价183.85元。关税:100元×10%=10元;消费税:(100+10)/(1-30%)×30%=47.14元;增值税:(100+10+47.14)×17%=26.71元;合计总完税价格:100+10+47.14+26.71=183.85元。
执行优惠税率之后,价格降幅5.1%,完税价174.49元。关税:100元×4.4%=4.4元;消费税:(100+4.4)/(1-30%)×30%=44.74元;增值税:(100+4.4+44.74)×17%=25.35元;合计总完税价格:100+4.4+44.74+25.35=174.49元。
消费者是公民,物价如虎时是弱势群体;进口供应商是企业公民,奉公守法、质量可靠时成本高昂。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世界知名品牌从无数同行中脱颖而出,他们现阶段的市场定价权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之一,第三方不能简单指责。更重要的是,以标本来看,政府财政作为“大家长”,目前适当让利企业公民,也像需要更多照顾个体、社会民生同样重要。
部分媒体不明就里或试图取悦大众,而罔顾现实。就此次国家结构性减税而言,在整体力度较小,施行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要求外资供应商马上降价,未免强人所难。国家财政有80万“正规军”,国、地税及海关等三套班子的全国公务人员达80万人,运转这个庞大机构的成本是世所罕见的,它才收那么高的税;一家优秀外资供应商的全球网络搭建、食品安全保障、品牌推广,也是有较高成本的。民众可能不够理解中国的税赋繁杂,都市类媒体却有必要说得更通俗、清楚。
减税作为国家政策,外资供应商作为企业,他们的对接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磨合适应的。比如目前在售产品是否为新关税后批次,企业2012年盈利指标是否上调,国家减税是否有继续深化空间,上下游产业的成本起伏情况?
有关媒体说洋奶粉是“不为所动”,进口化妆品是为“保持身段”,这是拟人化的妒忌,像人们有时对富人的偏见“他一定是如何如何才有那么多钱的……”不够严谨、负责。
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最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应该是“只买对的,不嫌贵的”。稍稍打听身边为人父母的城市白领,谁家的奶粉不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地进口?就为了放心!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便宜一点自然是最好的。我们真正该追问和期待的是:国货化妆品,尤其是奶粉,哪家能服众?没有!若非迫不得已,大家不愿意买国产奶粉,这个行业的声誉重建迫在眉睫却踌躇不前,这才是最贵和最该谴责、最该改善的。
去年除夕,我和若谷去小区楼下放烟花。遇见一老一少的邻居,他们在地上摊开一长串鞭炮,十几分钟后,来了个中年男人,是孩子的叔叔。大爷请那男人点火,中年男着黑大衣披风,弯腰颇不便,但仍然仪式般接过火源去点燃鞭炮。上电梯的时候,他摸摸孩子的头,问“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小孩恭敬回答,“叔,书上有,可是我忘了……”
次日,听大爷说,那黑衣男是他大哥的儿子,也就是小孩的堂叔,每年除夕都会来看他们。如我所料:他是家族近亲中“最厉害”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有能力、有地位或有钱,而让家族成员有惯性依赖与尊重。
除夕夜的一串鞭炮,都是要等他来放的。这是普通百姓家族里的信任。大家愿意相信洋奶粉,也有类似的讲究。
这个世界上的消费,大多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但背后还有一层规矩:最贵的东西往往是浪费、无效的东西,如廉价的三鹿奶粉,“贵”在人体伤害、民众恐慌等各种其他成本;而相对昂贵的可靠的外资奶粉,却是“便宜”的,因为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