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亮的带领下,去年其所在的门店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综合考评成绩在公司所有门店中位列前三。正当朱亮雄心壮志,计划今年再攀高峰的时候,忽然被公司调到了最困难的门店。该门店的位置和环境都不是很好,尽管朱亮和团队努力工作,倾尽所能,付出了很多,但依然遇到瓶颈,整体业绩不是很理想。
作为店长,朱亮知道自己首先要有信心,并不断激励团队,所以即使有一点点的进步,朱亮都会充分鼓励和表扬员工,给他们信心。但是,一次,两次,三次,重复地做了很多事情,效果依然不明显,进步依然寥寥。朱亮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们真的不够优秀,是不是我们真的做的不够好?
朱亮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尽管知道糟糕的客观环境制约了门店的发展,但一再的努力却看不到进步,朱亮有点迷茫了,甚至开始自问:在这个行业和这样的平台我是不是不够优秀,不适合在零售业?他萌生了离开和逃避的念头。
【分析】
朱亮的案例让我想起一个词:“卖场医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有过像朱亮一样的经历,先当过旗舰店的店长,后来也当过困难门店的店长。“卖场医生”就是我在困难门店工作时给自己的定位。
我觉得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很有现实意义。随着连锁业的快速扩张,超市网点开发越来越困难,成熟商圈的理想网点能开的早就开了。新开门店培育期延长,经营压力加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另方面,任何一个连锁企业都既有绩优店,也会有困难店。所以,有很多的店长和朱亮一样在“困难门店”里艰苦奋战!
被派到“困难门店”怎么办?我认为这固然是个难题,但“正确的心态 + 有效的方法 + 顽强的作风”就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正确的心态
从风光无限的绩优店到举步维艰的困难门店,朱亮的心理肯定会出现落差。派到困难门店的店长们,相信或多或少在思想上都会有波动。调整好三个心态对以后经营好门店至关重要!
1、把困难门店当作职业生涯的“磨刀石”。
我有这样的体会:在体育锻炼中,要想增加肌肉的绝对力量,就要以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来刺激肌肉。这样挑战极限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就是这种对肌肉的痛苦刺激,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困难的环境更能锻炼人!因此,被派到困难门店的店长们要把这段经历,当做是磨砺心志、锻炼能力、丰富阅历的“磨刀石”。
2、把困难门店当作诊断卖场经营的样本。
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媒体报道发现罕见病例,有医院愿意组织专家免费给病人治疗。我想,这一方面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医德高,另一方面,恐怕这些专家们也想好好研究难得的病体样本。
改善困难门店的经营,不会象治疗感冒那样简单,一定会有各种疑难杂症,否则就不会难倒像朱亮那样的店长(其实,朱亮的综合考评曾在公司位列前三,说明他还是有些能力的)。我想,既然到了困难店,何不把它当做诊断卖场经营的样本?当你把这个样本研究透了,你就多了诊治同类问题的经验,这将会是你的宝贵财富。
3、把改善的目标定具体、确实可行。
很多店长到了新的岗位都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但在困难门店,存在的问题往往很复杂,所做的工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所以,改善门店经营的目标不宜定得太高太大,一定要细化、要具体,要切实可行。否则,当效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会感到倍受挫折。豪情万丈的人往往更容易泄气。改善困难门店不是一日之功,还得从长计议,从确实可行的问题抓起,确保门店每天都有进步、都有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二、有效的方法
困难门店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销售不好会导致周转天数下降、费销比加大、商品品质降低、各种营销资源减少、士气低落、团队涣散……而这些因素又会进一步拖累销售。
改善困难门店经营要抓的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促销?环境?陈列?服务?很多店长都一味追求提升门店来客量,但在困难门店单靠加大促销力度是不够的。每次轰轰烈烈的促销,销售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活动一结束就回落,顾客只等着购买你的“惊爆价”商品,费用大幅增加、毛利也被“杀”得惨不忍睹。
我认为提升困难门店业绩要治标更要治本,加大促销是治标,调整商品结构才是治本。我一直坚信:“精选商品是挖掘利润的根本,调整结构是改善经营的关键”。销售业绩的好坏,根本问题出在商品结构上。商品结构不对顾客的胃口,怎么促销效果都不会好。
我在一个困难门店当店长时,就坚持不泄的狠抓商品结构调整,深入分析顾客需求,认真研究商品功能性、销售贡献度,在充分市调的基础上,调整卖场布局、坚持商品和渠道“淘汰”和“引进”两手抓、用商品“说话”、强化生鲜经营。从而达到整体提升销售业绩。经过一、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这家门店经营稳步提升。
三、顽强的作风
谁都知道困难门店的店长日子难熬,供应商不重视你、好资源落不到你的头上、业绩排名靠后,压力重重。工作做了一大堆,就是没效果。朱店长后来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甚至萌生了逃避的念头。打败他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被自己打败。
顽强的店长身上总是激情勃发,面对门店的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越是在困难的时侯,越能激发自己的斗志!激发自己的潜能!
这些道理,知易行难,希望能和全国的同行们共勉。
载于联商网《店长》杂志2010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