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7日
评论数(0)在Z时代人的认知里,光明乳业最出挑的产品不是牛奶,而是光明奶砖。
受制于生产运输距离以及冷链运输的成本,光明乳业的“低温战略”逐渐阻碍了其全国化的道路,财报显示,光明乳业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尤其在上海,营收贡献高达30%。
而“低温奶”往往对应着另一个标签:高端。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低温奶产品消费具有一定区域差异,消费主力主要集中在40-50岁的女性人群、高学历及高收入中,不同人群对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完全不同。
但随着品牌的层出不穷,价格的水涨船高,人们对实现“鲜奶自由”又远了一步:年初,雀巢首次推出低温奶产品“A2 β-酪蛋白鲜牛奶”,售价高达50元/650ml,另外还有唯品有机牛乳和娟珊牛乳、今日鲜奶铺等品牌虎视眈眈。
日前,光明乳业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其中显示光明乳业的净利出现39.11%的下滑至3.61亿元,为2019年来最低水平。
光明乳业的经营效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光明发布的最新业绩公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降39.11%;扣非后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61.08%。第四季度的扣非净利亏损达1.13亿元,创下10年以来最大单季度亏损额。
除此之外,光明的经营性现金流也有所减少,2021年还为20.58亿元的现金流在2022年仅剩6.67亿元,同比锐减67.59%。
针对此次成绩单,光明乳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受到口罩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将会努力提升业绩,并为2023年制定了详细的经营计划,然而当下原材料、物流、损耗成本接连上涨,光明能否“翻身”仍是个未知数。
最主要的原因,是光明收入占比最大的液态奶产品在2022年降幅最大,在整体乳业受到原料、物流、饲养养殖成本的影响下,光明的低温奶还面临着成本更高、高端奶消费降级等压力。
用奶成本上,光明的成本比伊利、蒙牛更高,为了应那句“得奶源者得天下”,光明转而在有限资源中进一步差异化竞争,大手笔收购奶源基地,但结果差强人意。
目前光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规模牧场25个,境内25个,境外1个,频繁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业绩增长,而是加重了成本负担。
2018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成本为139.93亿元,2021年便已上升至238.46亿元,尽管2022年有所回落,但仍处在高位。
为了止血,光明开始贱卖资产,以收购价72%的挂牌出让今日健康乳业有限公司30%的股权,这已经是光明投资亏损的第四家联营企业了。
建立自己的牧场和饲养体系或许是光明最优的选择,但万不可忽视的的一点,是这条路上还有一颗巨大的绊脚石。
从2008年至今,光明乳业已经换帅5次,“乳业女王”王佳芬离职后,推出“莫斯利安”的郭本恒接任,一度取得丰厚的营收,并帮助光明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品公司,营收规模连年翻番。
2015年,郭本恒因犯下难以启齿的错而落马,事件还牵扯部分内部员工,之后光明乳业的业绩增速一度见颓,之后上任的张崇建带着部分高管相继离职;濮韶华于接棒3年后离职。
最后留在任上的,是光明老将黄黎明。
14年间的频繁换帅导致企业战略前行方向摇摆不定,在本就受限的现金流情况下,管理层的战略和眼光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一个频繁换脑的人体,光是内部消化、适应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而在这个期间,蒙牛、伊利都在稳步上升,竞争对手的不断前行,光明却在内部消耗,这对于光明来说是最致命的。
更甚的是,光明的“低温奶龙头”宝座也要坐不稳了,其抢先布局的优势逐渐消退,伊利、蒙牛的的市占率还在进一步提升。
根据Euro monitor数据,2020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6.4%和21.6%,光明、君乐宝、三元市场份额分别为4.1%、3.1%和1.7%,市场呈现“两超多强”局面。
光明难以追赶第一,身后品牌来势汹汹,压力明显。
光明的上一个高光时刻还是2014年的莫斯利安,2009年莫斯利安上市后开创了国内常温酸奶的先河,5年时间市场份额飙升至11.9%。
爆款产品的持续加持让光明业绩得到快速提升,但爆款后的模仿者接踵而至,2014年蒙牛、伊利纷纷推出纯甄、安慕希两大常温酸奶产品。
而有了莫斯利安的先例,大众对常温酸奶的认知成本更低,伊利的安慕希仅仅1年时间零售销售额便同比增长460%,而莫斯利安逐渐风声渐弱。
蒙牛的“赛事营销”三年砸掉200亿,2021年伊利营销费126.1亿,超越中国联通、贵州茅台等知名企业,且同比上年增加14.6%,反观光明,2021年的广告宣传费仅为9.4亿元,不及蒙牛、伊利的零头。
从伊利安慕希在《奔跑吧,兄弟》铺天盖地的赞助商广告开始,安慕希迅速打开了知名度,蒙牛则是大力投资爆款综艺,从《超级女声》到《爸爸去哪儿》、《全民加速中》随处可见纯甄的身影。
相比之下,光明只有独家冠名的老牌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我们的歌》,等到光明“回过神”来后悔之际,已经为时已晚。
不过低调营销的光明并不是偶然,长期的低利润迫使光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诚然乳制品是哦快消行业的招牌,消费者转换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必须采用进攻性的广告策略才能维持一定的曝光度,通过“大单品”策略占领消费者心智才能稳住市占率。
目前,整体乳业从追求“量增”转为转求“价增”,冷链设施和消费水平的发展让乳业整体结构被重塑,赛道越来越细分化。
无论是区域乳企还是巨头又或是中小乳企,全部卷入了新乳业浪潮——高端的难题里。
低温奶仍然是乳业的主战场,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09年到2021年,低温奶市场规模从139亿元升至41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9.52%,近几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相比之下明显高出常温奶。
三元股份曾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常温奶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而冷链技术又逐渐趋于成熟,未来市场布局仍会向低温奶倾斜。
如果按照行业结构变化之前的状态,光明兴许能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2020年那一纸新版食品生产许可目录,直接堵死了光明的康庄大道。
监管总局在食品生产许可目录中新增“高温杀菌乳”,这对于伊利、蒙牛、一众乳企来说无疑是打击光明的最佳利器,高温杀菌乳同为低温奶,但其不仅颠覆了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就连销售门槛也被大大降低。
低温奶的范畴被扩大,光明这个低温奶巨头被迫与诸侯站上同一战场,无人智能奶站对“送奶入户”渠道造成冲击,“第二件一元”、“买一送一”的活动更是掀起价格战。
彼时哪家市场教育最成功,谁就是低温奶的最终赢家,光明的掉队有太多的变量,它没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也没有在高温杀菌乳出台后证明自己低温奶的不同。
今年经济复苏的情况下光明有望收获更好的业绩,在乳业市场,兴许带头人黄黎明会是那个最大变量。
参考:
净利下滑近四成、乳制品业务掉队 光明乳业寻光明——北京商报
净利降4成,业绩远未达标:光明乳业难破掉队危局——钛媒体
从第一到陪跑,光明乳业半只脚已经伸到了悬崖外——一味研究
不容有失的“鲜奶”之争,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都来了——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