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那些事

互联网那些事

公告

有态度 够深度

统计

今日访问:4675

总访问量:14180608

实地调查:苏宁员工公寓门事件乌龙了

2021年06月18日

评论数(0)

前两天的王思聪孙一宁事件还正热火,苏宁“卖公寓事件”便迅速窜上热搜,可以看到,网络上绝不缺乏舆论场,缺的正是源源不断的大瓜。

据MBA智库百科表示,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就像王思聪与孙一宁事件,在事件爆出后,舆论便迅速统一了对于事件的立场与导向,将其归类为可以造梗的花边新闻,而为何当事人要主动爆出此事,鲜有人深究。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就像曾经的呷哺呷哺“鸭血门”事件,苏泊尔的“质量门”事件,不过很庆幸最终的结果是好的,正确信息进入舆论场,帮助企业及时停止了因媒体片面引导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再转头看向此次苏宁“卖公寓事件”,事实真的如网络上所言吗?对于这样一家大企业而言,真的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出于关注和好奇,笔者联系到了苏宁易购内部人士进行了解,最终发现,真相与网传的差距似乎是有些大。

“传声筒”下的信息失真:

认知偏差引发的危机公关

对于此次事件,我们共发现了三处与目前传播的事实不符,或是有意或无意未提及的关键点。

首先是性质问题,对于网传的“员工宿舍”这一住房性质,苏宁易购内部人员王林(化名)向我们表示,“(房屋)并非宿舍,而是员工可以低价租的商品房。”

也许是员工的公寓租于公司,习惯了以“宿舍”称呼,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经意或是不经意,仅简单两字之别,整个事情的性质便立刻产生了变化。

既然是苏宁提供给员工的可以低价租住的商品房,那么员工与苏宁之间,同样也成为了租客与房东的关系。

房东想卖掉自己的房子无可厚非,对于如何安置租客的问题,王林表示,“因为(苏宁)房屋出售要搬家的41位租房员工可以搬到真正的员工宿舍(南京总部有约可供3000人居住的宿舍,且一直在正常使用),过渡到找到适租的新房源为止,(苏宁)还提供免费搬家”。

而对于外界热炒的“提前交了六个月房租”,王林表示,“(租金)也是全部按规定退的,这么大的企业怎么可能犯不退租金的低级错误呢?”

最后,是整件事情的规模问题。通过对正居住在事件相关楼盘的苏宁员工张磊(化名)询问,苏宁在此事件中仅卖出了41套房屋(实际正低价租给员工的商品房有800套),然而,这样重要的数据也并未被外界得知。

从此事件的性质、善后、规模三点问题出现的信息差可以看出,在网络的“传声筒”效应下,信息一步步失真,舆论场迅速形成统一意见。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对企业或是品牌造成恶劣影响,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略。

在商业社会,类似苏宁这样的误解其实经常发生。在零售界有一个“牛鞭效应”,它是指信息从终端向原始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逐级放大,进而造成认知偏差。

企业信息传递,或者说企业负面信息传递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牛鞭效应”,经过不同人有意无意地解读放大,制造和加剧信息失衡,进而发展成偏见,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场危机公关。

畅销书《乌合之众》讲道: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

可当本身掌握的信息其实是扭曲的,这种群体性的“正义”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会是一种伤害。就像本次事件,舆论整体向善,面对被曲解的房东损害租客利益事件,大家一边倒地支持受害方,却忽略了事情的真相到底为何。

这件原本无可厚非的事情被不断发酵,反映到最终的结果上,一方面,苏宁在特殊时期变卖资产还债,这体现的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担当,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结果却成为了众矢之的,蒙受不应有的品牌损失。

另一方面,舆论对不全面信息的曲解,与伸张正义的初衷背道而驰,颇有“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之味。类似苏宁这样的反转案例,舆论场上似乎出现过太多次了,这一点或许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反思。

公益常态化背后:

价值观导向下的企业人格“真人秀”

企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产物,对于一家企业的各种行为会有导向作用,同理,企业行为也可以作为一种对企业价值观的检验机制。

在此次苏宁事件传出后,舆论似乎是忽略了这种机制,根据表面信息群咳苏宁血馒头,却忘记了苏宁这家深耕30年的老牌零售企业,这么多年一直都将社会公益作为自身的常态化工作扛在身上,甚至刻意低调。

回过头来,我们通过企业行为驱动的价值观检验机制,来看看苏宁做得如何。

在公司层面,本次“苏宁公寓”乌龙事件,网友所指的正是“紫金嘉悦”小区。2018年,苏宁易购自持紫金嘉悦近千套房源,作为苏宁“1200公寓”,并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赁给公司员工居住,可以看到,苏宁此举的初心,是尽公司资源实力为员工生活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社会层面,2019年,第73幢“苏宁校舍”学生宿舍楼在云南竣工,此前近十年间,苏宁在全国11省建设73栋实实在在的“苏宁校舍”,解决了10万乡村学生“住宿难”的问题,在这期间,更是有很多苏宁员工屡屡为孩子们送去礼物,这一“苏宁志愿者”组织,早在2006年便已经诞生。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苏宁在第一时间响应,尤其是抗疫保供环节,苏宁第一时间在武汉一线建立支援团队,设立防疫专项基金,仅面向湖北疫区,苏宁就陆续送达了60万只口罩、77万双医用手套、70吨消毒水等防疫急需紧缺物资。

在武汉,苏宁在武汉的两大物流仓食品、消毒液、等库存充足,对于自营类商品保障价格稳定。全力确保防疫及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旗下苏宁家乐福、苏宁小店、苏宁易购线上超市等及时保障了广大市民日常所需,保障菜篮子。

笔者在南京,当时也看得到苏宁通过家乐福、小店,保障市民特殊时期正常化生活。

此外,全国两万多名苏宁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保证即时配送,保证货源充足,保证商品质量,保证平价供应。

为响应近年来国家脱贫攻坚号召,苏宁也走在了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2020 年8月底用短短两天时间迅速上线“苏宁消费扶贫专区”,助销各地扶贫产品。截至 2020 年底,苏宁依托中华特色馆、苏宁拼购、苏鲜生、苏宁超市等渠道,累计销售扶贫性质的农产品超百亿元。

2021年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苏宁作为江苏省唯一民营企业入选先进集体。

企业的任何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讲其实都归结于企业文化的引导,一方面,企业行为可以作为一把检验企业价值观的标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的公益行为不等于一个活动、一次捐赠,而应成为每一家企业长期坚持的战略。

两点结合来看,苏宁都有做到,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公益的企业,一定是有温度的,也是因为如此,苏宁在南京人民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愫。

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舆论需要源源不断的大瓜,而对“瓜”的甄别往往要的是慢功夫。此次苏宁公寓事件的发生就是很鲜活的案例,很多网友被歪曲放大的事实真相所蒙蔽,迅速对苏宁进行各种抨击。

尾声:

如今是苏宁的特殊时期,不过没有一家企业发展可以一直保持顺顺利利的,有高潮,就有低谷。不在债务面前失信,不在租客面前失责,一个拥有正能量价值观的企业,暂时的压力或许不算什么,困难终究会被克服的。

对于媒体而言,需要对自己的引导力负责,慎重报道慎用发言权;对于广大吃瓜群众而言,也需要为自己的爆发力进行深思熟虑,毕竟,一个人简单的话语,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场莫须有的含冤公关。

如今的网络舆论场稀缺的,是“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持重,也希望这份持重,能够越来越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互联网那些事。